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詩歌研究

王士禛詩歌研究

全書研究了王士禛詩學體系的構成狀貌,探究了諸多深層次的詩學問題。因此,相對於以往的研究內容向言,《王士禛詩學研究》的研究是有所創新的,也是有所突破的,為清代的文學研究、詩歌批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根據。《王士禛詩學研究》對於王士禛詩學文獻、詩學體系、詩學思想的研究,對於古代文論的現代接受而言,都具有積極的學術價值。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王士禛詩歌全面具體的研究。王士禛的“神韻說”是詩學研究的熱點,相比較而言,對王士詩歌作品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書回到詩歌本體探討王士禛各類詩歌的主要內容和形式特點以及與前代大家的繼承性關係。作者首先考論從明嘉靖至清初新稱王氏科考仕宦的人文盛況闡明了王士禛的家學淵源及其兄弟之間的相互影響,隨後論述了王士禛詩歌作品的風格特色、藝術技巧及文化圖景。在此基礎上,對王士禛的贈答送別、紀游、詠史懷古、題畫、悼亡吊挽、詠物、香奩等各類詩作作了具體的分析。本書是研究王士禛詩歌及明清文學的重要參考書。

編輯推薦

本書是對王士禛詩歌全面具體的研究。王士禛的“神韻說”是詩學研究的熱點,相比較而言,對王士詩歌作品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書回到詩歌本體探討王士禛各類詩歌的主要內容和形式特點以及與前代大家的繼承性關係。作者首先考論從明嘉靖至清初新稱王氏科考仕宦的人文盛況闡明了王士禛的家學淵源及其兄弟之間的相互影響,隨後論述了王士禛詩歌作品的風格特色、藝術技巧及文化圖景。在此基礎上,對王士禛的贈答送別、紀游、詠史懷古、題畫、悼亡吊挽、詠物、香奩等各類詩作作了具體的分析。本書是研究王士禛詩歌及明清文學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利民,1963年7月生於江蘇南通。蘇州大學文學碩士(1993),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1999),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2003),現為贛南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著有《冒辟疆與董小宛》、《平屋主人——夏丐尊傳》、《博大之宗——朱彝尊傳》等專著,並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王士禛的家世及其家學淵源
第一節 王士禛名號考釋
第二節 王士禛的家世及其家學淵源
第三節 王士祿對王士禛的影響
第二章 王士禛詩歌的精神內涵和審美傾向
第一節 王士禛詩歌的時代精神
——從故國之思、盛衰之感到盛世之音
第二節 王士禛詩歌的文化圖景
——以司理揚州時期詩詞為例
第三節 王士禛詩歌的藝術技巧
第四節 王士禛詩歌的清遠風格
——以七絕為例
第三章 王士禛詩歌分類研究(上)
第一節 王士禛的贈答送別詩
第二節 王士禛的紀游詩
第三節 王士禛的詠史懷古詩
第四節 王士禛的題畫詩
第四章 王士禛詩歌分類研究(下)
第一節 王士禛的悼亡吊輓詩
第二節 王士禛的詠物詩
第三節 王士禛的竹枝詞
第四節 王士禛的香奩體

附錄

一 秦蜀驛道上的神韻與性靈
——王士禛和張問陶的蜀道詩對讀
二 共醉飛狐雪夜尊
——清初詩壇的南朱北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其他版本

基本信息

作者:孫紀文
出版社: 寧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孫紀文 版

平裝: 31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27036722
條形碼: 9787227036722
商品尺寸: 20.8 x 14 x 2 cm
商品重量: 340 g
品牌: 寧夏人民
ASIN: B001W0ZM4G

內容簡介

《王士禛詩學研究》對於王士禛詩學文獻、詩學體系、詩學思想的研究,對於古代文論的現代接受而言,都具有積極的學術價值。《王士禛詩學研究》的研究著眼於全面研究王士禛詩學體系的面目向進仃,而研究的前提是詩學文獻研究。本著這些構想,《王士禛詩學研究》從六個層面對王士禛詩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全書研究了王士禛詩學體系的構成狀貌,探究了諸多深層次的詩學問題。因此,相對於以往的研究內容向言,《王士禛詩學研究》的研究是有所創新的,也是有所突破的,為清代的文學研究、詩歌批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根據。
《王士禛詩學研究》對於王士禛詩學文獻、詩學體系、詩學思想的研究,對於古代文論的現代接受而言,都具有積極的學術價值。

編輯推薦

王士稹(1634—1711)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重要的詩論家之一,他以倡導“神韻”詩說而著名。《王士禛詩學研究》的主體內容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梳理王士稹詩學研究史。第二部分探究王士稹詩學的重大文獻學問題。第三部分從新的角度解讀王士稹的詩學理論。第四部分論析王士旗與嚴羽詩學、清初唐詩學、清初杜詩學的關係。第五部分論述王士旗的詩歌選本與其詩學思想之間的關聯。第六部分闡釋王士稹詩學思想的構成肌理及當代價值。全書旨在表明:王士旗詩學體系博大而精深;王士稹詩學是對明代詩學的一種超越,也是對清初詩學的一種新的建構;王士旗詩學是傳統詩學中的理論典型形態。我們應秉持歷史的、邏輯的態度去理解古代詩學理論,並重新觀照其中的文化意味。

作者簡介

孫紀文,1967年出生,祖籍山東泰安。1990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郭丹先生,2004年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師從趙逵夫先生。1997年起在寧夏大學中文系學習工作。現任中文系副教授。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王士禛詩學文獻研究史
第一節 20世紀王士禛詩學研究成果述論
第二節 21世紀以來王土禛詩學研究綜述
第二章 詩學文獻學問題探究
第一節 王士禛詩學文獻敘錄
第二節 《漁洋詩話》的版本輯錄及相關問題解析
第三節 《陳後山·戴石屏詩》非王士禛所選辨析
第三章 詩學理論解讀
第一節 王士禛“神韻說”的美學意蘊
第二節 王士禛“神韻說”之外的詩學理論學說評析
第四章 可比性詩學問題論析
第一節 王士禛與嚴羽詩學
第二節 王士禛與清初唐詩學
第三節 王士禛與清初杜詩學
第五章 詩歌選本與王士禛詩學思想的關聯
第一節 《古詩選》與王士禛的詩學思想
第二節 《二家詩選》與王士禛的詩學觀
第三節 唐詩選本與王士禛思慮的重要詩學問題
第六章 王士禛詩學思想構成芻議
第一節 王士禛詩學思想構成的演變軌跡
第二節 王士禛詩學思想構成的大旨要義
第三節 王士禛詩學思想構成的價值評判
結語
王士禛詩學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價值體現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從明代中期以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揭起“復古”的大旗之後,直至清代前期葉燮(1627—1703)、王士稹(1634—1711)等人出現,詩歌創作與詩論主張方面流派迭起,正如長江波濤,前後相推相連,顯示出中國詩學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景象。前七子之“復古說”本是針對明代台閣體末流冗弱平庸的流弊而發,但至其末流,又走上缺情感的模擬的路子。
明清之際,以陳子龍為首的雲間派雖把“憂時撫志”作為“主旨”,然而仍強調先辨形體之“雅俗”(《宣城蔡大美古詩序》,見《安雅堂稿》卷二),並追求體格之單純,講究學一種就專學一種,不能雜入其他體,實際上是對模擬作出了硬性規定,不許走樣,自然也就不能革新與創造。當此之時,詩歌理論的新變,只等有力者振臂一呼。陳子龍已言國家政治的盛衰,決定著詩歌的風尚,說:“夫鳥非鳴春,而春之聲以和;蟲非吟秋,而秋之響以悲。時為之,物不能自主也。……念亂,則其言切而多思;望治,故其辭深而不迫。”(《三子詩選序》,見《陳忠裕公全集》卷二十六)明末極衰之時,崇禎繼位,陳子龍尚以為國家有望,即倡導溫柔和平盛世之音。至葉燮、王士稹之時,清朝統治者和整個社會都已經不可能接受思明排滿、刺亂憤俗之作。葉燮有《原詩》一書,其《內篇》上下兩卷闡述“數千年詩之正變、盛衰之所以然”,對詩歌的發展規律、創作原則等問題作了深刻的論述。

後記

本書是我在博士後出站報告的研究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2006年3月,我有幸進入西北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師從趙逵夫先生。先生博學多聞,功底深厚,常於談笑間啟迪我的心智。當出站報告的選題《王士禛詩學文獻研究》確定後,先生既為我指示路徑,提供研究思路,又告誡我培養求是精神,做真正的學問。求教於先生,如沐春風,如飲醇醪。
從開始寫作到最後定稿,先生關注我、鞭策我的情景歷歷在目。他指出,研究王士禛詩學重在出新,重在詩學文獻的整體研究。他叮囑我必須求教於學術大家,要去王士禛家鄉採集第一手資料。他認為研究報告中的比較研究能出新意,要深入下去。他為我帶來台灣吳宏一先生主編的《清代詩話考述》專刊,告誡我認真參悟。他認真修改出站報告中的內容,指出文章表述、結構中的缺失方面。他鼓勵我做好文獻考辨的論證工作,讓結論更有力度……因而研究報告中浸透著先生諸多的心血。如今,在研究報告基礎上修改的《王士禛詩學研究》一書將要出版了,心中非但沒有絲毫的輕鬆,反而增添了幾分惶恐,因為自己的學識距離先生的要求還差很遠!
在寫作過程中,除了得到趙先生的悉心指導外,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霍旭東先生、伏俊璉先生、張兵先生俱對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文摘

第二節 《漁洋詩話》的版本輯錄及
相關問題解析《漁洋詩話》是王士禛詩話作品中最有名的一部。此書為漁洋晚年之作,書中多記述他平生經歷的狀況及與兄弟友朋論詩之語,間或言及故實考證等內容,卻並非以談論詩學理論為宗。但是,從諸多的談詩論藝的話語之中,後人也可約略窺見漁洋論詩的宗旨及“神韻”說的要義。因此,該書對研究漁洋的詩學思想而言頗有參考價值,故學人多關注此書。然而,關於該書的版本問題,學界的研究似乎還有未精之處,本文擬對《漁洋詩話》的版本問題再作一些探究,以期有所創穫。
歷史上流傳的和現存的《漁洋詩話》的版本是比較多的。有稿本,刻本,抄本,影印本。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有留存國內的,也有流傳國外的。現將歷史上流傳的和現存的一些主要的《漁洋詩話》的版本輯錄如下。
1.漁洋乙酉稿本。趙曉華在《王士禛(漁洋詩話)戍子手稿考述》中曾說,王士禛《漁洋詩話》乙酉稿本26頁,紙本,書心縱27.5厘米,橫21.6厘米。書有詩話六十條,並附有漁洋自序手稿。今藏北京圖書館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