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企鵝

王企鵝

王企鵝(學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體長近1米,體重約15~16公斤。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王企鵝雖然步行搖搖擺擺很笨拙,但遇到敵害時,可以將腹部貼於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後肢蹬行,速度很快。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主要分布於南極洲及其附近島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年王企鵝身長80至100厘米,體重大約12至14公斤左右,是企鵝家族中體型第二大的屬種,僅次於帝企鵝。它們嘴巴細長,長相“紳士”,是南極企鵝中姿勢最優雅、性情最溫順、外貌最漂亮的一種。此外,王企鵝外形特徵十分明顯,也是企鵝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頭上、喙、脖子呈鮮艷的橘色,且脖子下的橘色羽毛向下和向後延伸的面積較大。

王企鵝雖然步行笨拙,但遇到敵害時可將腹部貼於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後肢蹬行,速度很快。

棲息地

王企鵝的棲息地遍布7座島嶼以及印度洋大西洋南端的眾多群島上。這些島嶼主要分布在南極幅合帶,是地極冷水和北部溫水交匯的地方,位於南緯48°至62°之間。而且,這裡的海水養分非常豐富。

繁殖

王企鵝幼崽王企鵝幼崽

王企鵝在南緯66°~77°之間南極大陸沿岸的冰上繁殖。一般很少離開南極大陸,只是偶爾在追逐幼鳥時游至馬爾維納斯群島紐西蘭的南部地區。秋季開始產卵。產卵後,雌鳥很快進入海洋,雄鳥在冬季單獨擔任孵化任務。為了保持一定溫度,常常集群。在此期間,雄鳥有90天(包括62~64天孵卵期)完全不進食。幼鳥孵出後,雌鳥返回原地,以鳴聲找到雄鳥。這時,雄鳥去海洋捕食,需經14~24天恢復原來的體重。幼鳥最初發育較慢,到夏季食物豐富時加快生長,過5個月,即第2年初,開始到海洋中生活。親鳥在下次繁殖前開始換羽,持續35~40天,在這期間不進食。3~4月準備開始繁殖。雄鳥孵卵時常把卵置於腳上,並以由下腹部垂下的袋狀皮褶覆蓋腳面。

保護

雌王企鵝一次只產一枚蛋,之後由雄王企鵝和雌王企鵝輪流孵化直到小企鵝出生。當這些小企鵝羽毛長得足夠豐滿以確保能抵擋嚴寒時,孵化階段方才結束。在為期3個月的孵化過程里,成年王企鵝會用喙啄那些來犯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它們主要的敵人是海燕賊鷗以及其它覬覦企鵝蛋或小企鵝的鳥類。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成年王企鵝每天需要花4個小時,啄2000次來犯的入侵者 。

生存環境

王企鵝王企鵝

截止2009年,王企鵝數量約有220萬對,其中有一半生活在克羅澤群島上。然而最近對克羅澤群島的研究表明海水升溫使得棲息地附近的食物銳減,王企鵝覓食的範圍越來越小。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著這一物種的生存。

引入中國

2009年3月25日,來自南極的王企鵝小情侶迪克和格瑞司正式落戶杭州,安家杭州極地海洋公園內的“南極企鵝島”。這對被譽為南極企鵝家族中華貴嬌寵王后的王企鵝首次落戶杭州,也是中國首次引進王企鵝情侶。

相關報導

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見聞:兩隻王企鵝當明星

中新社珠海2009年07月18日電題: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見聞

由中國海洋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暨“海洋事業六十年成就展”十八日在珠海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中心一號館拉開帷幕。

據了解,這是中國首個全國性海洋專題博覽會。本屆海博會暨成就展將以“海洋中國六十年”為主題,規劃面積為二萬平方米,共五個展區,吸引了約二百多家單位參展。
兩隻王企鵝當明星

“媽媽,快看,那兩隻是企鵝啊,真可愛。”一小女孩像發現“新大陸”般指著在展館中出現的兩隻王企鵝高興地說。記者看到,兩隻黃黑白相間、漂亮可愛的企鵝在一隻全透明的展箱中來回走動。

這兩隻企鵝無疑是展館裡最受歡迎的“明星”。 現場觀眾把展箱擠得水泄不通,紛紛舉起相機拍下難得一見的企鵝。

據參展商介紹,這兩隻王企鵝企鵝一公一母,身高約為八十至九十厘米。為保證這兩個“貴賓”參展,它們的“小窩”採用特殊裝置確保其內部溫度始終在零攝氏度以下。此外,還專門為兩隻企鵝配備了一輛冷藏車,作為它們的“餐廳”和“應急醫務室”。

18日下午,出任 “海洋宣傳大使” 影視名星蘇有朋和一位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一起,在現場為兩隻王企鵝命名,企鵝“先生”被稱為“海寶”,企鵝“小姐”則命名為“海珍”。
首輛海洋環境應急檢測車公開亮相

中國第一輛海洋環境應急檢測車也出現在此次博覽會上。這輛檢測車從外表看沒什麼特別,其實是內有乾坤

據介紹,該檢測車配備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監測及配套設備,包括美國產車載X波段雷達、雷達海冰圖像處理系統、車載自動氣象站、GPS定位系統、索尼一體化攝像機及視頻採集系統、移動通信系統、北斗衛星通信系統、富士發電系統和德國產天線自動升降系統。

為適應野外移動應急監測工作的需要,監測設備均採取低功耗設計,車頂還安裝了可遙控轉向的夜間強光照明系統。為保證車載設備電力供應,車上配置了發電機及UPS供電裝置。

“可別小看它,這應急監測車功能可是非常強大呢。”參展商介紹說,該應急監測車不僅能全天候現場監測所在地區風向、風速、氣壓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數據,監測海冰類型及分布範圍、面積、漂移方向、速度,而且還能使用CDMA和衛星通信兩種方式無線傳輸實時觀測數據,還可以拍攝現場視頻資料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