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廼欣

王廼欣

王廼欣現任呼和浩特書畫院書記、院長,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少年生活

一個書香門第,院子裡葡萄、櫻桃、杏樹成陰。一個少年在祖父的注視下,端坐炕桌前一筆一划認真寫仿。

書法成了少年的愛好,雖然他也酷愛摔跤。這個少年叫王廼欣。他不斷求學深造,虛心拜師問藝,作品4次入選全國書法展,書法成為職業的夢想成真。

雖成名,不浮躁。王廼欣一如既往,渴望學識如同少年,正如先秦李耳之語“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作品4次入選全國展

呼和浩特市新城南街(現利民街),一個院落,一個書香人家。

幼年的王廼欣就生活在這個書香人家。

祖父賦閒在家,每天照看王廼欣,逼著他寫仿練字。

在呼和浩特十九中讀書的日子裡,王廼欣從學校圖書館借上一些字帖,他每天“看看字帖寫寫字”。

“同學的作業本都給我了,我在上面練字。”王廼欣回憶起來,禁不住笑了。

1980年,在農村插隊5年的王廼欣招工到第二毛紡廠。

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是我國書法界4年一屆的最高規格盛事,是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學術交流聖殿,代表著當前我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對我國的書法創作起到很強的引領和示範作用,被譽為書法“國展”。1984年,王廼欣創作的楷書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他書寫的楊守敬<學書邇言>楷書作品,堪稱明心畫、至精微的力作。細察每字筆畫,都能注意到它的起收、提按、疾澀、輕重、藏露等諸般關係的處理得當,且注入一些行書筆意,更能達到章法上的渾然一體。通篇看來,能在定法中求變化,在平實中顯靈活,英氣內涵。這種有度的創新,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可。這正是梅蘭芳大師對京劇改革所講“移步不換形”的主張再現。

這一年,王廼欣到內蒙古師範學院函大學習哲學,每周六日上課。

藝術生涯

每天晚上,王廼欣挑燈練習書法

每天晚上,王廼欣挑燈練習書法

“為了創作一部作品參加大型展覽,我連續七八天晚上創作,四五點才休息,睡一會兒去上班。”王廼欣把作品掛在牆上,反覆揣摩,不斷修改。

1986年,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書法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首屆全國電視書法比賽中,王廼欣的作品榮獲優秀獎。

1987年,王廼欣的作品入選第三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第二年,他被破格評為高級美術師。

1989年,在自治區青年文學藝術十家、十傑評選活動中,王廼欣榮獲自治區青年書法家稱號,位居書法十家之首。

1990年,王廼欣調到呼和浩特書畫院工作,從事專業創作。

王廼欣虛心好學,先後向康莊、康新民、石志高、楊魯安、耶拉、劉兆威、孫卓章等書法名家問藝,得到精心指教和扶持。

1995年、1997年,王廼欣的作品先後榮獲首屆、第二屆華北書法獎。

1995年,王廼欣的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他書寫的“詩似新茶略帶苦,書如陳釀不求甜”隸書七言聯,就很有特色。其間,“新”字之“斤”,“詩”字之“寸”,“求”字之“點”,都融入草勢,而增添了靈氣。“苦”字之“口”,“書”字之“曰”,“略”字之“田”,“釀”字之“酉”,都予以擴大,強化了偏旁間的反差,顯得稚拙而真率,加之用筆蒼勁,使此聯頓覺生意盎然,醒人之目。

1999年,王廼欣的作品入選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

“第六、七屆全國書法展上,我創作了不同書體,敢於嘗試,敢於探索,敢於突破,追求達到一個相對來說高的藝術境界。”王廼欣說。

熱心傳播書法藝術

熱心傳播書法藝術

2000年,王廼欣到首都師範大學參加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舉辦的書法藝術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班,以求深造。這一年,他榮獲自治區政府獎第六屆藝術創作“薩日妠”獎,還出版了《王廼欣書法作品集》。

“傳統功力深厚。廼欣多年來留心於由楷入隸,由隸返楷而能楷隸相參,進行體勢上的新構造,似乎走的是當年歐陽詢由陳入唐變革舊法的道路,從一些作品中展現出來,確實費了一番心力。憑藉入古出今,銳意圖新的審美觀念,妥善處理藝術上繼承與創新的關係,進行再創作,能與時代風尚合拍。從書跡中,可以看出這位由工人到書法家的氣質和藝風,豁達而不草率,淳樸而不輕浮,一派道法自然的真趣。”書法家楊魯安生前評價王廼欣作品,“從作品中,看到廼欣人品與書品的統一,看到他無欲則剛的正直風骨。”

王廼欣的作品參加過中國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全國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國際書法展、第十四屆中日友好自作詩書法交流展、首屆全國大字展等十幾次國家級書法展,作品多次參加國際交流展並被收錄於《共和國書法大系》、《第二屆韓·中青年書法作品展》、《日本·全三河道百選展》、《日本·岡崎總合書道會十五周年紀念展作品集》、《韓·中書藝術交流展作品集》、《新加坡·內蒙古書法聯展作品集》、《第一回韓中書藝家協會作品展》、《第五回亞細亞美術大展》等書法專集。

自治區50周年大慶時,王廼欣為<昭君之墓>書寫了碑文,他還為呼和浩特植物園、錫林郭勒盟植物園、黃河碑林、開封翰園碑林、鹿泉碑林、諸葛亮碑林、杜甫碑林等處撰寫了碑文。

在昭君墓舉辦的一次書法展上,王廼欣書寫了“千秋垂澤”4個大字,用墨濃淡相宜,章法和整體布局頗具新意,得到著名雕塑家、美術理論家、書法家錢紹武等人的好評。

作為書法家,王廼欣主動承擔起傳播、弘揚書法藝術的責任,他在內蒙古師大美術學院的學生講授書法,已有8年之久。他還被內蒙古大學MBA教育中心聘請為客座教授,為學員講授書法。他還為內蒙古老年大學、老年書法研究會的書法愛好者普及書法,把藝術理念講解給大家分享。

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王廼欣也是積極參加。他多次捐出自己創作的書法精品參與拍賣,為賑災、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陶醉書海無止境

陶醉書海無止境

王廼欣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皆習,因為他知道,在書法藝術上,好多字型技法不一,只有都要達到一定高度,才能互補,使自己的書法語言更加豐富,體現出自己的整體實力。

“藝術不能遺傳,因為藝術具有獨特性。”許多人慕名登門拜師,王廼欣這樣教育學生,自己亦是身體力行。

王廼欣書寫<心經>小楷方斗,筆法從《黃庭經》、《樂毅論》中來,取王右軍神筆,而駿骨媸妍,玲瓏雋秀。寫董其昌論書語“臨帖如驟遇異人”條幅,包容漢末鍾繇筆法,亦方亦圓,敦厚而寧靜,圓潤且凝重,神情高古。臨龍門《始平公造象記》,用筆不刻意圓方,迴避鋒芒畢露的雕琢氣,而顯示意態安詳,法相莊嚴。臨《好大王碑》,能得其線條剛直堅挺,體勢疏朗寬博之趣。至於所臨北魏崔敬邕、張黑女、元懷、元騰各家墓志銘,亦是各盡其能,各得其神。廼欣臨碑,能辨析刀與筆間變化之妙,透過刀鋒看筆鋒。他對漢碑字法的揣摩更深更勤。所臨《張遷碑》,字形方正,結體平正中見奇崛,行筆嚴峻間透靈動,其古樸、敦厚、雄偉之韻溢於紙上。臨《禮器碑》,用筆遒勁,體勢方嚴,爽利之氣外露。臨《石門頌》,則是放筆揮灑,展開豪縱、超逸之勢。廼欣楷隸兼收,融會貫通,自能變出自家之貌。他書寫的“香港回歸”七言詩隸書屏,每句占一條的這種時尚寫法,益增士氣。其間,“滄桑”、“神州”、“雪”、“笑”、“國”、“杯”等字,既有伊秉綬拙正的體態,又見廼欣巧變的神氣。更為精彩的當屬所書文天祥<正氣歌>隸書六屏條,廼欣信手揮揮,意到筆隨,洋洋灑灑,更見才情橫溢,通篇表達出“書讀古道照顏色”的凜然正氣。

王廼欣還擔任呼和浩特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自治區文史館研究員。王廼欣回首專業創作生活,感覺很忙亂,10年一晃而過,自己在藝術上“沒多大的長進”。時間的緊迫感,讓他擺脫諸多繁雜瑣事,潛心創作。

“學無止境。我們都說眼高手低,首先得眼高,眼高就是審美高,藝術理念高,眼高才可能手高,眼不高手永遠高不了。”王廼欣說,“現實對我們書法家的要求,真草隸篆等都要有所涉獵,達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其國內創作的現狀、整體走向,最有代表性書家的風格特點等進行研究,這才能抓住最前沿的東西,否則你就落伍了。書法中傳統東西太多了,學不過來,你要抓住經典研習,經典的書法能跨越時空。你一定要學習傳統,中國書法藝術幾千年來,它是有連續性和繼承性的,一個人的藝術生命非常短暫,必須汲取營養。”

在創作中,王廼欣不斷打破並重新建立心理定式和思維定式,在藝術實踐和觀念上不斷尋求變化。

作品特色

王廼欣的書法作品在結構和線條上追求豐富性,在方圓中求變化,具有老辣的質感,極富神韻。粗獷、厚重,拙樸,是王廼欣書法藝術的獨特風格。向王廼欣求字者絡繹不絕,他的作品被國內外藏家收藏。

“藝術要追求味道,好的藝術品的味道是透過表面深入到內里才能體會到的,往往這種味道很難追求,只有慢慢去品嘗。”王廼欣說。

作品賞析

王廼欣作品 王廼欣作品

中國書畫家協會內蒙古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