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澤

王慶澤

王慶澤,男,漢族,廣州軍區某通信團新聞報導員,貴州畢節人,1980齣生,2003年入黨,1999年入伍,作為一名記者,他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做公益事業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每年利用休假時機到貴州畢節烏蒙山區採訪,積極為空巢老人李順華、孤兒何群、白血病患者余進洪等困難人群籌集捐款50多萬元,為余中林等農民討要工錢二十多萬元,被當地村民稱為化緣記者,《解放軍報》、《科技日報》、《黔中早報》、《畢節日報》等主流媒體報導他的善舉。

基本信息

王慶澤,廣州軍區某通信團新聞報導員,貴州畢節人,1980年3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3月入黨。作為一名記者,他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做公益事業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每年利用休假時機到貴州畢節烏蒙山區採訪,積極為空巢老人李順華、孤兒何群、白血病患者余進洪等困難人群籌集捐款50多萬元,為余中林等農民討要工錢20多萬元,被當地村民稱為“化緣記者”,《解放軍報》、《科技日報》、《黔中早報》、《畢節日報》等主流媒體報導他的善舉。

王慶澤近照王慶澤近照

王慶澤簡介

王慶澤,廣州軍區某通信團新聞報導員,貴州畢節人,1980年3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3月入黨,本科學歷。作為一名兵記者,他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做公益事業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在弘揚社會正能量、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每年利用休假時機到貴州畢節烏蒙山區採訪,為空巢老人李順華、孤兒何群、白血病患者余進洪等人籌集近百萬的捐款,被當地村民稱為“化緣記者”,其先進事跡在《解放軍報》、《科技日報》、《黔中早報》、《畢節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他先後被廣州軍區評為“戰士理論學習之星”、廣州軍區優秀新聞工作者、《楚天都市報》優秀通訊員,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999隻千紙鶴》在全軍獲獎。

王慶澤獲獎照片王慶澤獲獎照片

2014年8月7日他休假回家,得知孤兒何群生病沒錢治療的遭遇後,顧不上與家人團聚,走了3公里的山路來到大山深處採訪,他從晚上9點加班到凌晨3點鐘,一篇題為《兒子兒媳相繼離世84歲奶奶成三子孫“親爹娘”》的稿件在《黔中早報》發表後,引起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心聯盟網創始人劉宗勇帶著浙江、貴陽等地的5名好心人看望了何群,送來了1000元愛心款。七星關區民政局為何群解決了2萬元醫療救助資金;普宜鎮政府送來2萬元捐款;全國愛心人士慷慨解囊,踴躍捐款,何群一共收到捐款近14萬元。為了感謝王慶澤,何群向廣州軍區某通信團政治處寄來了感謝信,稱讚王慶澤是“最有愛心的人”。他休假回家幫助孤兒和貧困人群的事跡也隨之揭開,官兵們紛紛為他的愛心善舉“點讚”。

王慶澤事跡

王慶澤是廣州軍區某通信團一名新聞報導員,2014年8月7日,王慶澤休假回家,得知孤兒何群生病沒錢治療的遭遇後,顧不上與家人團聚,走了3公里的山路來到大山深處採訪,稿件刊發後,好心人與何群結成幫扶對子,每月定期向何群和她妹妹寄生活費,資助姐妹倆至國中畢業,好心人一共為何群捐款總計14萬元。為了感謝王慶澤,何群向廣州軍區某通信團政治處寄來了感謝信,稱讚王慶澤是“最有愛心的人”。王慶澤休假回家幫助孤兒和貧困人群的事跡也隨之揭開,官兵們紛紛為他的愛心善舉“點讚”。
《解放軍報》、《科技日報》、《畢節日報》等媒體紛紛報導王慶澤的善舉:2010年,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農民工余中林和30名老鄉到湖北孝感一家鐵廠打工,老闆以沒錢為由扣發了農民工20多萬元的工資,王慶澤碾轉了近百里地找到老闆,為農民工討要20萬元的工資;2012年,王慶澤冒雪走了10公里的山路採訪空巢老人李順華,民政部門對李順華一家加大救助力度,當地政府為李順華家新修了房子,將老人送到敬老院,為老人籌集到約8萬元的善款;2013年,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村民余進洪患白血病,王慶澤帶頭捐款,為其籌集了近20萬元的“救命錢”;2014年,孤兒陳思旭患肺癌,家人為高昂的醫藥費發愁。得知訊息後,王慶澤又四處“化緣”……被家鄉村民叫“化緣記者”。

他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做公益事業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每年利用休假時機幫助困難村民,被當地大家稱之“化緣記者”,其事跡在軍內外報紙上發表。王慶澤入伍時雖只有國中文化水平,步入軍營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部隊在職科學文化教育,經過不懈努力,不但自學完成了高中課程,而且還通過了本科自學考試。組織安排他從事新聞報導工作後,但他堅信勤能補拙,自費購買《軍事新聞寫作》、《新聞標題製作技巧》等10餘本學習書籍,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每天加班加點學習到深夜,記錄學習筆記12本,撰寫新聞寫作心得體會100多篇。他堅持多聽、多記、多觀察、多練筆,積極寫稿投稿,一直堅持寫到第426個稿件才被報社採用。
王慶澤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法制日報》、《科技日報》等軍地媒體發表文章2000多篇,其中《解放軍報》頭版頭條1篇,1篇稿件在全軍獲獎;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3次被全軍政工網評為新聞報導先進個人,2次被軍區評為優秀通訊員,3次被軍區司令部評為新聞報導標兵。入伍16年來,從一個國中畢業生變成已經獲得本科文憑的四級軍士長,從一個不擅長寫作的地方青年變成一個能在省級以上媒體發表兩千多篇文章的新聞報導員,從一個因找不到工作流浪街頭的打工者變成一個頻頻收到媒體聘書的“兵記者”,人生的一次次華麗轉身,來自他的勤奮好學。

王慶澤錦旗照片人物事件

王慶澤不僅是一名“化緣”軍人,還是一位“孝心兒子”。每當過春節回家,大部分人或走親訪友,或同學聚會,或與戀人甜蜜廝守……,“80後”王慶澤卻在自己的微博上卻曬出一份別樣的休假賬單:回家20天,19天都在醫院陪伴摔傷的父親,連女友都沒時間見面,揭開了王慶澤回家孝順父親的事故。
王慶澤1980年生於貴州畢節,現在武漢某部隊服役,已有兩年沒回家過春節。1月27日,他休探親假回家過春節。哪知今年家鄉發生嚴重的冰凍災害,父親外出不慎摔倒,造成左髕骨骨折。王慶澤與哥哥一起將父親送到醫院治療,其父因不能正常行走,起睡要人扶,上廁所要人背。眼看就要過年,父親卻無法回家,王慶澤便和哥哥商量,由他留在醫院照顧父親,哥哥回家陪伴母親和妻兒。
在醫院裡,王慶澤每天早上起來給父親洗臉,背父親上廁所,有空就陪父親聊天。由於春節期間醫院無人做病號飯,不會做飯的王慶澤學會生火、做飯,照顧父親的一日三餐,直到父親出院。
在返漢的火車上,王慶澤通過手機發了條微博,曬出自己的休假賬單。面對朋友們曬出的精彩紛呈的節日單,王慶澤說:“因為在部隊,無法常回家看望父母,這是我欠下的親情賬,就該這么還!”
王慶澤在部隊採訪王慶澤在部隊採訪

新聞媒體報導及評論

他連續9年幫助困難民眾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強烈反響,《解放軍報》、《科技日報》等媒體記者來到王慶澤所在的部隊,採訪報導王慶澤先進事跡。《黔中早報》、《畢節日報》等媒體記者來到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採訪當地村民、他幫助過的人、村幹部,報紙、電視、廣播、網站等各路媒體記者全方位參與,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的宣傳王慶澤事跡。
《解放軍報》刊登詩歌讚揚道:“愛心捐款無盡期,公益慈善有軍綠。助學助老不言語,軍人本色多義舉。善行贏得百姓贊,清風徐來又一縷。雲開月明在道義,大義士官謀全局。”《科技日報》讚揚道:他利用休假回家為孤兒和空巢老人“化緣”之舉,立起了當代軍人的好樣子。《解放軍報》稱讚他是“最有愛心的人”;《科技日報》稱讚他是“化緣軍人”;《畢節日報》稱讚他是“最美家鄉軍人”。《解放軍報》、《科技日報》、《黔中早報》、《畢節日報》等媒體報導他的善舉。當過村民對他的事跡紛紛點讚: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頭村村主任張其周說:“王慶澤樂善好施的舉動在當地很有口碑,他就是我們村的‘最美軍人’。”面對大家的讚揚,王慶澤平靜地說:“幫助別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誰遇困難都需要幫助。”

王慶澤榮譽照片王慶澤榮譽照片

王慶澤獲獎情況

2005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新聞報導先進個人。

村民給王慶澤送錦旗村民給王慶澤送錦旗
2007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新聞報導先進個人。
2008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新聞報導先進個人。
2009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團記三等功一次。
2009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評為《戰士理論學習之星》。
2010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戰士報》被為優秀通訊員。
20011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新聞報導先進個人。
20011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新聞報導先進個人。
2013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戰士報》被為優秀通訊員。
2014年12月,因新聞報導成績突出,被團記三等功一次。
王慶澤採訪照片王慶澤採訪照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