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書畫家]

王宏[書畫家]

王宏,男,1955年出生,湖南省衡陽市人,大學文化。自幼習書,遍臨法帖(碑),師承百家,傳統功底紮實。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草書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我國當代狂草書法代表書法家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宏,衡陽市人,大學文化。現任湖南省國資委副主任、湖南省企事業文聯副主席、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協草書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企事業書協主席。自幼習書,師承百家,近10年來潛心研究“顛張狂素”,形成了沉重痛快、氣勢磅礴的書風,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展覽,出版多部書法作品和研究專集,其中《三米格草書習字帖》和《張旭草書古詩四帖習字帖》列入大學書法專業教材,所發明的“三米字格草書行定位法”獲兩項國家專利。

學習經歷

王宏王宏

王宏的國小老師是正規的師範國學科班出身,上課時經常會給學生們分析每個漢字的形、音、義,這也為王宏打下了紮實的漢字書寫基本功。那時起,他便對漢字的結構產生了興趣。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筆劃間一點一橫,一轉一折都自有奧秘,讓王宏沉醉不已。中學時,王宏的班主任是從軍隊轉業的優秀宣傳幹部,很擅長書法。在他的循循善誘下,王宏對書法的精妙之處慢慢有了體會,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時逢文革,每個單位都必須辦宣傳欄,王宏就領了個用墨筆抄寫文章的差使。用毛筆寫字,幾乎成了他的日課。

1972年初,王宏剛滿16歲,隨上山下鄉的熱潮來到衡東縣嶺茶茶場,成了一名知青。三年後,他又進入衡陽油泵油咀廠當了一名學徒工。那段日子使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適應環境、改造環境,學會了珍惜和感恩。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全國報名參加考試的考生達到了570萬人,甚至不少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師生攜手同進一個考場,一塊擠“獨木橋”。報名人數雖多,最終僅錄取了27萬多人,錄取率不到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高考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王宏向工廠請了三天假,躲在房裡看了三天書,隨即參加考試。他考進了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系統地學習漢字形音義及古漢語、古典文學、哲學、美學理論。他逐漸悟到: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漢字,只是表現形式,而撼人心魄的文化內涵才是書法作品的靈魂。此時,他從之前對書法的模糊概念轉為架構起一種細化、深入、系統的整體框架。

從政之路

王宏王宏

大學期間,王宏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他為人善良,班上有家庭貧苦的同學,他就私下寄些糧票給他們,從不留名。那一屆,學院發展了兩個學生黨員,他是其中之一。畢業時,恰逢衡陽市委宣傳部選拔幹部,到師範學院來考察。宣傳部對候選人有三點要求:一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二是文字綜合能力強;三是中共黨員。自此,他走上了從政之路。

從政以後,王宏並沒有放棄對書法的探索和追求。在繁忙的工作和複雜的矛盾中,常常需要靜下心來,反躬自身,以先哲聖賢的修身之道來激勉自己。王宏覺得,必須要有從容平和的心態,摒除功利之心,而書法則是他與古代先賢對話、激勉自己的最好形式。無論身居何職,王宏的臥室里總有一張書法桌子。夜深人靜時,他就會以書法的形式,借古人的警語格言來抒發自身的情懷,進行一種積極的心理調整。王宏說:“書法能給我帶來快樂,給我積極的心理暗示。”每次寫完一幅書法作品,他都會覺得很釋然,很放鬆。

1998年,王宏擔任衡陽市副市長。與時任長沙市市長的譚仲池、株洲市市長的肖雅瑜構成政壇上的一道風景線:譚仲池是詩人市長,肖雅瑜為音樂家市長、王宏則是書法家市長,一時被湖南政壇和文壇傳為佳話。

愛習狂草

提起狂草書法家,很多人心裡都會浮現出一個銜杯急走、以頭濡墨的“狂狷者”形象。王宏卻滴酒不沾、風度翩翩,和人們的想像大相逕庭。人們對書法的認識有兩個誤區,一是認為書法就是用毛筆寫字,必須橫平豎直,唯法度謹嚴的正書才是書法;二是認為寫狂草的人必行為怪異,好酒貪杯。王宏對此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他認為: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文字的書寫方法是“書法”的最初含義。漢字的書寫方法,經過歷史的演變,向兩極發展。一極是法度謹嚴的正書(秦篆、漢隸、唐楷),一極是正書的快寫行書和草書(章草、今草、狂草)。書法的功能也向實用和審美兩級分化,進而有了字型(正書)與書體(行草書)的區分。所以王宏認為寫正書是寫字,要的是實用功能,寫行草書才是創作書法,凸顯的是審美功能。草書是真正的書法,是作者感情的心電圖。古人把書法分品級,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和懷素的狂草《自敘帖》品級最高,列為神品。特別是書法的實用功能交給電腦之後,書法功能向純審美發展,草書以千變萬化的線條分割黑白空間,既形象又抽象,天然具備了與中國畫大寫意及西方抽象派藝術接軌的潛質,這也是草書特別是狂草受歡迎的原因。王宏還指出:對於“狂狷”的理解,人們通常把它等同於狂妄傲慢,其實不然。《論語》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按照現代的理解,狂是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意思,狷是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意思。狂狷是時代精神的寫照,盛世出狂草。後人樂於將文人的“狂狷”刻意放大,甚至曲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日這個錯位的公眾記憶符號。

王宏還強調:寫狂草,首先要入靜。為什麼要寫這幅作品?要以什麼形式來寫?該用多大的篇幅?用哪支筆更好?該用濃墨還是淡墨?都想清楚了,才能動筆。下筆前,須將文房四寶規規矩矩地擺好,把宣紙放在桌面上攤開、撫平,壓上鎮紙,把洗筆用的水缸、吸墨用的紙巾和印章、印泥等物品都備齊了才開始。有些學生前來請教,不喜帶筆,王宏則建議他們都儘量使用自己的筆,與其建立良好的感情,這樣下筆的時候,它才能得心應手。

王宏自幼習書,走的是從魏碑正書起步的傳統書法路子。他先後閱讀了大量的書法專著(刊),並請教名師,遍臨碑帖。雖然王宏書法技藝日漸長進,收穫不少,但總感覺到胸中豪氣、激情沒有抒發出來,直到他臨習張旭、懷素的狂草,才找到了沉著痛快、淋漓盡致的感覺。人道張旭是醉了寫狂草,王宏則是寫狂草而入醉。通過多種書體的臨寫實踐,他覺得狂草是最能抒發感情的書體。通過墨的濃淡枯濕,筆的輕重轉折,筆畫的纏繞牽絲,字形的擺盪穿插,運行的徐疾舒緩,形成一種跳蕩的韻律,來表達奔放、激越、豪放、熱烈的情感。他曾撰文說:“我極樂意藉助狂草書法跳動的線條,以關公捋髯的沉著,公孫舞劍的痛快,嫦娥奔月的浪漫,來抒發我對人生的感受。以古人的經典名言為核心,以狂草為表現形式,抒發胸中的豪情,使我從書法中找到了修養心性,對話先哲,暢敘胸臆,傳播文化的一個結合點。”在王宏看來,草書是最能與現代心靈產生共鳴,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接的一種書法形式。

一晃40多年過去了,從正書行書到狂草,王宏的筆法越來越酣暢淋漓,書法技藝也越來越高超。在參加國家一級美術師的評審時,王宏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精湛的線條藝術、公認的創新成果折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評審,成為滿票通過的國家一級美術師。

創新草書

狂草是書法中最具靈氣的一種,古人稱之為“神品”。它奔放寫意的抒情手法極盡張揚恣肆之能事,筆墨所至往往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極少有人能將狂草寫得出神入化。唐朝書法家張旭和懷素是狂草書法的代表人物,唐以後的草書家,作品往往夾有行書,不能算是純正的狂草書家。

草書最大的特點是筆畫纏繞連帶,一筆幾字,甚或一筆一行,達到宣洩情感的功效。在狂草書寫過程中,由於追求快捷流暢,字形經過筆畫簡省,約定俗成,有的已經演變成符號。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寫出的草書經典,千姿百態,使人們在欣賞驚嘆之餘,把臨習草書經典作品視為畏途,不知如何下手。

王宏在臨習歷代草書經典法帖的過程中,潛心研究前賢們草書運筆、結字、謀篇的規律,努力在草書大家鬼神莫測的變化中,探尋不變的宗旨。並因此獨創了“三米字格草書行定位法”,以行定位,分解草字,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工具,這個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湖南省書協主席何滿宗先生評其“打破了歷來以單個方塊漢字為研究單位的成規,可以說是書法研究中的一個革命性的突破。”由此看來,王宏不僅是一個思想著的藝術家,還是一個行動者,這是對藝術的擔當。運用這個方法,他編著了《三米格草書習字帖》、《張旭〈古詩四首〉習字帖》兩本書,已先後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書籍十分暢銷,多次重印。

王宏還獨創了大草一筆書“福”的寫法。整個福字一筆寫成,行筆流暢,形如鳳頭龍身,又似仙翁拄杖、彌勒坐床,漲墨枯筆並現,包含“示”“多”“好”三字,喻示“多福好運”。並精心選用印有仙鶴、壽桃、祥雲或飛龍、圖案的上等帝王黃宣紙,蓋上帶有觀音像印章,在作品中揉入儒、釋、道傳統文化諸多吉祥元素,深受藏家歡迎。

王宏說:“我的人生歷程,包括書法和從政都不是刻意設計的。做人,就要認真去做,不要總想著要成為什麼家、什麼官。努力奮鬥,莫問前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你付出了一分耕耘,就能得到一分收穫。”他對書法藝術之路的探索也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著著寸進、洋洋萬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藝術的修煉全部融入在書法裡,主觀為社會,客觀成就自我。

現在,王宏的人生狀態就好像是滴入水中的墨汁,很從容、很放鬆、很舒展。他也以儒雅非凡的氣質,糾正了世人對狂草書法家“字狂人狂”的誤解,為受誤讀的狂草書法家正名:原來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亦能成為名著於世的狂草名家。

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王堃騁
邰忠傑
張九然
李琪[書畫家]
張華[書畫家]
張永利[書畫家]
王魁公
趙大超
曲長綿
王聖東
劉穎[書畫家]
莊延偉
劉海娜
張連會
唐海波
趙友章
孫金龍[書畫家]
於永久
楊晶[書畫家]
郭延選
趙野明
李震[書畫家]
溫同春
盧樹勛
趙海寬
王曉峰[書畫家]
冷旭
馬曉時
趙豐厚
趙福元
趙淑蘭
路彬
張恆[書畫家]奎
劉汀
張德胸
劉九荃
趙魯
劉世業
趙序初
楊傑[書畫家]
劉克雙
劉生東
李欣偉
朱照洗
文彥華
王進禮
張子明[書畫家]
齊作聲
劉之凡
王教貴
徐也秀
任為民
王淮禮
曲奎萍
劉鵬[書畫家]
孟文鈞
劉源濤
蘇德永
李惠昌
梁洪偉
路民
時元有
鄒永剛
韓大為
李持國
王戈英
任叔衡
來常新
何經倫
彭軍華
勾雨峰
王殿全
劉作勝
甘海民
潘殿啟
王蔭來
王德旭
趙仁魁
馬延崇
向玉海
凌全強
劉爾福
呂世坤
張恆[書畫家]凱
蘇烽
王樹和
趙偉力
王樹彪
楊永濱
袁紹衡
李師山
佟鑄
趙博海
朱法楷
王連啟
尹殿輝
孫德明
王連興
史維靜
董玉玲
楊恆旗
吳傳岳
劉永山
林茂芃
史成儀
師索民
李興臣
魏金國
祁玉林
石大義
趙庚華
劉中華[書畫家]
李小棣
孫景浩
孫殿文
王冠[書畫家]
馬奇勳
孫兆夫
荀潤江
李善榮
李連生[書畫家]
王登科
宋裕田
張本羲
劉長泰
姜有銀
孫德洲
王成敏
彭過春
王家勝
曾強[書畫家]
欒偉民
張軍[書畫家]
孫書民
鄒立軒
梁文夫
萬端傑
於盛軍
王可俊
姜澤華
跡貴清
賈純敏
宋新發
賀景泉
何登高
王鴻志
關成
郭鎮華
王宏[書畫家]
高岩松
付中英
王麗萍[書畫家]
韓兆沛
蓋宗義
劉恩祥
逢風坤
馮錫寬
董寶昌
宋彬香
李陽[書畫家]
馬德俊
史成俊
戴福永
白金山
叢秀雲
白鐵藩
李惠中
曲長錦
高輝
郭岩
王延風
王艷華
周少華
王渺
孫羽
李善祥
張勝九
於植元
王重石
湯文奇
張葒
張世剛
張弓者
張齊岩
王秀梅
汪正中
李學偉
伯紹剛
韓天福
張慶濤
張久安
韓澤恩
張英武
張英偉
董文廣
劉淑蘭
劉忠義
丁斌
楊一墨
胡崇煒
張弘
夏秋
蔣金明
孫熙春
張琪斐
宋民
於亞平
董修善
張紹先
包春生
楊玉林
楊永明
耿軍
矯紅本
單寶成
王淑清
李正時
蘇峰
高大純
於慶霽
苑慶民
賀亮
崔發昌
董文
王政佳
李繼東
黃復盛
林國輝
林曉鵬
萬建國
張興堂
吳景春
王海軒
李家田
王丹
王連君
劉繼銀
劉忠華
周繼承
王薦
戴為眾
王琥
王雨農
許彪
曹靖筠
丁春林
姜榮貴
董立明
徐可大
馬秉樞
陳乃強
何連仁
於恩東
楊天植
常寶林
徐鐸
倪真
南朝明
朱成國
姚志忠
王中海
徐熾
王文軒
李仲元
葛忠
宋振華
牟心海
吳毅
王永剛
黃文
張曉琪
齊紅
張文良
馬鍾潭
劉建敏
王金成
倫傑賢
董洋
于濤
畢來德
宋慧瑩
聶成文
胡煒
李樹榮
王洪義
孫勇
宋開強
魏哲
王賀良
姜生
張鐵成
李長松
劉剛
張國傳
張雲龍
盧林
蔡毅
楊赤
周鑫
沈延毅
崔志安
李麗
姚建華
楊仁愷
李世俊
郭子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