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清華大學教授]

王毅[清華大學教授]

王毅,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毅,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製造工程系工學學士(1993),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學碩士(1996),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2000)。

王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管理、戰略管理、企業能力、知識管理、金融與創新等。講授項目投資與融資決策、工程經濟學、創業管理、創新與變革、創新管理、“組織、環境、競爭優勢”等課程。現任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學生工作組組長。

王毅特有的稍緩語速、略帶湖南腔的口音,加之黝黑的面龐、毫無城府的微笑、全身上下的“學生味”,總能拉近你跟他的距離,並且讓人心生信任。王毅老師的如上“特質”,使得他在擔任學院本科生工作組組長的一年間,幹得有聲有色。

求學經歷

現年37歲(2009年)的王毅,看上去朝氣依然,以至於走在校園里,不少問路的人喊他“同學”。不過“王毅同學”已經有了一個1歲多的兒子,名叫“晰擇”,顧名思義:清晰的選擇。談到選擇,王毅本人,又何嘗不是一步步走來,腳步清晰呢?從大學開始,王毅有四段求學經歷,每一段之間環環相扣,都給他以滋養和前進的動力。

1989年,王毅在高考之後選擇了北航,因為班主任告訴他“北航不錯,將來造太空梭的。”在北航的4年裡,王毅的專業是“造太空梭”的基礎之一——焊接工藝與設備,他說這個專業學的非常全面,材料、機械設計、電子都要學習,給他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本科畢業之後,王毅選擇在天津大學碩士,專業仍然是焊接。但這時的他,開始考慮學習“更軟一點”的學科,於是順利考取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博士生。自此,他開始了“企業戰略和技術創新”的探索,而從前的學業求索,成為強大的知識儲備,幫助他從深入企業開始展開研究。

博士畢業後,王毅來到了清華經管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並從2003年開始留在學院任教。幾年來,科研、教學、學生工作,每項工作都盡心盡力,這無疑得益於4所大學的薰陶,而他自己的總結是“我很幸運,總是跟優秀群體在一起”。

學生工作

2008年5月份,王毅老師走馬上任,出任學院黨委學生工作組組長,負責全院800多名本科生的學生工作。他說當時黨委副書記朱岩找到他希望他能接下這負擔子,扛上了這負擔子,才知道它的分量。“這是一份哪怕用去你所有的時間,都還嫌不夠的工作,”一年後的今天,王老師感慨地說,“還好,清華有重視學生工作的傳統,學校和學院都在提倡‘全員育人’,加上我在一個優秀的團隊裡面,換了誰都能幹好的。”

王毅一年要開5種會,有務虛的,也有討論工作、布置工作、領任務的,它們分別是:清華大學學生工作研討會,每年暑假,歷時2天;清華大學學生組長研討會,每學期一次,歷時2天;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學生組長例會,每兩周一次,周一下午下半段;經管學院黨委學生工作例會,每周一下午上半段;經管學院本科生學生工作組例會,每周三晚上。“周三晚上8:55下課,9:30再開會,開完會就比較晚了,長的時候會開2個多小時”。

經管學院有著一個800多人的、龐大的本科生群體,王毅老師的工作涉及到本科生的方方面面,他領導著14名本科生輔導員、指導著學生會、團委、各種學生社團的工作,並且還隨時有可能處理同學、家長等出現的突發事件和各種問題,所以“寫郵件”、“面談”、“善後”就成了家常便飯。他說:“這一年裡,我基本沒有出過差,有事情就得隨時放下手頭的事,保證隨叫隨到。”

應對挑戰

學院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以及“中國根基、全球視野”的育人理念,也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經管學院本科生每個年級都安排了實踐教育環節,並且近幾年逐步得到加強,系統性地納入到了育人環節。王老師如數家珍地介紹著:現在的大一學生,暑假就有“自發聯繫、自定主題、組織嚴密”的“暑假社會認知實踐”,所有學生到農村或企業去認知,短則5天長則10天;大二學生要參加“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深入農村,做一個專題的農村調查,已經連續做了3年,今年是要赴長江流域8個省市調研農村醫療問題;大三開展專業實習,暑期去國內外的公司參與管理實踐;大四的時候,除了論文訓練以外,更注重的就是學生在論文的選材上和企業的結合,做到理論聯繫實踐。

在“國際化”方面,本科學生工作和各個學生組織充分體會到其中的壓力。一邊是大三的學生一半左右要出去交換,承擔不了社會工作,影響了學院團委、學生會、各個協會的骨幹力量的選擇範圍;一邊是不少海外交換生來了,學生組織也需要做好“走進來”的國際化。

授課經歷

2003年開始在學院任教職的王毅,這學期上三門不同的課,而且都在晚上。用他的話講,“6年下來,上7門課,平均每年1門新課。”

王毅自謙說,他其實很不善言談的,講課多了,充分鍛鍊了自我。我急於知道他都曾經上過什麼課,於是他耐心地羅列著:工程經濟學、創新與變革、技術經濟與管理文獻導讀、項目投融資決策、創業管理、創新管理、“組織、環境、競爭優勢”。王毅在教學方面非常努力和投入,授課效果得到學生的認可,曾獲學院2007年度教學優秀二等獎。

找尋樂趣

王毅1996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成為許慶瑞老師的弟子。一心為學的許慶瑞老師當年已經65歲,而後又評上了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院士,學術造詣深厚。“許老師評上院士就可以如願以償地終身工作了”,王毅深情而充滿敬意地談起自己的恩師,“他那么大年紀卻始終潛心學術,他帶的博士生也都以獻身學術研究為榮,我非常幸運,曾置身於那么優秀的群體。”

王毅回憶說,讀博士的時候,參加了導師承擔的一個重要《我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基本規律研究》,研究企業核心能力和戰略管理。那期間接觸了許多大型企業,深入了解企業實際,在中興通訊調研過一個月,華北製藥、邯鄲鋼鐵、上海寶鋼等都呆過調研半個月以上,浙江一帶的企業更是常跑。導師身體力行的精神感召著他,源自實踐的科研鍛鍊著他,他博士期間陸續發表了20多篇論文,企業核心能力方面的研究在業內頗有知名度。

2000年8月,王毅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做博士後,跟隨吳貴生老師。“吳老師是非常好的老師,他特別善於發現每個人身上的優點,論文到他手裡,馬上能指出其中的亮點。”這期間,王毅老師繼續在企業核心能力方面的研究,並跟吳老師做了很多政府的課題,為政策制定服務。

吳老師“用欣賞的眼光對待他人、對待他的研究”,同他一起工作的王毅,越來越體會著研究的樂趣。“我覺得得到研究的樂趣很重要,就是說,你會覺得,你不是在重複別人的研究,而是既有傳承也有推進,在思考的過程中融會貫通,這也是一種境界。”

博士後期間,王毅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論文。他說把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當作“有機體”來研究是趣味橫生的。他希望自己選擇的研究領域應該是“大的、熱點的問題”,是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