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格圖

公元1914年,特木格圖回國後,開始在北京蒙藏院工作,任首席翻譯官兼庶務科科長。 公元1924年春季,特木格圖開始成立蒙文書社和蒙文書社印刷廠。 特木格圖的鉛字和活版印刷成功之後,有不少西歐人來到蒙文書社學習。

人物介紹

特木格圖,漢名汪睿昌,字印候。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生於內蒙古昭烏達盟喀喇沁旗。

生平事跡

特木格圖的祖父達蘭太曾任喀喇沁旗管旗章京,後來他的父母早逝,家道也沒落了。他自幼聰明好學,因此,喀喇沁右旗王爺貢桑諾爾布很喜他,收他為義子,送他到本旗的崇正學堂學習。公元1903年,貢王選送他到北京俄文學堂學俄文。公元1906年又被送往日本東京振武學堂。他畢業於陸軍士官科後又轉入東京慈慧醫科大學。特木格圖通曉蒙、漢、日3種語言文字,在日本期間,他除學習陸軍士官和醫學技術外,還鑽研文學,研究了不少古典名著。
公元1914年,特木格圖回國後,開始在北京蒙藏院工作,任首席翻譯官兼庶務科科長。他的攝影藝術高超,當時他個人有個家庭照相館,叫"漠南景新社"。一開始,他用漠南景新社"的名義,石印過榮漢合璧的教科書出售,後來進一步想用鉛字活版印,就計畫創造蒙文鉛字。但蒙文鉛字的製造卻十分困難,特木格圖歷經數年的苦心研製到公元1924年,蒙文鉛字印刷工作,終於有了顯著的成就。依他所好的式樣來創製的蒙文鉛字銅模,尤其是二、三號蒙文鉛字的印成品,後人評價說,比其它的蒙文鉛字都好。其特點是連線處結構相稱,銜接合縫,字身全部體格大小,長短規格相稱,形式不同的字頭,區別和明顯瞭然,製造精細。因而印成品清秀美觀,閱讀不費目力。特木格圖創製蒙文鉛字成功後,便呈請立案,當時北京政府發給他獎狀,不征捐稅。同時國務院農商部發給他三十年的專利證書。
公元1924年春季,特木格圖開始成立蒙文書社和蒙文書社印刷廠。因所需成本很大,自有資金有限,不得不向外招股,在京內蒙古人士如貢桑諾爾布、吳思和、金水昌、張文、楊時芳、列丕元等,都是參眾兩院的議員,他們都入了股,然而資金還是不夠用,收到的股金僅能購買必需的3架機器,若要買更多的鑄字鉛,而貨款相差尚遠。所以,只好一面做、一面購置。這期間,特木格圖又開始創造藏文銅模和鉛字。公元1925年,班禪住在北京時,段棋瑞給班禪創設印經處,就以蒙文書社的蒙、藏文來印,印經處也設於蒙文書社內。
特木格圖的鉛字和活版印刷成功之後,有不少西歐人來到蒙文書社學習。這樣,蒙文活版印刷的技術便傳到了西歐,公元1924年又傳到外蒙。公元192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聘請蒙文書社技術員印刷蒙文書籍,公元1929年,察哈爾盟的印刷廠也是在蒙文書社培訓了技術員之後才建立起來的。
公元1929年,特木格圖任國民黨南京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科長兼常任編審。他的蒙文書社也遷到了南京。由於領到了很多遷移費,特木格圖又重新購置了機器,生意特別興隆。公元1934年,他離開了南京,採到偽滿州國,在錢家店、王爺廟擔任興安軍官學校的教授。公元1936年,他計畫在學校印刷蒙文講義,遂由北京把蒙文銅模、排字架、手搖鑄字機、電動印刷機等運到王爺廟,籌備將近一年,但因經費問題未能開辦。
公元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20日,特木格圖病逝於王爺廟,時年5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