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優37

特優37

特優37作連晚栽培時,株高約95-100cm,穗長22-24cm左右,穗總粒數130-150粒,實粒數110-120粒,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7克左右。它分櫱力較強,莖桿粗壯,生長青秀,青桿黃熟,後期轉色好。

基本信息

簡介

特優37由不育系龍特甫A與恢復系組恢37配組而成。該組合於2002年4 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父本組恢37系自育恢復系371經系選變異優株,並測交篩選而育成的優良突變體恢復系。
特優37在1998~1999年參加了浙江雜交晚稻區域試驗。其中1998年平均畝產481.27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6.01%,達顯著水平;1999平均畝產461.3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0年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畝產448.8kg,與對照汕優10號增產1.91%。在金華、麗水等地的大區示範和連片試種中,同樣表現出較高的增產潛力,作連晚種植,一般平均畝產可達500kg以上,比汕優10增產一成以上。
特優37作連晚栽培時,株高約95-100cm,穗長22-24cm左右,穗總粒數130-150粒,實粒數110-120粒,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7克左右。它分櫱力較強,莖桿粗壯,生長青秀,青桿黃熟,後期轉色好。特優37通常其全生育期130天,比對照汕優10號長2天左右。
根據農業部稻米檢測中心分析結果,特優37稻米品質中等,綜合分數比對照汕優10略高。其中碾米性狀的糙米率80.7%、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6.6%;外觀性狀中粒長6.2cm、長寬比2.4、堊白度10.4、透明度2級;蒸煮品質中直鏈澱粉含量21.3%、膠稠度3級。
經浙江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自然誘發鑑定,它中抗稻瘟病,平均葉瘟0.31級,穗瘟2.1級,穗損失率為2.15,明顯低於對照汕優10號的4.78。中感白葉枯病,其抗性程度與對照汕優10號相仿。

栽培要點

1)適時播種和適齡移栽:在我省作連晚種植,應在6月12-15日播種,可與汕優10號同期播種。採用稀播壯秧,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2)適當密植和加強肥水管理:每畝大田插足1.7-2.0萬叢,爭取有效穗20萬以上。一般畝施標準肥55擔左右,適當增施鉀肥;基肥占60%,追肥在插後15天內結束。後期要防斷水過早,乾濕交替,養要保葉促粒重。3)注意防治病蟲害:根據當地病蟲預測預報,及時防治。重視螟蟲、稻虱和縱卷葉螟的防治,白葉枯病重病區還應加強噴藥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