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

【拼音:mù】刺史,中國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於漢代。其等級和職權範圍隨朝代不同而多有變遷。“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秦朝時設有御史負責監察,稱監察御史。 漢文帝時又以御史多失職,下令丞相派員出刺各郡國,以巡按地方,號稱“刺御史”,簡稱“刺史”,但非專職。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牧

方言集匯

◎ 粵語:muk6

◎ 客家話:[梅縣腔] muk8 [台灣四縣腔] muk8 [東莞腔] muk7 [陸豐腔] muk7 [客語拼音字彙] mug6 [海陸豐腔] muk8 [寶安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相關介紹

官職

牧之一職,起源極早。傳說舜時置天下為十二州,設立州牧,一稱州伯,牧在這裡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個州的行政長官。夏代天下為九州,也有州牧,職能同舜時。到了商周兩代,牧也還是地方長官,季就曾擔任牧師。應該說明的是,這時的牧,並不任職於地方,《禮記。曲禮下》記載: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命之類的人物,出於地方,入朝輔佐天子。負責監察、監督諸侯。同時,在夏代到周朝還有牧人、牧正等官掌畜牧,和牧或者牧師不是一回事。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曾做過益州牧,然後劉備靠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劉備死後,他兒子劉禪做了蜀漢皇帝,諸葛亮領益州牧。

兗州牧,豫州牧

影視作品《讓子彈飛》:張麻子:“我姓張。”師爺:“知道。”“名牧之。”“好名字,兗州牧,豫州牧,牧之,令尊是望子成大器。”

牧,意御民如牧畜,後為官職,為古九州之行政長官,手掌軍政實權,如今可稱之為實質上的小皇帝。

兗(音同“眼”)州牧,曹操也,生前稱王,死後封帝;劉備領益州牧,並在曹操死前稱王,死後稱帝。以“牧之”為名,野心不至登天,但已足為當世之梟雄,放在張麻子這個角色上,極合適,不高,不低。 且以這樣動賓結構的短語為名,角色的氣勢自是躍然而出。

牧,也是中國一大單姓,如牧鈴等。

拼音是m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