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慰春

王慰春(一八六五年——一九二七年),住開封市火神廟後(今朝陽胡同)路北,是清末民初時,開封城內家產極為富有的四大財主之一。 王慰春經商大約是從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五年)開始的。 到了宣統二年(一九一O年),王所經營的商號,盈利逐年增加,資金積累愈多,就又在馬道街開設“雲錦章綢緞莊”,在府角(今開封縣前街)路南,開辦“信益常汴綢莊”。

王慰春(一八六五年——一九二七年),住開封市火神廟後(今朝陽胡同)路北,是清末民初時,開封城內家產極為富有的四大財主之一。
王家祖輩在清朝中葉時曾任開封東司衙門掌科(注一)給王慰春留下一筆產業。清光緒年間王慰春在北京度支部捐一官職(注二),到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袁世凱竊據了大總統職務之後,派他的親信張鎮芳任河南省都督,張視王的富有,即委任他為河南銅元局局長(注三),景東升(開封四大財主之一)為官錢局局長。王慰春在市內還經營著大小商號十餘處,一時成為古城汴梁既富且貴的知名人物。
王慰春經商大約是從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五年)開始的。最初,有開封西大街東頭路北的“益聚恆錢莊”,北門大街“義元永酒店”兼營醬菜(今開封義元永醬菜廠地址)北土街路西的“錦華章鞋鋪”、“豫順頂布鋪”、“露華閣婦女用品店”,並在河道街西頭路北開辦“雲桂芳南貨莊”。據說,開設“雲桂芳”是因王慰春到“晉陽禹南貨莊”買東西,看中了一套精製瓷品,上面繪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彩色圖案,但“晉陽禹”以樣品陳設為由不予出售,王覺得很失面子,便依仗自己的富有,在河道街開起了“雲桂芳南貨莊”與“晉陽禹”相抗爭。“晉陽禹”是蘇州唐平禹開辦的,以經營品類繁多,款式新穎的南貨招攬顧客,在開封獨樹一幟,盈利頗為可觀。不想,王慰春也開了南貨莊,且店址相距不遠,經營品種相近,“晉陽禹”的經營很受影響。約在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經理唐平禹迫於壓力,遂以“年邁體弱,思念故土”為由,返回蘇州故里。將整個商號“兌”給了王慰春。王即將“晉陽禹”的“禹”字改為“豫”字(即河南之意)。名為“晉陽豫南貨莊”,同時也是讓外界知道商號更換主人,已屬王某所有。聘請馬雲衢為經理,主管商號。到了宣統二年(一九一O年),王所經營的商號,盈利逐年增加,資金積累愈多,就又在馬道街開設“雲錦章綢緞莊”,在府角(今開封縣前街)路南,開辦“信益常汴綢莊”。大約在一九二O年前後,王慰春所經營的店鋪、商號已由八九處增加到十幾處之多,再有祖上留下的市房(公館)十幾套(棚板街一帶),租賃收入也很可觀,王的資產愈來愈多。為了發展以金融為中心的綜合性工商業,又在河道街西頭路北,開辦了匯通銀號,並在上海、南京、漢口等大商埠設有銀號分莊,這時王慰春已由單純的商業,發展到金融事業。
王慰春有一妻、二子、一女,家居三進套院,室內陳設奢侈豪華,聘用管帳先生姚姓師爺,為王掌管錢財,收支盈利,各項開銷均有管家料理。家務、雜活雇有乾娘(女傭人)三至五人,丫環一至二人,專為伺候太太和姑娘,另有聽差三至五人,負責招待來往客人及照料王慰春及孩子的食宿,還請家庭教師為子女教授學業,大門有專人支差看門,迎來送往,傳遞書信。王慰春每次外出坐轎車,總要有個稱為孔二爺的人騎馬引路,派頭十足。
王慰春於一九二七年左右病逝,殯葬儀式非常隆重,幾班響器輪班吹奏,顧用假孝子,嚎啕哭叫,各式社火,送葬人群達幾道街之長,擺宴待客數天,氣派很大。
王慰春死後由其妻掌管家務,兒子王繼凱經管商號。一九三一年前後,世界經濟危機波及國內,市況蕭條,匯通銀號受到官方銀行及其他銀行的擠壓,以致倒閉,王家不得不將各商號、店鋪先後兌出抵債,連同十幾套市房及所住的公館也全部賣出還帳。據說其住房由商會交予張鍅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