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玄奘(600【庚申年】-664年【甲子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俗姓陳,名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為翻譯家、旅行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5萬里,歷時17年,到印度取真經,並窮一生譯經1335卷,其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其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真實經歷

初始

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幼年13歲,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隋大業十二年(616年),玄奘隨其兄長赴長安居留,後入漢川,北至益州,適逢空、景二法師,從之受學。繼而至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武德五年(622年),玄奘於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歷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

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作為依據,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途徑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臧),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蘇聯塔什乾)、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成就經歷

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貞觀十九年,玄奘返祗長安,時年46歲,出遊外達17年,歷56國。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 ,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玄奘法師回國後翌年,即貞觀二十年(646年)即開始組織翻經譯場,首先在弘福寺翻經院進行,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圓寂前為止,共19年,先後譯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

此書傳世版本很多,這三個古本,對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印度。

經歷各處

•阿耆尼國

•屈支國

•跋祿迦國

•凌山及大清池

•素葉水城

•率利地區總述

•千泉

•咀邏私城

•小孤城

•白水城

•恭御城

•鮫赤建國

•赭時國

•怖捍國

•率堵利瑟那國

•大沙磧

•颯秣建國

•弭秣賀國

•劫布咀那國

•屈霜你迦國

•喝捍國

•捕喝國

•伐地國

•貨利習彌伽國

•羯霜那國

•睹貨邏國故地

•咀蜜國

•赤鄂衍那國

•忽露摩國

•愉慢國

•鞠和衍那國

•鑊沙國

•珂咄羅國

•拘謎陀國

•縛伽浪國

•紇露悉泯健國

•忽懍國

•縛喝國

•銳秣陀國

•胡定健國

•咀剌健國

•揭職國

•梵衍那國

•迦畢試國

•印度總述

•濫波國

•那揭羅曷國

•烏仗那國

•缽露羅國

•咀叉始羅國

•僧訶補羅國

•烏刺屍國

•迦濕彌羅國

•半鮫蹉國

•曷邏閣補羅國

•磔迦國

•至那仆底國

•閣爛達羅國

•屈露多國

•設多圖盧國

•波理夜咀羅國

•秣兔羅國

•薩他泥濕伐羅國

•窄祿勤那國

•秣底補羅國

•婆羅吸摩補羅國

•瞿毗霜那國

•堊醯掣咀羅國

•毗羅刪拿國

•劫比他國

•羯若鞠閣國

•阿逾陀國

•阿耶穆怯國

•缽邏耶伽國

•喬賞彌國

•鞞素迦國

•室羅伐悉底國

•劫比羅伐率堵國

•藍摩國

•拘屍那揭羅國

•婆羅疤斯國

•戰主國

•吠舍厘國

•弗栗恃國

•尼波羅國

•摩揭陀國

•德慧伽藍

•戒賢伽藍

•伽耶城

•前正覺山

•菩提樹垣內

•菩提樹垣外

•香象池

•外道發惡願處

•雞足山及大伽葉故事

•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上茅宮城

•鷲峰及佛跡

•毗布羅山

•其他諸遺蹟

•迦蘭陀竹園

•王舍城

•那爛陀僧伽藍

•伽藍諸跡

•拘理迦邑及目連故里

•迦羅臂拿迦邑及舍利子故里

•因陀羅勢羅窶訶山

•迦布德迦伽藍

•伊爛拿缽伐多國

•羯朱嗢祗羅國

•奔那伐彈那國

•迦摩縷波國

•三摩咀吒國

•耽摩栗底國

•羯羅拿蘇伐刺那國

•烏荼國

•恭御陀國

•僑薩羅國

•案達羅國

•馱那羯磔迦國

•珠利耶國

•達羅毗荼國

•秣羅矩吒國

•僧伽羅國

•恭建那補羅國

•摩訶刺侘國

•跋祿羯咕婆國

•摩臘婆國

•阿吒厘國

•契吒國

•伐臘毗國

•阿難陀補羅國

•蘇刺佗國

•瞿折羅國

•鄔閣衍那國

•擲枳陀國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

•信度國

•茂羅三部盧國

•缽伐多國

•阿點婆翅羅國

•狼揭羅國

•波剌斯國

•臂多勢羅國

•阿軬荼國

•伐刺拿國

•漕矩吒國

•弗栗恃薩儻那國

•安咀羅縛國

•活國

•瞢健國

•阿利尼國

•曷邏胡國

•訖栗瑟摩國

•缽利曷國

•呬摩咀羅國

•缽鐸創那國

•淫薄健國

•屈浪拿國

•達摩悉鐵帝國

•屍棄尼國

•商彌國

•朅盤陀國

•烏鎩國

•怯沙國

•昕句迦國

•瞿薩旦那國

文學作品

《大唐西域記》

唐太宗李世民對玄奘西行歷游諸國的所見所聞頗感興趣,讓他詳細記錄下來。玄奘就把它經歷的110國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歷史及現狀、土特產品以及傳說故事等一一口述後,讓徒弟們記錄成一部《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經歷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玄奘遊學五印,大破外道諸論的精彩片段,也包括他經歷的110國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歷史及現狀、土特產品以及傳說故事等。《三藏法師傳》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彥棕撰寫,真實地講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後,讓我們根據這兩本著作,穿越時間的迷霧,從神話回到真實,從唐僧回到玄奘。《西遊記》雖然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但是其中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卻和真實情況如出一轍,全都是經書落水與曬經,這正應了電視劇中孫悟空勸解師傅的那句話:“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名為《西遊記》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其一為元道士丘處機的地理著作《西遊記》;其二為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其三為“華陽洞天主人”(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或李春芳)的小說《西遊記》。《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