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獗[漢語詞語]

猖獗[漢語詞語]

猖獗,拼音:chāng jué,“猖”是指狗在鬧市撒野。“獗”是指狗因癲狂過度而自己昏厥在地。“猖獗”形容狗撒野時間很長,無人能制止,最後靠它自己昏厥而收場。亦作“猖蹶”。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基本解釋

猖獗猖獗

1、[unbridled violence;rampant]∶形容自私。

外飛耀言,說迷猖獗。——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舊時中國猖獗多年的天花,後來滅跡了。

2、[fail]∶失敗;傾復

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三國志·諸葛亮傳》

翻譯:由於才識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

構成

並列式:猖+獗

例句

解放前;盜匪猖獗。(作謂語)

近義詞

猖狂、瘋狂、放肆、狂妄、跋扈、囂張、招搖

反義詞

斂跡、收斂

英文翻譯

1、be rampant;run wild;;wild;furious

詳細解釋

“猖”是指狗在鬧市撒野。“獗”是指狗因癲狂過度而自己昏厥在地。“猖獗”形容狗撒野時間很長,無人能制止,最後靠它自己昏厥而收場。亦作“猖蹶” 。

1、任意橫行。

賈誼新書·俗激》:“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無制度……其餘猖蹶而趨之者,乃豕羊驅而往。”一本作“猖獗”。《北齊書·儒林傳·孫靈暉》:“﹝南陽王﹞ 綽所為猖蹷, 靈暉 唯默默憂顇,不能諫止。”《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平王曰:‘犬戎侵奪岐、豐,勢甚猖獗。且宮闕殘毀,無以壯觀。朕之東遷,實非得已。’”民國 梁秉錕《萊陽縣誌》:“時白蓮妖人徐鴻儒猖獗於西,毛文龍跋扈於北,高麗亦不靖,徵調繁興所在驚惶,(袁)可立籌劃鎮定之。”郭沫若《芍藥及其他·小麻貓》:“小麻貓失掉,隔不一星期光景,老鼠又猖獗了起來。”

2、猶兇猛。

宋,沈遼南岩導師贊》:“復有戾虎,咆哮猖獗。師不為駭,虎亦馴率。” 清李漁《閒情偶寄·飲饌·肉食》:“虎不食醉人,非不食也,因其醉勢猖獗,目為勁敵而防之也。”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五猖廟﹞神像是五個男人,也不見有什麼猖獗之狀。”

3、顛復;失敗。

隆中對》:“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晉書·殷浩傳》:“進軍河洛,修復園陵。不虞之變,中路猖蹶,遂令為山之功崩於垂成,忠款之志於是而廢。”《南齊書·劉善明傳》:“公神武世出,雖當靜以待之,因機奮發,功業自定。不可遠去根本,自貽猖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