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圖書大廈

1970年4月,王府井書店第二次擴建後的圖書大樓正式營業。 2000年9月26日,在異地營業六年之後,王府井書店以現代化書城的嶄新面貌,重新屹立在商賈雲集的王府井大街上,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 幾十年間,王府井書店不僅是讀者依戀的精神聖殿,更是各家出版社最緊密的合作夥伴,也是各級圖書館、學校和機關採購的重要陣地。

基本信息

簡介

隨著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王府井書店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國家主席董必武等眾多中央和北京市領導的關懷下,在幾代讀者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多次擴建、重建、重組,不斷地發展壯大。

歷史沿革

1950年,新華書店購置王府井大街14號一棟四層樓房,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
1970年4月,王府井書店第二次擴建後的圖書大樓正式營業。總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營業面積3600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的書城。
199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運用市場經濟手段,通過招商引資改造王府井大街,這一舉措為王府井書店的重建創造了良好條件。在1994年兩會期間,數十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議案,呼籲在改造王府井大街時要保留王府井書店。市政府領導明確表態:王府井書店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是國家級書店,一定要建設成高檔次、高水平、一流的現代化的書店。
2000年9月26日,在異地營業六年之後,王府井書店以現代化書城的嶄新面貌,重新屹立在商賈雲集的王府井大街上,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重建後的王府井書店建築面積一萬七千多平方米,用於營業近萬米,經營圖書品種總計30萬餘種。日接待讀者數萬人次,重張以來,特別是北京發行集團的領導下,通過連鎖改革,書店的年銷售,以每年千萬以上的增幅速度,穩步持續增長,2006年已經實現銷售1.8億元。
58年來,王府井書店以構建品牌特色為核心,堅持“讀者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的經營理念,在工作中先後創造出“零遺憾服務”、“微笑服務”、“讀者熱線”、網上訂購、等特色服務。幾十年間,王府井書店不僅是讀者依戀的精神聖殿,更是各家出版社最緊密的合作夥伴,也是各級圖書館、學校和機關採購的重要陣地。王府井書店每年舉辦的近400場各類文化行銷活動,取得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每周舉辦的品牌性公益活動“名師助學課堂”、“人文奧運英語情景訓練課堂”、“首都科學講堂”、“書生活——作家讀者面對面”等多項活動,吸引了眾多讀者熱心參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06年,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的南非總統姆貝基先生專程到王府井書店參觀併購書。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王府井書店開辦的奧林匹克文化活動《金街視窗》,被北京奧組委批准為奧林匹克文化活動常設視窗,連續舉辦了“奧運圖書匯展”;“奧運優秀圖書77所學校‘漂流’閱讀”;“北京喜迎奧運”、“奧運經典瞬間”、“體育明星風采”等系列圖片展;“人文太極”、“老北京的聲音”、“《奧運賦》朗誦”等現場表演等;由100位院士、科學家、教授加盟的“首都科學講堂”和數十位著名畫家蒞臨的“藝術中國”主題演講,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金街視窗》已成為向世人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展現中外燦爛文化的重要視窗,為北京奧運會“中國風格、人文風采、時代風貌、大眾參與”的特色,發揮出重要的陣地作用。

培訓

王府井書店為了使員工形象與奧運要求相匹配,不斷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並先後開展“傳承品牌、從我做起,迎接2008”、“品牌、特色、企業之魂”大討論;圍繞“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備戰奧運、服務先行” 主題開展系列競賽活動;為樹視窗行業國際化服務形象,還在全店範圍內積極開展“迎奧運英語口語200句”的培訓工作,激發了員工為迎奧運、而學習英語的熱潮。使書店各項工作在備戰奧運的氛圍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經營布局

王府井書店作為一家大型的現代化書城,營業面積近萬平米,地下兩層地上八層,地下一層至地上六層經營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三十餘萬種,並備有期刊、雜誌、文化用品、電子產品供讀者選購,現將王府井書店的經營布局介紹如下:
地下一層經營:音樂、影視、軟體、教學光碟
一層經營:社科哲學、政法歷史、經濟管理、財政金融、旅遊地理
二層經營:少兒讀物、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理科普
三層經營:外語、進口原版、漢語、生活保健、教學配盤
四層經營: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美術畫冊、音樂戲劇
五層經營:建築交通、農林機械、醫學生物、計算機
六層經營:文化用品、電子產品
六層多功能廳為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場所,常年舉辦作家讀者見面會、大型公益講座、新書發布會等各類行銷策劃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