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綠城文學藝術院特聘作家]

王學[綠城文學藝術院特聘作家]

王學彣,漢族,貴州畢節人,中國青年作家。曾任《新築媒》雜誌編輯,北京海上明珠簽約作家、中國青少年文藝特約記者等,現為綠城文學藝術院特聘作家。1998年開始創作校園詩集《映山紅》,先後發表了《雷雨》、《朵爾山上的遐想》等數十篇作品。主要作品有《烏龜的眼淚》、《雷雨》、《朵爾山上的遐想》、《中學日記》等。

人物簡介

人物經歷

王學彣,漢族,貴州畢節人。曾任《新築媒》雜誌編輯,北京海上明珠簽約作家、中國青少年文藝特約記者等,現為綠城文學藝術院特聘作家。1998年開始創作校園詩集《映山紅》,先後發表了《雷雨》、《朵爾山上的遐想》等數十篇作品。

1981年10月1日,生於貴州畢節市,祖籍四川敘永。

1998年,在龍洞國小國中畢業,後考入燕子口中學就讀高中。

2016年5月13日,榮獲“中國數博會” 首屆中國痛客大賽暨社會共治·企業信用痛點主題大賽10強。 將直接入圍5月29日舉行的決賽。

2018年,主持編纂四川省敘永縣營山王氏族譜。

創作經歷

王學彣照片 王學彣照片

1998年,開始創作校園詩集《映山紅》,收錄了作者1995年到1998年的詩歌作品。

2005年,創作了30萬字的長篇小說《半夜燭光》,小說以作者的經歷作為題材,描寫了90年代家境的變遷。

2011年,散文作品《烏龜的眼淚》在山東文學發表,先後被多家雜誌轉載。同年10月,簽約北京海上明珠公司簽約作家。

2012年,被聘任為《新頻媒》雜誌的主編,期間發表了上百篇作品。

2014年,被聘為綠城文學藝術院特聘作家 。同年9月,擔任觀音山文學社貴州分社副社長 ,並簽約《新農村》雜誌的簽約作家。

主要作品

散文

2011年,烏龜的眼淚,《山東文學》(下半月)2011, (5)

2011年,雷雨,《文學家園》2011(6)

2014年,一碗白米飯,《新農村(黑龍江)》2014 (21)

2014年,朵爾山上的遐想,《河口文藝》2015(1)

2014年,頑皮的黔靈猴,《河口文藝》2015(1)

詩歌

2014年,賞蓮,《永寧潮》2014(5)

評論

2014年,文學創作技巧,《百度閱讀》2014(10)

2014年,會長大的腳踏車,《知識窗》2014(21)

創作特色

王學彣以寫散文出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樸實生活寫照而被讀者喜愛。作品以敘事為主,多為自己的親身經歷,對80後生活的線上,90年代農村生活的寫照。

王學彣對散文寫作整了調整,以簡單的、和飽和的情感再現,其特點在《朵爾山上的遐想》中表現為突出。

作品評析

王學彣作品 王學彣作品

作品《烏龜的眼淚》以一隻巴西龜從花鳥市場到魚缸的變遷,在花鳥市場被人們任意踐踏,而到魚缸里確是一種禁錮,也許就是生命的最後一站,不得不傷感,流淚。折射出動物的命運怎么能由人類隨意判決,它們也有生存的權利,人類應該保護它們,而不是踐踏生命。

作品《雷雨》描述了90年代家徒四壁,一場突來的暴雨,侵襲了主人的小窩。屋內也下起了小雨,家裡能用上的都派上場了,就連吃飯的那個小花碗也肩負使命。然而,這些也無法阻止雨水的襲擊,被子濕潤了一大半,唯獨鑽進夢鄉,沉寖在飄渺的虛幻中,才得到一絲的寧靜,一絲的欣慰。

作品《朵爾山上的遐想》繪製了一幅鄉村山野的畫卷,放牛娃最大的期盼就是有一雙嶄新的“解放鞋”,不再被臭熏熏的牛糞包圍著。童真的夢,如同雨後春筍般,讓人釋懷,讓人飛翔。

作品《一碗白米飯》 描寫的是90年代家窮四壁,一年難得吃上一碗白米飯的遭遇百思不解。長大了才知道,那時候受天氣、蟲災的影響,每年農田的收成甚微,每天吃著白熱騰騰的米飯,相反還期待能吃到一碗包穀飯,吃出童年時代的味道。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 2017 榮獲“重振(雲南)騰衝工業金點子徵集大賽”三等獎 (獲獎)
  • ▪ 2016 榮獲“中國數博會首屆中國痛客大賽暨社會共治·企業信用痛點主題大賽”創客20強 (提名)
  • ▪ 2014 榮獲“江蘇徐圩新區道路命名方案徵集大賽”優秀獎 (獲獎)

外界評價

王學彣在散文領域有名的作家,其散文的造詣很高,對生活的洞察極為細緻。他是一個百折不饒的作家,作品總是反覆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 光明網評)

王學彣的作品諸多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以靜致動,以形繪聲,映射出一種現象,一段歷史。 ( 中國日報網評)

王學彣一個善於反思的作家,敢於用藝術的手法提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作品《烏龜的眼淚》就是很好的例證。 ( 中新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