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求學

原文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無城徙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選自范曄《後漢書·王充傳》)

注釋

會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紹興一帶。

王充像王充像
孤:幼年喪父。
稱:以……被稱讚
徙焉:搬遷到這裡。徙,遷移。焉,於的合音,在這裡、到這裡的意思。
太學: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扶風:古地名,今陝西境內。
而:而且。
輒: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風班彪:扶風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家。
師事:做……老師。
王充:東漢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著有《論衡》,認為天是自然存在的,世界上沒有鬼神。
京師:首都。東漢的首都是洛陽。
班彪:漢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班固的父親。

譯文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在鄉里以孝順母親被稱讚。後來到京城,在太學求學,扶風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家)做了他的老師。王充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但不死記硬背。由於家裡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市集上遊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後就能背誦,因此,對各家各派的學說著作都非常熟悉。

寓意

《論衡·別通》: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多讀書,讀好書,面要廣。要學會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感受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學習的大好時光,學習王充愛學和好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

王充簡介

王充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他小時候不但聰明而且用功。6歲開始識字讀書,8歲被送入本鄉書塾。20歲時,王充到洛陽的太學裡去求學,他還感到不滿足,就用課餘時間讀各種書。日子久了,他把太學裡收藏的書幾乎都讀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鋪里找書來讀。王充讀書十分認真,記憶力又強,一部新書,讀過一遍就能把主要內容記下來。就這樣,他的知識越來越多。
因為王充對朝廷的腐敗看不慣,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裡寫書。《論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為了寫《論衡》,他蒐集的資料裝滿了幾間屋子,房間的窗台上、書架上都放著寫作的工具。他閉門謝客,拒絕應酬,用了幾年的功夫才寫成。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是宣傳科學和無神論,對迷信進行了批駁。比如:當時有些人講這么個故事,春秋時期有個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發現酸菜里有一隻水蛭。如果他挑出來這條水蛭,廚師就會因此被處死。他憐憫廚師,就不聲不響連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時,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來,而且原來肚子疼的病也痊癒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說這是“善有善報”的證明。
而王充批駁了這種說法,他的解釋是:因為人肚內的溫度高,水蛭經受不住,熱死了,所以被排泄出來。又因為楚惠王肚內有淤血,水蛭恰好吸血,在水蛭還沒熱死的時候,把他肚內的血都吸走了,所以楚惠王的病自然會好了。這是巧合,而不是“善有善報”。
還有一次,雷電擊死了一個人。有些宣傳迷信的人又說:這是他做了虧心事,天上的雷公把他打死了,這就是“惡有惡報”。王充在現場觀察到死人的頭髮被燒焦了,身上也有被燒焦的臭味。他的解釋是:打雷時有閃電,閃電是火,因此雷實際上是天火,被雷公打死的人是被天火燒死的。天上並沒有雷公,也不是“惡有惡報”。
王充的解釋雖然不完全符合今天的科學道理,可是在當時卻是很了不起的。
在《論衡》中像這樣破除迷信,宣傳科學思想的內容是很多的。這部書可以說是公元一世紀時候的一盞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明燈,王充可以說是一位真正出色的思想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