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星

王大珩星

王大珩星,小行星是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1997年2月15發現的,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後正式命名為“王大珩星”。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大珩王大珩

王大珩原籍江蘇蘇州,生於日本東京。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留學,專攻套用光子學,1940年獲碩士學位。1942年被英國伯明罕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 1948年回國,後來到大連擔任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學——大連大學工學院(大連大學1949年4月建校,1950年7月撤銷建制,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套用物理系主任,後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擔任了30多年所長。1958年作為主要創始人、第一任院長(1958.8-1965.2),創辦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理工大學),現任名譽校長。兼任中國計量學院名譽校長,還曾任哈爾濱科技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現任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儀器館館長,國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長,中科院長春分院院長、電機所所長,吉林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中國光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 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後曾任中科院科技部副主任、主任。1986年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三屆副主席。1993年5 月當選為中國尖端技術與產業管理研究會名譽會長,第二屆中國退(離)休科技工作者團體聯合會副會長。

生平簡介

1994 年6 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席團成員。1994 年12月任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基金會會長。此外,還曾任中國光子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市科協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對中國技術光學、雷射、光學計量、光學玻璃和光學工程等研究較深。指導研製成功多種光學觀察設備。為中國套用光學、光學工程、光學精密機械、空間光學、雷射科學和計量科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六十年代以來,製成中國第一台雷射器,第一台大型光測裝備和許多國防光學儀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國第一個遙感科學規劃,領導了綜合性的航空遙感試驗。1986 年3 月和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等4 名科學家向中央提出“發展中國的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國務院發出了“高技術發展計畫綱要”的通知,這一“綱要” 被稱為“863 計畫”。

榮譽

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5年1 月獲得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學術思想與創新貢獻研討會

2010年2月28日是光學泰斗王大珩先生95周歲生日。為慶祝大珩先生壽誕及回顧大珩先生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會同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間科學與研究中心、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等單位,在翠宮飯店共同舉辦“王大珩先生學術思想與創新貢獻研討會暨祝賀王大珩先生從事科學事業七十三年及九十五華誕”活動。30餘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及各界好友共100餘人參加本次研討會。研討會上還舉辦了“大珩小行星命名儀式”。該小行星是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1997年2月15發現的,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後正式命名為“王大珩星”,其目的是為了宣傳並弘揚王大珩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