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全

王相全 男,1954年6月生,大學文化,中級技術職稱。從1985年至1993年5月在四川內江市電視台從事記者兼編輯工作;1993年6月至今在廣西防城港市電視台任新聞部負責人和專題部負責人。獲中央、部、省、市獎50多篇件;行業報獎10餘篇件。

基本信息

王相全 男,1954年6月生,大學文化,中級技術職稱。從1985年至1993年5月在四川內江市電視台從事記者兼編輯工作;1993年6月至今在廣西防城港市電視台任新聞部負責人和專題部負責人。獲中央、部、省、市獎50多篇件;行業報獎10餘篇件。1971—1982年,先後在內江市運司、市交通局工作,歷年“先進個人”,市交通局科技革新先進個人。1981——1985年,先後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在中國刊授大學結業。在中央電大畢業時所撰寫的畢業論文《王莽是中國古代的改革家》被評為四川電大優秀畢業論文。1985年在內江市大專生統考中(特指市電台、市電視台面向社會招考),以七科綜合考試總成績第一名而被內江電視台錄用為編輯期間,被省、市多家報刊聘為記者、特約記者、 員,系內江市新聞學會會員、市人大好新聞評審。(1989年5月經一年學習,獲得人民日報新聞專業函授結業證書。1991年4月獲四川省人事廳、上海外語學院頒發的英語中級達標合格證)。1993年3月,在內江市九縣區廣播、電視、報紙系統高級職稱評定中,因獲獎證書和論文居第一位而獲得全票通過。在內江電視台工作期間,獨立編輯稿件近八千篇件,採訪或拍攝的新聞,先後在電視台播出圖像和報刊採用文字稿一千三百多條(件),包括:新聞、專題、連續(系列)報導、評論、 、調查報告、專訪及深度報導。其中,有6條新聞在中央電視台播出,100多條在省電視台播出。這期間,先後有60多件稿件在全國、部、省、市電視節目、報刊評比中獲獎。其中《火葬的困惑與出路》獲“1990年度全國電視評論二等獎”、“1992年度四川省優秀電視評論一等獎”,根據此題材撰寫的深度報導《土葬之風何時了》被《光明日報》《法制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社會報》等全國20多家報刊採用,在全國產生較大反響,撰寫的長篇 《劉鐵匠狀告公安局》於1992年1月15日獲“全國《五年普法》大型有獎徵文優秀作品獎”;參與拍攝的《甜城便當》被評為1988年全國城市電視台優秀電視新聞二等獎(系參與者之一);與人合作采拍的《燭光》獲1988年度四川省優秀電視專題片(三集以下)二等獎;與人合作的《查處“雪山大冰”系列報導》獲1992年“巴蜀質量跟蹤”好新聞評選一等獎、四川省維護消費者權益好新聞二等獎;主創的新聞專題片《一個教師的學校》獲四川省優秀電視節目二等獎(1991年度獎);主創的“樂至縣十二戶藕農聯合成立生產合作社”獲1986年度四川電視優秀新聞二等獎”。主創的“內江糖業發展的思考(四集)系列報導”被評為1989年度四川電視優秀節目二等獎;“失學兄妹回到希望工程懷抱”獲四川省首屆電視專題新聞觀摩評比優秀獎,系參評兩篇並列第一中的一篇,同時,該節目還獲1992年度四川省優秀電視節目二等獎。其餘數十篇分獲部、省、市獎。1993年6月在廣西防城港市電視台任新聞部和專題部負責人至今,共編輯電視新聞稿件一千四百多件,採訪、拍攝、撰寫的各類稿件被中央電視台採用5篇(件),廣西電視台、電台採用約50條,全國、部、省、市報刊採用三百多篇(件)。被評為“1994年度廣西廣播電視系統宣傳報導先進個人”、“1994年度防城港市宣傳報導先進個人”。系防城港市好新聞評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