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片形吸蟲病

片形吸蟲病是由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形吸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發生於反芻動物,臨診症狀主要是營養障礙和中毒所引起的慢性消瘦和衰竭,病理特徵是慢性膽管炎及肝炎。本病病原為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兩種,成蟲形態基本相似,蟲體扁平,呈柳葉狀,是一類大型吸蟲。其臨床表現與蟲體數量、宿主體質、年齡、飼養管理條件等有關。當牛體抵抗力弱又遭大量蟲體寄生時,症狀較明顯。急性症狀多發生於犢牛,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消失、體溫升高、貧血、黃疸等,嚴重者常在 3-5日內死亡。慢性症狀常發生在成年牛,主要表現為貧血、黏膜蒼白、眼瞼及體軀下垂部位發生水腫、被毛粗亂無光澤、食慾減退或消失、腸炎等,往往死於惡病質。

片形吸蟲病是由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形吸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發生於反芻動物,臨診症狀主要是營養障礙和中毒所引起的慢性消瘦和衰竭,病理特徵是慢性膽管炎及肝炎。

[病原]

本病病原為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兩種,成蟲形態基本相似,蟲體扁平,呈柳葉狀,是一類大型吸蟲。.前者長 20-35毫米、寬5-13毫米,色紅褐,呈扁平的葉片狀,蟲體肩部寬而明顯;後者長33-76毫米、寬5-12毫米,肩部不明顯,後端鈍圓。
該病原的終末宿主為反芻動物,中間宿主為椎實螺。牛吃草或飲水時吞入囊蚴,囊蚴之包膜在胃腸內經消化液溶解後致幼蟲鑽入小腸壁隨門靜脈入肝或穿透腸壁到腹腔經肝表面入肝,後幼蟲由肝實質入膽管,幼蟲在膽管內經2-4月發育成成蟲,其卵隨膽汁進入腸道由糞便排出。成蟲寄生壽命3-5年。

[症狀]

患片形吸蟲病的奶牛,其臨床表現與蟲體數量、宿主體質、年齡、飼養管理條件等有關。當牛體抵抗力弱又遭大量蟲體寄生時,症狀較明顯。急性症狀多發生於犢牛,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消失、體溫升高、貧血、黃疸等,嚴重者常在 3-5日內死亡。慢性症狀常發生在成年牛,主要表現為貧血、黏膜蒼白、眼瞼及體軀下垂部位發生水腫、被毛粗亂無光澤、食慾減退或消失、腸炎等,往往死於惡病質。

[診斷]

應結合症狀、流行情況及糞便蟲卵檢查綜合判定。其病理診斷要點為:①膽管增粗、增厚,即慢性膽管炎及膽管周炎。②大多膽管中常有片形吸蟲寄生。

[防治]

①硫雙二氯酚(別丁),按每千克體重40-60毫克配成懸浮液口服,其副作用為患牛輕度拉稀,1-4日會自行恢復。②硝氯酚(拜耳9015),按每千克體重3-7毫克一次口服,對成蟲有效。③三氯苯咪唑(肝蛭淨),每千克體重12毫克,一次口服,該藥對成蟲和幼蟲均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