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桑

(1).爭奪桑樹。 (2).泛指相爭,不禮讓。 《書喜》詩之二:“俗美農夫知讓畔,化行蠶婦不爭桑。

概述

zhēng sāng ㄓㄥ ㄙㄤ
爭桑

詞語解釋

(1).爭奪桑樹。《史記·吳太伯世家》:“初, 楚 邊邑 卑梁氏 之處女與 吳 邊邑之女爭桑,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 吳 之邊邑。 吳王 怒,故遂伐 楚 ,取兩都而去。”後用為邊境不寧的典實。《周書·杜杲傳》:“ 陳國 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劉禹錫 《酬鄭州權舍人見寄十二韻》:“風能行偃草,境靜不爭桑。” 黃人 《<清文匯>序》:“ 道 鹹 兩朝,爭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兒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爭,不禮讓。 宋 陸游 《書喜》詩之二:“俗美農夫知讓畔,化行蠶婦不爭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