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相制

物性相制

《物性相制》是中國清末外交官,改良主義政論家薛福成(1838~1894)所寫的一段文,講述了弱有所長,強有所短的道理。

原文

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幣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飈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於死,蜘蛛乃盬其腦果腹而去。

詞解

嘗:曾經

盬:讀音gǔ,吸飲一樣的聲音,也借指吸飲

俛:俯

飈:讀音biāo一聲,暴風

大蛇過其下:其,代詞,指代蜘蛛.

欲:想

而:轉折連詞,但是.

行:這裡指代"走"

至:到

乃:於是,就

據:趴

作者

薛福成(1838~1894) 中國清末外交官,改良主義政論家。字叔耘,號庸盦。1838年4月12日出生在無錫賓雁里一個書香門第。1865年(同治四年),江南甲子科鄉試時,薛福成參加,但並未作答,而是致書曾國藩(鄉試後打掃鄉試房間,才發現薛福成寫了一封信“呈兩江總督曾大人親啟”。曾召見薛時,薛是位“美男子”),建議改革科舉、裁減綠營,學習西方軍事技術,遂得入其幕,並參與鎮壓捻軍。1875年(光緒元年),應詔上改革內政外交萬言書。旋被李鴻章延為重要幕僚,協理外交事務達10年之久,曾為李起草不少有關洋務的奏稿、書牘。1879年,上書反對清政府授予英人赫德總司南北洋海防大權,使英國控制中國海軍的企圖不能得逞。同年,撰《籌洋芻議》,主張發展工商業,實行關稅自主,抵制外國商品傾銷,擴大絲茶出口,以改變外貿入超。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任浙江寧紹台道,擊退法艦進犯。1889年,受命為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大臣。曾與英國談判訂滇緬界務、商務,爭回部分主權。出使期間,更進一步主張效法西方國家,發展機器工業,實行商辦,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並在政治上讚賞英國和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度。1894年返國。一生著作甚豐,有《庸盦全集》(10種)、《庸盦筆記》、《庸盦文別集》,以大量政論而被公認為當世談時務的巨擘。

道理

萬物相生相剋。

就像生物鏈,哪一環壞了,就會出問題

要達到和諧,得牽制強的,拉上弱的

啟示

1:萬物相生相剋。就像生物鏈,哪一環壞了,就會出問題。要達到和諧,得牽制強的,拉上弱的

2:弱有所長,強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機而動,善於鬥智,就能戰勝強敵

3.看似龐大的事物,也有被制服的弱點,只要善於運用巧妙的辦法,弱者也可以制服強者。

4.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所以強者不要自恃凌高不懼,即使不放在眼裡的事物,也不要掉以輕心,也許越是瞧不起的事物,越能致你於死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