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生物免疫療法

特異性生物免疫療法概述

特異性生物免疫療法突破藥物治療B肝的傳統模式,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細胞免疫學技術原理,針對不同病情科學制定獨立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有針對性打破B肝免疫耐受,激活患者體內針對B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功能。

療法原理

1、B肝病毒基因工程製劑+卡介苗誘導劑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誘導劑可增強其抗原性,建立機體針對B肝病毒的免疫清除功能。
2、通過生物工程製劑胸腺肽Ta1等促進T淋巴細胞及其亞群分化、成熟和活化,從而調節T淋巴細胞比例,使CD4+/CD8+趨於正常,增加T細胞在各種抗原或致有絲分裂原激活後產生各種淋巴因子例如α、γ干擾素、白介素2和白介素3的分泌和增加T細胞上的淋巴因子受體的水平,從而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細胞內病毒的作用。同時使用細胞因子刺激B淋巴細胞的分化和成熟並分泌特異性抗體,綜合外周血中的病毒抗原。

療法特點

1、 可有效打破B肝免疫耐受。
2、 特異性強,建立針對B肝病毒的強大免疫功能。
3、 避免長期服用藥物造成病毒耐藥。
4、 療效長,可持續半年至數年。
5、無明顯毒副做用,極少產生變異。
6、治療方案靈活,不影響工作、學習。
7、縮短治療期,停藥安全,極少反彈。
8、個體化治療,療效更可靠。

組成部分

1、主動免疫:
2、被動免疫:
3、電磁場生物效應

療法分解

1、主動免疫療法:通過生物工程製劑(針對B肝病毒基因的疫苗類似物)+誘導劑,建立長期發揮針對B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的療法。該方法起作用較慢,但靶向性強,持續時間長,可達半年至數年。
2、被動免疫療法:是通過細胞因子製劑活化免疫細胞,發揮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A、體液免疫:通過效應B淋巴細胞分泌抗體,並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來清除抗原。
B、細胞免疫:通過效應T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分泌穿孔素使病毒溶解死亡。
3、電磁場生物效應:依據中醫的經絡學原理,運用電磁場的生物效應,用特殊的電波刺激人體與肝臟有關的穴位,使之與人體生物電相互作用,配合特定中藥使用,防止病毒耐藥性,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有利於受損肝細胞再生。

療法套用

每兩周注射一次B肝基因工程製劑+誘導劑,連續注射6次以上。每周1-2次生物免疫製劑,連續注射3-6個月。(適當的細胞療法介入使用)在以上兩種方法聯合使用的基礎上同時行低頻治療。

科學性:

1995年我國頒布的《病毒性防治指南》以及學術界普遍認為B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絕大多數都能通過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而產生保護性抗體,僅有少數人因自身免疫功能無法清除病毒而產生免疫耐受造成B肝慢性化感染。當機體對B肝病毒產生免疫耐受後,B肝病毒便可在體內長時間寄生,與人體保持免疫平衡,只有人為的有針對性的打破這種平衡使機體針對B肝病毒的免疫清除處於優勢地位,這樣才能真正清除B肝病毒。
一、與傳統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相比:核苷類藥物毒副作用大,容易引起病毒耐藥性變異,停藥後反彈率高。
二、與傳統肝病用藥相比:傳統藥物療程長,無特異性,療程費用高。

國內外現狀:

美國、歐洲國家在B型肝炎治療技術方面任然走在最前面,從拉米呋啶的發明到一系列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問世,都說明了歐美國家在B肝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然而,隨著核苷類藥物的高耐藥性變異出現,歐美國家在B肝治療領域開始轉向打破B肝免疫耐受,提高特異性免疫力為主導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