王良太[新中國開國少將]

王良太[新中國開國少將]
王良太[新中國開國少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良太(1917 - 1991.3.29),新中國開國少將。 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兼參謀長、瀋陽軍區工程兵主任等職。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9年他下部隊調查研究,發現雷鋒的先進事跡,親自布置培養和搞好雷鋒事跡的宣傳工作,還多次找雷鋒談話,進行教育培養。為後來的向雷鋒學習運動打下基礎。 因病於1991年3月29日在大連逝世,終年74歲。

基本信息

參加紅軍

王良太 王良太

1933年1月參加紅四方面軍川陝保衛營,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反敵“三路圍攻”、“六路圍攻”戰鬥中,他作戰英勇,不怕犧牲,不久就被任命為紅33軍98師294團2營1排長。1935年3月,他隨部參加長征。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他被調到中央紅軍部隊。1935年9月20日,他擔任攻克臘子口天險的第一突擊隊隊長。毛澤東同陳光、肖華、楊成武親自看望突擊隊,要求他們一定要突破臘子口。第一個突擊隊戰鬥到剩下最後兩人,王良太隊長身負7處重傷,還頑強地戰鬥,掩護並配合後續部隊一舉攻克了臘子口。 1936年2月,他被調到紅二師四團四連任排長,在消滅閻錫山“滿天飛”四團的戰鬥中,他率全排繳獲山炮三門,不僅為當時部隊中擁有最好的重武器,而且還為後來建立延安炮校奠定了基礎。不久他就升任為四連連長,在攻打曲子鎮的馬鴻賓部隊及攻打城子活捉敵騎兵旅長王有哲等戰鬥中,他又立大功。山城堡之戰,他率全連與敵人拼刺刀,俘敵800餘人,震動全軍。

浴血抗日

王良太 王良太

抗日戰爭中,王良太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4連連長。首戰平型關,他所在的團由楊得志指揮,擔負主攻任務,他率全連110餘人英勇拼殺,戰鬥到最後僅剩30餘人,仍堅持到取得勝利。由於他屢立戰功,1938年他被提升為三營副營長。

1939年6月,升任營長。他利用青紗帳,組織一支80多人的偵察隊,騎腳踏車,佩20響駁殼槍,化裝成老百姓,馱著柴禾、糧食潛至虞城縣東門外埋伏,天黑後偵察員摸進城去,打開城門。他看到信號,即率兩個連隊打進城內,包圍日軍據點和偽縣政府,一舉消滅日軍12人,偽軍200餘人,還活捉了偽縣長。不久他又率4個連隊,長途跋涉,成功地襲擊了夏邑縣的太平莊,全殲守敵。正當部隊休息時,敵偽又組織小刀會4000餘人將部隊包圍。他指揮部隊沉著應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殲敵1000餘人。當天下午,200多日軍帶著1000多名偽軍,又兵分三路前來圍攻,他派出小分隊利用夜色和青紗帳作掩護,迅速消滅日軍30多人,使全營巧妙地突出了包圍。

王良太 王良太

1940年,王良太任教導一旅三團副團長,“皖南事變”後,他被調任新四軍3師21團團長。率部在鹽阜地區進行抗日活動。1941年6月,日偽軍進攻新四軍,他率全團從正面阻擊敵人,掩護軍部轉移,還抓住戰機指揮部隊偷襲敵偽軍,打沉敵軍汽船三艘,消滅日偽軍1000餘人,受到軍部首長表揚。1943年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他率團直屬隊和二營與建陽縣大隊合併成立了縣總隊,他任縣長兼縣總隊長、總隊政委,指揮部隊進行游擊戰,拔出日軍據點9處,使全縣抗日根據地連成了一片。1944年成立鹽阜獨立團,他任團長兼政委。次年1月他被調任第3師8旅22團團長,在攻打阜寧的戰鬥中,他率團擔任阻擊敵人增援部隊和相機占領阜寧城的任務。他指揮部隊痛擊了敵增援部隊後,尾隨敵人迅速占領阜寧城外,搶修工事,乘其不備,一舉攻入城內,並乘勝攻克了大蒲橋。他由指揮游擊戰轉入指揮攻堅戰,他再次受到軍部通令嘉獎。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開始時,王良太奉命率部從蘇北出發,日夜兼程3000餘里,進入東北,一舉解放了齊齊哈爾。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成立時,他被任命為五師參謀長,不久任副師長,後調任二縱隊副參謀長。

瀋陽解放後,他升任二縱隊四師師長。遼瀋戰役剛一結束,他即奉命率部揮師入關,直抵塘沽。他帶領參謀人員深入塘沽鎮北察看了地形後,在縱隊黨委擴大會上,提出了攻打塘沽的困難:“一是不利於兵力開展,水中無法構築工事,也很難隱蔽接敵;二是水溝甚多,會遲緩戰鬥動作,增大傷亡;三是不能快速斷敵退路,一旦戰鬥打響,敵人如從海上逃走,就達不到預期作戰的效果。”他根據存在的困難,提出要神速地占領有利地段,採用“關門打狗”的戰法。天津前線司令部根據敵情迅速做出部署,將二縱和一縱調至天津西郊。

1948年12月30日晚,王良太率部迅速抵達天津城郊兩塊南北並列的墳地,進攻安徽義地和魯西義地的敵人據點。旅即指揮部隊一舉突破城牆,將紅旗插上了城頭。配合兄弟部隊經過27小時戰鬥,就解放了天津,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多人。

平津戰役結束後,他被調任115師師長,率部南下河北、河南、湖北,抵達湖南,參加了衡寶戰役,轉經貴州插入廣西,解放了柳州,進南寧抵鎮南關,再克龍州,全殲國民黨軍33師後,他兼任宜山軍分區司令員,指揮部隊擔負護路、剿匪,穩定社會秩序的任務。

建國之後

1950年7月,王良太奉命率部回師東北,於10月20日入朝參戰,他指揮115師參加了解放平壤,攻克漢城的戰役。

1952年4月,他升任第38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53年回國後,他奉命組建瀋陽軍區工程兵部隊,先後任東北軍區工程兵部主任、瀋陽軍區工程兵司令員等職達12年之久。為加強部隊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5年他被調內蒙古軍區參謀長、後任副司令員。1982年離休後,寫詩習字,著寫回憶錄。

十年動亂期間,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宣傳雷鋒

發現雷鋒

王良太發現雷鋒 王良太發現雷鋒

1960年,瀋陽軍區開展了“兩憶三查”階級教育,時任瀋陽軍區工程兵主任的王良太將軍6月下旬來到工程兵7團蹲點。一天,他到汽車運輸4連了解到新兵雷鋒家庭很苦,學習熱情很高,工作積極肯乾,模範作用突出,是個典型苗子,叫連隊的基層幹部注意培養。這次王良太與雷鋒進行了一次長談,對他進行了鼓勵和教育。這年10月末,團政委韓萬金呈報給他一份“不忘階級苦,甘當革命螺絲釘”的材料,介紹了雷鋒的先進事跡,並引用了不少雷鋒的日記,如“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王良太看完材料後很感動,認為雷鋒很有時代特點,他不同於面對敵人鍘刀的劉胡蘭,也不同於勇炸敵人碉堡而獻身的董存瑞,雷鋒是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具有時代特點和普遍的教育意義,要認真總結和培養,以推動部隊全面建設,提高部隊的政治覺悟和戰鬥力。

交友雷鋒

瀋陽軍區工程兵主任王良太為雷鋒題字 瀋陽軍區工程兵主任王良太為雷鋒題字

幾天后,王良太帶著行李來到4連蹲點,與雷鋒交上了朋友,把一套毛主席著作贈給了他,雷鋒接過書後很是感動,眼裡流出了淚花,他說:“我要很好地讀毛主席的書,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在同雷鋒相處的日子裡,王良太翻閱了雷鋒寫的大量日記,發現他入伍後寫的第一篇日記就是要學習董存瑞、黃繼光、安業民,把軍中三位英雄當作自己的學習榜樣。他還了解到雷鋒許多助人為樂的先進事跡,例如遼陽地區受水災,他悄悄寄去了100元錢。那時100元對一個每月6元津貼費的戰士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他還給農村一些貧困戶寄過錢。雷鋒是個戰士,他哪來這么多的錢?經王良太了解,他入伍前在鞍山學開推土機時有點積蓄,平時捨不得花,帶到了部隊。

王良太少將向雷鋒贈送《毛澤東選集》 王良太少將向雷鋒贈送《毛澤東選集》

這次蹲點,將軍同士兵結下了深厚友誼,增強了官兵團結。不久,雷鋒跟車路過瀋陽時,特地去將軍家看望了首長。幾天后,雷鋒向連隊黨支部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王良太知道後很高興,立即給連隊指導員打電話,叫他培養考察,列入黨支部發展計畫。這年11月8日,連隊破格發展了入伍不久的新兵雷鋒入黨,成為連隊最年輕的共產黨員。

雷鋒的進步成長,時時刻刻牽動著王良太將軍的心。他入黨後不幾天,王良太又來到雷鋒所在的連隊,針對連隊戰士流動性大和高度分散的特點,與連隊幹部一起研究培養一大批雷鋒式的思想骨幹,把連隊的思想基礎夯牢。臨走,王良太把雷鋒帶到瀋陽,給軍區工程兵機關幹部戰士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會後反應十分強烈。報告結束後,王良太責成機關組成工作組,去7團全面蒐集雷鋒的先進事跡和典型材料,然後以軍區工程兵黨委的名義下發各級機關和連隊,在工程兵部隊首先展開了學習雷鋒同志的活動。

學習雷鋒

雷鋒做報告 雷鋒做報告

1960年12月,瀋陽軍區召開黨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王良太把雷鋒的先進事跡詳細向軍區政委賴傳珠上將作了匯報,賴傳珠聽後感到雷鋒事跡生動感人,很有教育意義,是軍區部隊新時期出現的先進典型,立即通知雷鋒到瀋陽八一劇場給與會代表做報告。1961年初,瀋陽軍區黨委作出決定,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號召部隊指戰員學習雷鋒同志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很快,新華社編髮了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他的事跡很快傳遍軍內外,許多部隊和地方邀請雷鋒作報告。

1962年8月15日,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不幸因公以身殉職,年僅22歲就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王良太將軍聽後十分震驚和悲痛,他拿出同雷鋒的合影泣不成聲。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應《中國青年》雜誌社的邀請,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不久,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也為雷鋒題詞。從此,一個聲勢浩大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在全國大規模深入持久地開展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