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裂裂

牆裂裂

“房屋‘牆裂裂’,裂縫最寬處兩個房間能‘透視’。”去年12月3日,本報曾對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小區的房屋開裂問題進行了報導。時至今日,居民的房屋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與之相反,牆體開裂現象愈演愈烈,從最初的幾戶居民,擴展到了該樓幾乎每家每戶的牆根屋檐。為了保證安全,當地政府今起為該樓底層住戶提供補助,讓他們暫時到外租房過渡。

現場

98戶居民幾乎家家都有裂縫

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小區位於白麗路701弄。記者來到現場時,32-34號單元前聚滿了竊竊私語,談論樓房安危的居民。“其他樓房開不開裂不清楚,但我們32-34號樓肯定是幢‘危房’。”在悶熱如桑拿的三伏天中,居民紛紛圍坐在屋外談論的場景著實令記者有些詫異。

整排居民樓的外牆經過了粉飾,粗看一眼很難找到明顯的外牆裂縫。但如果細看牆根牆面的接縫點,還是很容易就能發現裂縫被水泥、油漆填刷的痕跡,顏色的填補無法掩蓋凹凸、斑駁的印痕。

在了解記者來意後,現場居民的情緒相當激動,里三層外三層地把記者“團團包圍”,“我們都是從潭子灣動遷來的。現在那個地方建設得那么好,但我們這些‘老上海’卻要提心弔膽地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居民們告訴記者,在該樓的98戶居民家中,幾乎每家每戶的牆面都已出現深達幾尺或長達幾米的裂縫。

在居民李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裂縫無處不在,一處裂縫寬得甚至能看到對面的房間。開裂的牆體竟能達到這種“鑿壁借光”的程度,這讓李先生仿佛每天置身於一個拆遷工地,“偌大的房子裡找不到讓人放心的牆面。”

在樓道、樓梯等處,記者還發現,樓梯與樓層之間、房屋與樓道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錯位”,用力跺兩下地面,甚至感覺到整幢樓都在顫動。

一位住在6樓的居民告訴記者,每逢大卡車開過,6樓的房間會有搖晃感,有時樓上搬個大東西,樓下就得驚三驚。

猜測

7層樓房只有80厘米深地基?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一個細節。該棟樓的居民們普遍猜測大樓裂縫可能與地基、河溝有關。“你跟我們去一樓挖開的房間看看,7層樓的房子竟然只有80厘米的地基,還是‘勇敢’地建在填埋的河道上。”一位阿姨氣憤地拉著記者來到被挖開地面的底樓居民家中。

居民告訴記者,這是同濟大學房屋質量監測站為了對房屋進行檢測而挖開的。從挖開的地面記者看到,地下的鋼筋很細,約只有0.5厘米粗,地基部分也很淺,坑洞挖得雖不大,卻“裝滿”了渾濁的泥水。挖出的泥土被堆在一邊,色澤土黃,非常濕潤,有點河浜污泥的感覺。

據介紹,同濟大學房屋質量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已把泥土樣本與地基樣本一併帶回實驗室進行檢驗了。“你看看這地面下的水,也不知道哪裡來的。今天抽乾了,只要一天時間,馬上又滿了,我猜和這樓房下原本一條填平的河溝有關。”這位阿姨說。

影響

房屋開裂小青年無法成婚

滿目瘡痍的居民樓除了帶給居民“危樓”的不安全感外,讓年輕人不敢娶妻上門也是另一大煩惱。“我們快成無婚樓了,無論是誰家的姑娘,只要看了這種房子都不敢嫁過來,真是有婚都不能結。”

居民反映說,32-34號單元樓共98戶居民中,不乏正值適婚年齡的青年,但由於自家房屋的“羞於見人”,很多至今未婚。

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她樓上住著一位年約30歲的青年,雖然談過多次朋友,但每逢談婚論嫁都會次次告吹。“‘殘垣斷壁’的家給青年人造成很大精神壓力。”

一位老伯向記者感嘆,“現在有能力的年輕人都選擇搬走,或把房子租給別人了,留下的都是我們這種‘老弱病殘’。”

在現場,記者也確實很難覓到年輕人的蹤影。

官方說法

正在進行二次檢測地基也要查

為什麼從年初檢測房屋質量問題會檢測至今呢?之前在房屋檢測中又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呢?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桃浦鎮鎮政府信訪辦,一位王先生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王先生表示,對於紫藤苑小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區政府和鎮政府都是相當重視的,現今已成立專項“房屋維修聯合工作組”專門針對紫藤苑的98戶居民住房問題。

王先生表示,這個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時已有第一批居民向鎮政府反映了這個問題,“房子是由萬千集團建造的,在獲悉房子質量可能存有問題後,我們第一時間請來同濟大學房屋質量監測站對房屋質量進行檢測,並提出了一套修繕方案,但可能由於居民之間意見相左最後沒有實行。後來再次接到反映,是在去年的11月,隨即我們又一次展開檢測工作。”

王先生拿出厚厚一沓檔案告訴記者,從今年的1月份到4月份,在普陀區政府的批示下,相關部門配合實施第二次房屋檢測,並於6月在區房管局、區國資委、鎮政府、萬千集團等多方參與下進行維修方案全面協調,並隨後成立房屋維修聯合工作組。“相較2005年,房屋損壞情況現在更嚴重了,所以在7月份決定對居民樓下地基層也進行質量檢測。因此可能把周期拖得有點長,不過等最新的維修方案出台後一定會發一份《告居民書》聽取居民們的意見。”

臨時舉措

補貼底樓住戶外出租房過渡

在剛成立的房屋維修聯合工作組,記者找到了成員之一的紫藤苑居委會楊書記。楊書記告訴記者,目前工作組已通過一項措施,由鎮政府出錢以每平方米30元一個月的費用,補貼該樓所有的底層住戶,讓居民先暫時找其他的房子過渡。“當然,這么熱的天,房子也不好找,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幫助與牽線搭橋等。”

針對工作組之後的動作,楊書記坦言,一切得等檢查報告出來了才能公布,“沒有找到病因,是不能隨便開藥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