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城

王保保城

王保保城,位於蘭州市區黃河北岸的白塔山東側,因系王保保建築,故名王保保城。

王保保城,位於蘭州市區黃河北岸的白塔山東側。因系王保保建築,故名王保保城。
王保保是元末大將,河南沈丘人,察罕帖木兒之甥,自幼被察罕養為義子,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王保保跟隨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起義軍,山東、河南、陝西等地義軍幾乎盡為他們父子所滅。察罕帖木兒死,王保保代為統帥,至正年間,拜太尉,封河南王,總領天下兵馬。
一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虎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 25萬北伐,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連克山東、河南、河北。閏七月,元順帝托歡帖木兒率后妃、皇子,逃往上都(今內蒙多倫西北)。八月,徐達率軍入大都,改大都為北平府,元亡。九月,徐達,常遇春率軍西征,十二月,大破王保保于山西,克太原。王保保敗逃甘肅,修築此城負隅頑抗。
王保保城南臨黃河,東臨大沙溝,西、北依山,踞高臨下,形勢險要。當時河上無橋,確是易守難攻。明軍駐於黃河南,隔河相持兩 年左右。洪武三年,常遇春攻克上都。四年,徐達、李文忠、湯和分三路出塞擊蒙古,托歡帖木兒死,其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明軍深入,愛猷僅率數十人逃往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鄂爾渾河上游右岸),招王保保入衛。王保保乃棄城奔蒙古。
登上王保保城,市區景色盡收眼底,面對滔滔河水,不禁令人產生這樣的聯想,歷史上民族分裂、內戰頻仍的局面,正如這河水,“東流到海不復回”了!
王保保城遺址位於黃河北岸朝陽山東側台地上,依山面河,居高臨下,地勢險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元末大將廓擴帖木兒(即王保保)敗退蘭州,在此築城困擾明軍。王保保城南北長約210米,東西長約370米,占地77700平方米,開東南二門,現存殘斷東牆北牆7處,高6米,寬4米,夯土層厚度10--20厘米,累計長度不足百米。
《明史》記載,王保保城應該建於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四月之間。建城的目的屯兵攻打蘭州。王敗了,跑了,王保保城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600多年裡,似乎再也沒有被人提起過。歲月的風沙不斷地侵蝕和人為活動的破壞,使它在今天近乎消失。作為地名,仍然保留在蘭州人和甘肅人的心中。
而這段歷史只有,老蘭州、學術者、旅遊從業人員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它就像網上有幾位有心人,所描述的“關隘的遺址也和王保保城一樣,蕩然無存,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山下的黃河渾濁依舊,日夜奔流。”我把這裡的關隘理解為——金城。
王保保是何許人也?
王保保城地標王保保城地標
這幾年大熱的《明朝那些事兒》里應該說得很清楚,元末明初大將,一生極具戲劇性,有勇有謀,連明成祖朱元璋都對這位老對頭十分讚賞。
相傳明初大將徐達、馮勝奉命攻打元軍王保保,久攻不破,恰逢元宵節,徐達命軍士做成又粗又長的鼓,扮成社火隊混入城內,以大旗為號,裡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王保保城。為了紀念這場勝利,這種鼓被命名為“太平鼓”,並成為蘭州社火的主要表現形式。
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蘭州還有這么一座“王保保城”吧。蘭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都決定了蘭州在王保保兵敗退回蒙古的途中有這么一筆,太平鼓常有而王保保城不常有,這次又不知在這場拆遷中是如何的命運。
其實有時回想起來覺得很悲哀。蘭州的歷史遺蹟不少,保留至今的卻寥寥無幾。話說蘭州也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應該讓她保留一份歷史感和滄桑感。文化局這幾年做了件大家都看得見的好事,蘭州街頭重新樹立起了許多標註著歷史上這裡是什麼什麼遺蹟的石碑,但是遺蹟已毀,石碑的樹立也只能讓後人感嘆不已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