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從起點到終點間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後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和儲存的計畫、實施控制管理過程;是對運輸、裝卸、包裝、保管、信息及流通服務的統稱。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整體又是它從屬的更大的系統的組成部分。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裡,由所需位移的物資、包裝設備、裝卸搬運機械、運輸工具、倉儲設施、人員和通信聯繫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所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現代物流的總體趨勢是實現物流工程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和滿足社會生產日趨實用化的要求。物流今後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是內涵的拓展、過程的延伸、覆蓋面的擴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專業化、標準化與信息化。
與傳統的儲運相比,現代物流系統的先進性在於它擁有了更完善的功能、齊全的網路、規範的管理和高質量的服務。在當前物流市場所處的階段中,物流業需要更大程度的商業集中,企業必須能夠應付工業革新過程,必須面對更加開放、寬廣的市場。物流系統整合就是物流系統為提供高效優質的綜合服務,在同外部環境協調一致的基礎上,內部各要素之間、各服務功能之間以及不同層次組織之間在實體上和軟環境上進行的聯繫、協調,乃至重組。物流整合服務能在普遍降低物流系統運作成本的同時,提供高效、優質的綜合服務來滿足各種靈活多變的物流需求。從邏輯上講,物流系統整合服務將會創造更寬廣的大型企業。在這一新興綜合服務領域,既有傳統的經營者,如快遞、對方付費貨運、公路運輸公司;也有新的加入者,如國有鐵路、私有鐵路、郵政公司。這個綜合系統為所有這些加入者提供無限發展的空間。
物流環節是企業利潤流失的一個主要環節,因此它成為人們發掘的第三利潤源泉。然而大多數物流業內人士在所從事的物流領域不自覺地造就了一種微觀物流系統觀。如果人們沒有一種巨觀思維、一種嘗試性的總體聯繫圖式、至少是一種平行分析,那么就不可能認識到物流系統的全部意義。物流系統的整合觀就是對物流系統整合的基本觀點,是指導行業的領導者和企業的管理者對現代物流業進行巨觀綜合管理的基礎,它被用來探索、描述和解釋物流系統的種種相互聯繫。
有利條件
(一)集團上下達成共識為物流的整合提供有利的基礎
隨著中國集團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現有的物流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因素,無論從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國際國內的大公司的物流經驗看,進行全面的物流整合是必然趨勢,這不僅在於充分發揮大集團的規模優勢和整體效
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生產效率,而且,還適應了當今世界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得傳統的物流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國內大型的集團公司,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否則將處於競爭的不利境地。現在國內很多集團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二)IT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逐漸成熟,為物流業務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信息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21世紀的新經濟知識時代,一種不可抵擋的革命性變革已經走近人們,將給企業的發展帶來質的飛躍。網路信息技術,特別是電子商務的逐步成熟,與傳統產業的密切結合,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電子商務與傳統業務最成功的結合點是物流和信息流,使得企業的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業務和信息的傳遞實現徹底的改變。物流以信息網路為平台,藉助電子商務提供的信息流、資金流,可以真正實現物流上的一體化、智慧型化。國內很多著名的產業集團公司,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集團已經開通內部網,並且實現中國機構聯網,電子商務開始啟動,這些都將為物流的整合打開通暢的信息通道,為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對接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方物流的迅速發展為物流整合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第三方物流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中國某些大集團公司正在採取的物流方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極大利用外部社會資源和服務,節約內部內部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第三方物流擁有強大的運輸能力和廣布中國的運輸、配送和倉儲網路,先進的物流信息傳遞技術、發達的物流控制技術和成熟的物流策划水平,可以利用其規模提供快速廉價的物流服務,這些都是作為國內集團公司自己的運輸系統所不具備的。
整合集團現有的物流體系是必然趨勢,但也將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約。例如,傳統思維方式的改變,部門結構、職能的調整,行銷面臨重新地位,這些都將成為物流整合的不利因素;管理者的知識結構必須適應新的物流系統,既具備物流管理經驗又精通電子商務的物流專業人才將是國內企業物流整合的最大制約因素三、國內集團
基本方案
(一)物流整合採取的主要方式目前,一般企業的物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集團單獨投資建立“物流公司”由集團聯合各子公司建立“物流有限公司”與其他非物流公司合資建立“物流有限公司”與其他物流公司合資建立“物流有限公司”與其他多家運輸倉儲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與一家物流公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即第三方物流)
對於自己獨資或聯合成立物流公司,固然可以占有物流市場的一部分利潤,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多元化經營。但建立一個規範的物流公司不僅要具備強大的運輸、倉儲能力,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必須占有大量的專業人才、具備先進的策劃能力、信息系統和管理水平,否則,在未來的物流市場上難以立足。這對於一個非專業的以電子為主的集團公司而言,進入這一市場,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又必然會阻礙集團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目標的實現。國內外的經驗也告訴證明,專業化、規模化比多元化更具競爭優勢,因此,大多數的企業集團公司不採取這種方式,即使參入,也僅採取參股的形式。如果與多家公司停留在簡單合作的基礎上,不利於集團內部業務的整合和長遠發展,也難以實現物流的智慧型化、信息化,這種方式已開始被很多的國內外企業所拋棄。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業的主要趨勢,也是國內外大集團公司主要採用的物流方式;這主要因為專業的物流公司具有規模優勢、先進的信息控制系統和豐富的專業管理經驗、科學的物流策劃、周到而網布中國的運輸、倉儲和配送服務網路,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獲得高效的服務。國內很多集團公司其規模水平遠遠不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也應該採取第三方物流方式。符合現代集團發展的潮流,有利於集團經營管理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精簡內部機構,減少相關人員,節約勞動成本物流公司密集的網路、完善的配送系統有利於市場的開拓物流公司發達的信息系統和配送網路為發展電子商務提供支持節約通訊費用,實現無紙化辦公物流公司集中而廣布的倉儲系統有利於倉儲集中節約倉儲物流公司的規模優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科學的物流管理和策劃可以有效整合集團內部資源下面是傳統的物流程式與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程式比較傳統的物流程式。
目標
實踐表明,只有目標明確的企業才能得到迅速的發展。同理,也只有目標明確的企業物流作業才能高效運轉起來。企業物流作業的目標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分別為快速回響、最低庫存、集中運輸、最小變異、質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首先是快速回響。這是企業物流作業目標中最基本的要求。快速回響關係到一個企業能否及時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比如,一個遠在昆明的客戶其公司伺服器出現問題宕機,而作為提供伺服器備件支援的廠商位於北京,若客戶需要在6小時內恢復伺服器正常運行,那么快速回響就至關重要。快速回響的能力使企業將物流作業傳統上強調的根據預測和存貨情況作出計畫轉向了以小批量運輸的方式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上來。快速回響要求企業具有流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和廣泛的合作夥伴支持。在上例中若該伺服器備件支援的廠商在成都或昆明有合作夥伴,那么在6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解決客戶的問題、滿足客戶需求就更為容易。其次是最低庫存。這是企業物流作業目標中最核心的要求。最低庫存的目標同資產占用和相關的周轉速度有關。最低庫存越少,資產占用就越少;周轉速度越快,資產占用也越少;因此,物流系統中存貨的財務價值占用企業資產也就越低。在一定的時間內,存貨周轉率與存貨使用率相關。存貨周轉率高、可得性高,意味著投放到存貨上的資產得到了有效利用。企業物流作業的目標就是要以最低的存貨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實現物流總成本最低。隨著物流經理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最低庫存的控制上,類似“零庫存(JIT)”之類的概念已經從DELL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向眾多公司中轉移並得到實際套用。當存貨在製造和採購中達到規模經濟時,它能提高投資報酬率。企業物流作業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將存貨減少到控制在最低可能的水平上。為實現最低存貨的目標,物流系統設計必須是對整個企業的資金占用和周轉速度進行控制,而不是對每一個單獨的業務領域進行控制。
再次是集中運輸。集中運輸是企業物流作業中實施運輸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運輸成本與運輸產品的種類、運輸規模和運輸距離直接相關。許多具有一流服務特徵的物流系統都採用的是高速度、小批量運輸,這種運輸通常成本較高。為降低成本,可以將運輸整合。一般而言,運輸量越大、距離越長,單位運輸成本就越低。因此,將小批量運輸集中起來以形成大規模的經濟運輸不失為一種降低成本的途徑。不過,集中運輸往往降低了企業物流的回響時間。因此,企業物流作業必須在集中運輸與回響時間方面綜合權衡。
第四是最小變異。在企業物流領域,變異是指破壞系統作業表現的任何未預期到的事件,它可以產生於物流作業的任何地方。比如空運作業因為天氣原因受到影響;鐵路運輸作業因為地震等災害受到影響。減少變異的傳統解決辦法是建立安全存貨,或是使用高成本的運輸方式。不過,上述兩種方式都將增加物流成本,為了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目前多採用信息技術以實現主動的物流控制,這樣變異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被減少到最低。
第五是質量。物流作業本身就是在不斷地尋求客戶服務質量的改善與提高。目前,全面質量管理(TQM)已引起各類企業的高度關注,自然,物流領域也不例外。從某種角度說,TQM還是物流得以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因為事實上一旦貨物質量出現問題,物流的運作環節就要全部重新再來。比如運輸出現差錯或運輸途中導致貨物損壞,企業不得不對客戶的訂貨重新操作,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成本的大幅增加,而且還會影響到客戶對企業服務質量感知,因此企業物流作業對質量的控制不能有半點馬虎。物流作業的最後一個目標是生命周期支持。絕大多數產品在出售時都會標明其使用期限。若超過這個期限,廠商必須對渠道中的貨物或正在流向顧客的貨物進行回收。之所以將產品回收回來是出於嚴格的質量標準、產品有效期、產品可能出現的危險後果等方面的考慮。當貨物潛藏有危害人身健康的因素時,這時不論成本大小與否,反向物流必然發生。
傳統的物流作業要求要同時達到上述物流作業的目標比較困難,而市場的激烈競爭又對物流作業的全新目標幾乎都要求同時滿足,因此就要求企業必須對物流作業的各個環節進行高效整合。那么如何對企業物流的諸多環節進行高效整合呢?這就要求人們首先了解企業物流運作的功能。
功能
任何企業都需要各個業務單位的支持與協調,才可能完成整個物流過程。企業物流的活動可以歸結為五大功能,分別為網路設計、信息、運輸、存貨以及倉儲、物料搬運和包裝。企業物流的綜合能力就通過這五大功能的協調來實現。隨著分工的專業化,物流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比如運輸、倉儲等已經從一些企業中單列出來,形成一種純服務性的公司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物流服務,比如運輸公司、倉儲公司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等。
1.網路設計 網路設計是物流管理的一項基本功能。典型的物流設施包括製造工廠、倉庫、轉運設施及渠道商。網路設計要確定完成物流工作所需的各類設施的數量和地點,同時還要確定每一設施內應儲備存貨的種類、數量以及安排應在何處交付客戶訂貨等。物流設施的網路形成了物流作業據以進行的框架結構,因此,該網路也融合了信息和運輸功能,還包括了與訂貨處理、存貨管理以及物料搬運等有關的具體工作。企業進行物流網路設計時必須考慮地理位置這一因素。不同地區市場間存在著很大差異,這是不容置疑的。比如,在CBIResearch定義的中國IT市場一級(北京、上海、廣州)、二級(成都、深圳、武漢、南京、瀋陽、西安)共9個市場中,從IT產品的銷售統計上看占據了中國總體市場的接近60%的份額,因此,在中國範圍內行銷的企業,必須確立能覆蓋這10個市場服務的物流能力。類似的地理上的差異也存在於其他行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採購地上。在當前動態的市場競爭性環境中,產品分類、客戶供應量以及製造需求等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因此企業必須不斷地修正設施網路以適應供求結構的變化。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還應該對所有的設施重新進行評估以確定它們的定位是否仍然能滿足市場變化的需要。從本質上說,企業選擇了具有優勢的網路,就具備了競爭優勢,而物流的效率直接取決於物流的網路結構並受其制約。
2.信息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企業沒有對物流作業中的信息產生足夠的重視,主要原因在於一是缺乏產生所需信息的適當技術;二是由於管理部門對快速、準確的信息是如何提高物流績效缺乏足夠的認識。然而物流發展到今天,絕大多數的所需信息都已經有足夠的技術來輕鬆獲取物流運作中的信息質量非常關鍵。信息質量上的問題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趨勢預測信息的不準確性。由於大量的物流活動是根據未來需求發生的,不準確的判斷或預測就會引起存貨短缺或過剩;而過分樂觀的預測則會導致不恰當的存貨。二是有關訂單處理的信息不準確。處理不準確的訂單時,會引發所有的物流成本,但最終銷售卻沒有完成。因此,信息中的每一個錯誤都會對整個供應鏈產生隱患。
物流中依賴於信息的工作主要是物流預測與訂單管理。物流預測要估計未來的需求,以指導存貨定位,滿足預期的顧客需求。訂單管理部門的工作是處理具體客戶的需求。客戶下訂單是物流活動中的一項主要交易活動。物流既為外部客戶服務,也為內部客戶服務。外部客戶就是那些消費品或服務的顧客以及先購買產品或服務,然後再行出售的貿易夥伴或稱渠道商。內部客戶是指企業內部需要物流支持以便承擔其指定工作的組織單位。訂單管理的過程涉及從最初的接受訂單到交付、開票以及通常的托收等有關管理顧客需要的方方面面。企業的物流能力實際上同它的訂單管理功能密切相關。企業的物流系統設計越有效,它對信息的準確性就越敏感。信息流反映了一個物流系統的動態形態,訂單處理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確的信息和信息延誤等都會削弱物流效率。因此,物流信息的質量和及時性是物流運作的關鍵因素。
3.運輸 在既定的網路設施和信息能力下,運輸就是從地理上給存貨定位的一個物流功能領域。由於運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可見成本,因此,長期以來運輸始終得到企業管理部門的普遍重視。根據企業負擔能力,可以選擇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實現運輸功能,這三種方式分別為自有車隊的運輸、契約運輸和公共運輸。三種方式的運輸各有優缺點,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不過目前的發展趨勢是正在從自有車隊的運輸向第三方物流公司(契約運輸)的運輸方式轉移,這是分工的專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物流系統的觀點來看,影響運輸的三大因素是成本、速度和一致性。運輸成本是指為兩個地理方位間的運輸所支付的款項,以及與在途存貨有關的行政管理費和維持費。物流系統的設計應考慮能把系統總成本降至最低的運輸。不過,成本最低的運輸,不一定會將總成本降至最低。運輸速度是指完成特定的運輸所需的時間。運輸速度與成本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運輸速度越快,收取的運費也會越高;二是運輸速度越快,在途存貨就越少,貨物完成消費準備的時間就越短。選擇最理想的運輸方式時,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權衡運輸服務的速度與成本。運輸一致性是指在完成某一具體訂貨時,若干次裝運所需時間的變化性,它反映了運輸的可靠性。如果運輸缺乏一致性,就需要儲備安全存貨,以防不測。4.存貨 企業的存貨需求取決於網路結構和期望的客戶服務水平。良好的存貨管理政策基於五方面內容,即客戶細分、產品需求、運輸一體化、時間上的要求以及競爭性作業表現。高收益率的客戶構成企業的核心市場,有效進行物流細分的關鍵就在於為這些核心客戶優先安排存貨權,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在選擇存貨政策時,必須考慮不同產品的贏利性。物流運作的關鍵驅動力在於承諾快速交付產品以滿足客戶需求。物流的總體目標是在總成本最低的情況下提供預期的客戶服務水平。
5.倉儲、物料搬運和包裝 物流系統中需要用到倉庫時,企業可以選擇自己經營倉庫,也可以從外部獲得專業倉儲服務。很多物流過程中的重要活動會出現在倉儲這個環節上,比如貨物分類、排序、訂單分揀、聯合運輸,有時還包括產品的修改與裝配。物料搬運是倉庫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搬運會產生貨損,產品搬運的次數越少,產品受損的可能性就越小,倉庫內的整體運作效率就越高。包裝是為了提高搬運效率。通常將罐裝、瓶裝或盒裝的產品裝入更大的包裝內,即工業包裝。工業包裝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物流過程中起到保護產品的作用;二是將零散的產品打包成大包裝的形式,以提高搬運安全性和效率。
框架
企業物流可以分解為貨物流和信息流兩大流。其中,貨物流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採購、製造支持和產品配送;而信息流則細分為計畫/協調流和作業流。事實上,無論是貨物流還是信息流,都與從供應商到客戶所經歷的採購、製造與配送等過程緊密相關。
企業通過物流使原材料經過一系列過程轉變為產品並送達客戶而實現增值。其中貨物流分布在企業物流整合中的採購、製造支持和產品配送等環節;而與此同時,信息流也因這些環節間的互動作業而產生並流動。1.貨物流 貨物流始於原材料的採購。在物流領域,採購是指企業從供應商那裡購買原材料、零部件或產成品存貨,並安排運往製造工廠或裝配工廠、倉庫、渠道商的內向運輸。它包括的活動主要有制定資源需求計畫、尋找供應商、價格談判、下達訂單、收貨、驗貨、存儲搬運和質量保證等,而這些正是構成信息流的主要內容。
其次是製造支持。製造支持涉及製造企業控制之下的運輸需求。從全面計畫的觀點看,製造支持與外向活動(產品配送)和內向活動(採購)分離,使得企業更具有專業化,效率更容易得到提高。最後是產品配送。產品配送是指將產成品運送到客戶手中的過程。產品配送活動主要是指提供客戶服務相關的一些活動,主要包括接收訂單、訂單處理、安排存貨、倉儲和搬運以及配送渠道內的貨物外運。產品配送的主要目標是在總成本最低的基礎上戰略性地提供預期的客戶服務水平,從而最終實現客戶收益。
2.信息流 物流中的信息流主要是用來辨別需求的,分為兩大部分:計畫/協調流和作業流。
在供應鏈成員之間構成的整個信息系統結構中,計畫/協調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根據信息進行協調產生的計畫可以明確以下內容:戰略目標、能力限制、物流需求、存貨安排、製造需求、採購需求和預測。
研究發現,整個供應鏈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由各成員的行銷目標和財務目標相結合產生的戰略目標。能力限制協調內部與外部的製造需求,即發現自身能力上的限制所在,從而有目的的對企業內外製造需求加以協調。物流需求將執行作業計畫所需的配送設施、設備和勞動力具體化,即需求描述。存貨安排是介於計畫/協調與作業之間的一個連線面,它詳細說明了安排存貨的時間與地點等問題。產生於製造需求的主生產計畫(MPS-MasterPlanningSchedule)和物料需求計畫(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則是一份日常生產計畫,它主要用於確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採購需求支持製造需求,它確定需要從企業外部運往內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預測則是根據歷史資料、當前的業務情況等預估未來的業務水平。物流預測一般是對相對較短期間的預測(通常不超過1個季度)的定期預測(通常為周度或月度預測)。
作業流涉及以下主要內容:訂單管理、訂單處理、配送作業、存貨管理、運輸、採購等。
訂單管理是指在產成品配送過程中,在供應鏈中有關各成員間傳遞的信息需求。訂單管理的主要活動是對客戶所下訂單進行準確登記並加以確認。訂單處理是指安排存貨並分配執行任務以滿足客戶需求。配送作業中的信息流主要是為方便和協調在物流設施中的物流作業。物流設施主要作用是對原材料和產品分類,從而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存儲管理是利用信息執行特定的物流計畫。而運輸信息則指導存貨如何從企業或企業的倉庫流向渠道商或最終用戶。採購中的信息通常指為完成採購訂單的準備、修改及發放所必需的信息。
更為具體地說,ERP是一種面向企業內部的管理工具,它可對諸如訂單、採購、庫存、計畫、生產製造、質量控制、運輸、分銷、服務與維護、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實驗室管理、項目管理、配方管理等進行有效管理。ERP是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體和軟體於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因此ERP可以實現企業集中式管理、集中監控、規模經濟。企業在實施ERP的過程中,企業管理組織體系要主動適應ERP,而不是ERP去適應管理體系,否則必然導致套用失敗。如果企業現有的組織模式不適應ERP,那么就有必要進行業務流程重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依據整合性管理思想構建新的組織模式。企業在實施ERP系統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它包括企業管理診斷、企業信息技術規劃以及人力、物力的準備等。
阻力
企業物流整合涉及到跨職能部門的作業,因此面臨的阻力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說,企業物流整合的阻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組織結構、績效衡量體系、存貨所有權問題、信息技術和知識相互傳遞的能力等。
首先是企業組織結構。企業傳統的業務組織結構會影響到任何一項跨職能部門作業的執行,因為傳統的業務組織結構反應出來的是相對獨立的部門運作,而企業物流整合則要求在各職能領域間進行高效的合作與協調。因此,企業實施物流整合首先要從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入手。其次是績效衡量體系。企業傳統的績效衡量體系往往是針對相對獨立的組織部門而分別制定標準進行考核,也就是說企業傳統的績效衡量體系基本上是依循企業傳統的組織結構來設計的。企業實施物流整合,調整了傳統的組織結構,就必須相應地調整績效衡量體系,否則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再次是貨物所有權問題。存貨可以有效幫助物流的某一功能的實現。獲得存貨所有權的傳統方法是保持足量供應,以備安全起見,應同時避免需求及作業中的不確定因素。但保持足量供應勢必增加庫存對財務資金的占用,同時相應增加企業風險。
第四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實現物流整合的關鍵因素。企業的信息系統傳統上也是按照組織結構的思路來分別進行設計的,這就使得企業許多資料庫僅限於在特定的職能部門內使用,在涉及跨職能部門時,信息難以共享。因此,無法實現信息共享無疑是物流整合的又一大阻力。
最後一個方面是知識相互傳遞的能力。實踐證明,如果在企業內分享經驗的能力受到限制同樣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物流整合。比如,當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因退休或其他原因離開企業時,無法對知識進行轉化或傳遞,而新人又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對物流整合形成阻力。總之,物流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涉及眾多職員和各功能領域,而在物流領域中知識和經驗的傳遞又往往很難標準化。因此,企業要實施有效的物流整合,還必須解決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與傳遞問題,即解決企業的知識庫問題。
其他相關
物流整合乃指物品流通過程中,有效整合商品移動、儲存等物流作業,或者有效整合流通信息(含訂單、貨運單據、發票等),俾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進而提高顧客服務水準。(1)任何顧客服務均應以產生獲利性交易為原則。
(2)任何物流整合均須考量物流總成本觀印(TotalCostConcept)。
(3)任何物流整合的成功值基於整合企業間真誠的合作與公平的分擔成本與分享成果。
整合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首要問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和發掘第三利潤源泉都需要物流系統的整合,整合需要樹立正確的整合觀。
中國物流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整合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中國物流資源的利用率上來看,中國物流資源利用率比較低,資源配置不合理,對中國物流資源進行整合是必要的。現有的物流運作供給能力要大於物流市場需求。物流供給企業規模還不大,運輸能力及倉儲配送能力不能滿足需求,而返程空駛率較高。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第六次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出,工商企業自理物流作業時,其汽車返程空駛率在30%以下的生產製造企業比例占42%,商貿流通企業比例占50%,大約有50%的生產製造企業,有48%的商業企業的返程汽車空駛率在30-50%之間。在擁有鐵路專用線的物流與儲運企業中,鐵路專用線利用率在30%以下的占13%,鐵路占用線利用率在30%-50%的占30%,利用率在50%-80%的企業占37%,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業占20%。現代化的立體倉儲與現代配送中心等供給能力較低,普通倉儲能力過剩,利用率不高。因此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對中國物流資源進行整合,最佳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減少重複建設,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成一個理想的狀態。其次,面對客戶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我們要進行物流資源整合。全球化的到來,外資企業不斷擴大在中國國內市場的銷售範圍。國內企業不斷開拓海外市場,企業供應鏈在廣度上涵蓋多個國家,在深度上進入國內二、三級城市甚至配送到戶。由於客戶越來越希望得到“一體化”、“一站式”和“單點接觸”的物流服務,往往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具有對服務資源的直接掌控能力,儘管有少數跨國物流企業試圖建立全球網路來滿足客戶要求,但大多數物流企業一般只能基於自身的資源條件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競爭優勢,客戶也會將不同地域的物流服務交與不同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網路覆蓋廣度和密度達不到客戶的需求。物流業是一個極長的鏈條,除了快遞等高端物流業務外,還包括倉儲、貨運、配送等各個環節,以及提供整個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化服務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而我們物流企業大部分是業務單一、網路覆蓋面少、綜合服務水平低,能提供“一體化”、“一站式”服務的物流企業比較少。對物流市場進行資源整合,提高物流產業市場集中度是促進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便可以通過整合物流資源來實現。通過整合物流資源,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綜合物流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使其具有領先的技術、強大的物流作業能力,可以為眾多的工商企業提供集中管理、諮詢和一整套的物流解決方案。
面對客戶對物流服務範圍需求不斷擴大、對物流服務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對於那些業務單一、網路覆蓋面小、綜合服務水平低的物流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三,物流業產業的融合行特點,物流資源需要整合。物流業雖然也是一個最新出現的產業,但是一個融合型的產業,不同於其他的新興行業。新興行業在發展初期採用的發展策略是大量的投資新建,由於產業發展初期技術不成熟、配套的產品沒有出現、各種資源並不存在。需要通過投資去建設形成新的資源,這尤其對於新興的領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新興的領域,有些資源是以前根本沒有的,這當然必須要通過新建來取得,而無法通過整合獲取
物流術語(四)
人和物的流動是社會和經營中最重要的活動物流問題,不只是經濟性質的問題。它還與自然環境、居住環境、城市環境有關,這也是物流必須肩負的責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