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精石

玄精石

中藥玄精石屬養陰補益藥,主要用於壯熱煩渴;頭風腦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腫痛;頭瘡;水火燙傷的治療。脾胃虛寒者忌服。

基本信息

概述

玄精石玄精石出自《本草綱目》。《唐本草》:太陰玄精,近地亦有,色亦青白,片大不佳。《開寶本草》:太陰玄精,其色青白,龜背者良,出解縣。《夢溪筆談》:太陰元精,生解州鹽澤大鹵中,溝渠土內得之。大者如杏葉,小者如魚鱗,悉皆六角,端正似刻,正如龜甲,其裙袖,小墮,其前則下剡,其後則上剡,更無異也。色綠而瑩澈,叩之則直理而析,瑩明如鑒,析處亦六角,如柳葉,火燒過則悉解析,薄如柳葉,片片相離,白如雪,平潔可愛,此乃稟積陰之氣凝結,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元精,乃絳州山中所出絳石爾,非元精也。楚州鹽城縣,古鹽倉下土中,又有一物,六棱,如馬牙硝,清瑩如水晶,潤澤可愛,彼方亦名太陰元精,然喜暴潤,如鹽滷之類,惟解州出者為正。《本草圖經》:太陰玄精,出解縣,今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亦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佳。采無時。解池又有鹽精,味更鹹苦,青黑色,大者三、二寸,形似鐵鏵觜。三月、四月采。亦主治風冷,無毒。又名泥精,蓋玄精之類也。古方不見用者,近世補藥及治傷寒多用之。《綱目》:玄精是鹹鹵津液流滲入土,年久結成石片片,狀如龜背之形。蒲、解出者,其色青白通澈。蜀中赤鹽之液所結者,色稍紅光。
單斜晶系。晶體常作板狀,集合體常呈緻密粒狀、纖維狀或葉片狀。顏色通常為白色,結晶體無色透明,當成分不純時可呈現灰色、肉紅色、蜜黃色或黑色等。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澤或珍珠狀光澤,纖維狀者呈絹絲光澤。片狀解理顯著。斷口貝狀至多片狀。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撓性。
玄精石在礦物學上的名稱、成分,意見尚不一致,有些學者認為是硫酸鹽類礦物鈣芒硝Glauberite的礦石。成分為硫酸鈉和硫酸鈣Na2SO4.CaSO4。

藥品簡述

藥名:玄精石。
漢語拼音:xuanjingshi。
英文名:Gypsum,Selenit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psum。
功效分類:養陰藥清熱藥
科屬分類:鈣化合物類
別名:太陰玄精、太陰玄精石、太乙玄精石、陰精石玄英石、龜背玄精石。
性味:鹹;寒。
歸經:腎經脾經胃經
功能:滋陰;降火;軟堅;消痰。
主治:陽盛陰虛;壯熱煩渴;頭風腦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腫痛;頭瘡;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生態環境:常產于海灣鹽湖和內陸湖泊形成的沉積岩中。
資源分布:產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
藥材基源: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的晶體。
採收儲藏:全年可采,除去泥土、雜石。
炮製方法:洗淨泥土,曬乾,用時打碎。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中藥化學成分

主要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還夾雜鐵、鈉等離子以及少量矽酸鹽。

臨床套用

1、傷寒頭痛壯熱,四肢不利。用玄精石、硝石、硫磺、各一兩,硇砂二兩,共研細,裝地瓷罐里,密封。周圍用火烘半天,藥色變青紫時即停火。冷後取藥以冷水拌勻,放入原罐中陰乾。埋在地下半月。最後取出再研細,加麵糊成丸子,如雞頭大。病入先洗一個熱水澡,然後研碎一丸,艾湯送下。蒙被而臥,汗出見效。此方名“正陽丹”。
2、治肺經伏熱,夜臥咳嗽:天南星(白礬水煮軟,切,焙)半兩,太陰玄精石二兩(研),甘草(炙,銼)半兩,貝母(去心)一兩,不灰木一兩半。上五味,研搗極細。每服半錢匕,煎生薑、烏梅湯調下,食後夜臥服。(五粉散)
3、冷熱霍亂。用玄精石、半夏各一兩,硫磺三錢,共研細,加麵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4、目赤澀痛。用玄精石半兩、炎黃一兩:共研細。點眼。
5、舌頭呆重,流涎不止,不能飲食。用玄精石二兩,牛黃、丹砂、龍腦各一分,共研為末。先用針銷稍挑破舌頭,放一點血,隨即以鹽水漱口,然後灑約粉在舌上,口水吞下。很有效。
6、治手、足心煩熱,壅悶,咽喉腫痛:真珠末一錢匕,太陰玄精石(煅赤,研末)四兩,不灰木(用牛糞燒亦,取末)四兩。上三味,同研勻細,用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後用生地黃汁、粟米泔研化下,日二。(真珠丸)

常用選方

1、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太陰玄精二兩,消石二兩,硫黃二兩,硇砂一兩。上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於瓶子周一寸熁之,約近半日,候藥膏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臘月雪水,拌令勻濕,入瓷罐中,堂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麵糊為丸,如雞頭實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度。(《聖惠方》正陽丸
2、治營衛不交養,心腎不升降,上實下虛,氣閉痰厥,心腹冷痛,臟腑虛滑:硝石一兩(同硫黃並為細末,入定鍋內,以微火微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不可火太過,恐傷藥力,再研極細,名二氣末),太陰玄精石(研飛)、五靈脂(水澄去沙石,日乾)、陳橘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二兩。舶上硫黃(用透明不夾砂石者)一兩。上用五靈脂、二橘皮為細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藥末拌勻,以好滴醋打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飲下,甚者五十粒,小兒三、五粒,新生嬰兒一粒。小兒慢驚風或吐利不止,變成虛風搐搦者,非風也,胃氣欲絕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飲送下。老人伏暑迷悶,紫蘇湯下。婦人產後血逆上搶悶絕,並惡露不止及赤白帶下,並用醋湯下。(《局方》來復丹
3、治冷熱霍亂,分利陰陽:玄精石、半夏各一兩,硫黃三錢。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海米次服三十丸。(《史載之方》)
4、治休息痢久不差,面色青黃,四肢逆冷,不思飲食:太陰玄精二兩,白礬半斤,黃丹二兩,青鹽半兩。上藥細研,入生鐵銚子內,燒白礬汁盡為度,後以不蚛皂莢三挺,存性燒熱,都研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聖惠方》玄精丸
5、治肺胃蘊熱生痰:玄精石研極細。每服三分,煉蜜一匙和,白湯調下。(《方脈正宗》)
6、治小兒夾風蘊熱:太陰玄精石一兩,石膏三分,龍腦半錢。上搗研極細。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普濟方》珍珠散)
7、治頭風腦痛:玄精石末,入羊膽中陰乾,水調一字,吹鼻小。(《千金方》)
8、治眼赤澀:玄精石半兩(研如粉,無,以馬牙屑代之),黃柏(去粗皮,炙,搗末)一兩。上二味,和研令極細,點兩眥頭。(《聖濟總錄》玄精石散)
9、治眼生赤脈:玄精石一兩,甘草半兩。為細末。每服半錢,竹葉湯調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玄精石散)
10、治重舌口中涎出,水漿不收:太陰玄精石二兩,牛黃、龍腦、硃砂各一分。上藥,同細研為散。每度用藥半錢,先於重舌上以披針披破出血,用鹽湯漱口,然後摻藥於舌上,咽津。(《聖惠方》牛黃散)
11、治小兒頭瘡:太陰玄精石、寒水石各一分(研),輕粉、麝香各少許。上為細末。先以濃漿洗去瘡痂,拭乾,油調藥塗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玄精石散)
12、治湯火傷,疼痛不可忍:太陰玄精石不拘多少.鍋子內大火煅,紙襯於地坑內出火毒一宿,研細散.每看多少,用冷水調,雞翎掃之。(《聖濟總錄》玄精石散)

文獻論述

1、《綱目》:玄精石,與鹽同性,其氣寒而不溫,其味甘鹹而降。同硫黃、硝石,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鐵瓮申先生來復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熱也。《開寶本草》言其性溫,誤矣。
2、《本草經疏》:太陰玄精,傷寒陰證不宜服。鹹能走血,用以引經入腎則可,多則反瀉腎傷血矣。血病無多食鹹,戒之。
3、《本草匯言》:玄精石,成氏之消熱痰,《開寶》之化積聚,《普濟》之去目翳,《千金》止頭風頭痛者,皆本於結熱為病之取用焉。倘屬陽虛胃寒之疾,自當迴避。如寇氏方之治陰證,四肢逆冷,狂言煩渴者,此指熱邪傳陰之證也。設屬直中,安敢言此乎!
4、《開寶本草》:除風冷邪氣濕痹,益精氣,婦人痼冷漏下,心腹積聚冷氣,止頭痛,解肌。
5、《本草衍義》:合他藥,塗大風疾。別有法,陰證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疾,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須佐他藥兼之。
6、《本草述》:治上盛下虛,療痰結,目障翳,木舌,咽喉瘡
7、《醫林纂要》:補心消暑,去邪熱,略同朴消。
8、《得配本草》:湯火傷,調油敷,已破者乾摻。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本品呈六邊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邊薄中厚,即習稱“龜背狀”。長0.3-3.5cm,寬0.25-1.5cm。灰白色、灰綠色或淡黃白色。對光觀察半透明,通常中間包裹著青黑色或土黃色砂粒。光澤暗淡,質較硬而脆,易縱裂開,呈條狀,裂開面具玻璃樣光澤。氣微,味微鹹。火中燒之能解體,層層剝落為片狀,呈瓷白色,有的雜有黑白小點。以龜背狀、色青白、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
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折射率Np=1.521;Nm=1.528;Ng=1.530;低負突起;常見到一組解理。干涉色為Ⅰ級灰至黃白色;負延長符號;二軸晶;正光性;光軸角58°。有的含砂粒,成分主要是石英、長石、岩屑等,粒徑一般為0.05-0.1mm;呈稀疏狀散布在其中。
中藥化學鑑定
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濾過,濾液顯鈣鹽及硫酸鹽各種反應。參見“石膏”條。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石膏:7.83(>10),4.32(4),3.83(10),3.09(6),2.88(2),2.69(2)。差熱分析曲線:吸熱178℃(小-中),215℃(小),120℃起始失重至250℃中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