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

物語

物語(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意即故事、傳說,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由口頭說唱發展為文學作品。公元十世紀初,它在日本民間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了我國六朝、隋唐傳奇文學的影響。在日本文學史上,物語主要指自平安時代(794——1192)至室町時代(1336——1573)的傳奇小說、和歌式小說、戀愛小說、歷史小說、戰記小說等。最著名的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竹取物語》、《平家物語》、《花町物語》《落窪物語》等。該詞語被收錄於《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

基本信息

產生背景

11
日文“物語”一詞,意為故事或雜談。物語文學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公元十世紀初。它在日本民間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了我國六朝、隋唐傳奇文學的影響。在《源氏物語》之前,物語文學分為兩個流派,一為創作物語如《竹取物語》、《落窪物語》,純屬虛構,具有傳奇色彩;一為歌物語,如《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以和歌為主,大多屬於客觀敘事或歷史記述。這些物語脫胎於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向獨立故事過渡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缺點則是缺乏內在的統一性和藝術的完整性。

代表作品

源氏物語

11
另外《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作品的成書年代至今未有確切說法,一般認為是在1001至1008年之間。因此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源氏物語》的作者紫氏部(原名可能是藤原香子,但此觀點意見頗多)從小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她在繼承本民族文學傳統基礎上廣泛採用了漢詩文,單是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就達90餘處。此外還大量引用《禮記》、《戰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典故。

平家物語

1414
《平家物語》——它是十三世紀鎌倉時代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記述的是公元1156至1185年日本兩大武士集團源氏(此源氏並非彼源氏)和平氏爭奪權力的角逐。由於它反映的是日本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時期的歷史面貌,記述的是重大歷史事件,加上文詞生動、雅俗共賞,所以這部作品流傳非常廣泛,其中主要人物幾乎家喻戶曉。佐佐木八郎在所著平家物語研中所說:“《平家物語》,作為國民文學,長期以來廣為人們耳濡目染,其影響之大遠非源氏物語可比。”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源氏物語》還是《平家物語》,都深受我國文化影響。以《平》為例,共192節,其中含有引用中國典籍的為56節,占百分之二十九;引用中國文詞典故共124處;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處;借用漢文典故的52處;凡所引用有確切出典的為108處;其餘屬一般引用,無須確指於何書何文。

其他含義

根據事物的一些特性、人們的習慣等,將人的表達物化了,或者說將事物擬人化了,能表達出情感。如:“花之物語(或稱‘花語’)”,比如,玫瑰象徵愛情和真摯純潔的愛,人們多把它作為愛情的信物,是情人間首選花卉。但不同顏色、有不同的喻意,所以送花時應對不同的花色含義區別清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