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房鄉

爐房鄉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轄鄉。1988年從馬樹鄉劃出設爐房鄉。位於縣境南部。面積131.6平方公里,人口1.5萬。有公路東接大巧公路。轄爐房、嚕布、底里、荒田、雞、魯德6個行政村。農產玉米、水稻、馬鈴薯、蕎麥、油菜、烤菸,特產生薑。有銅、鐵等礦藏。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爐房鄉爐房鄉

爐房鄉位於巧家縣東南面,從金塘線距縣城68公里,從馬樹線距縣城168公里,與會澤縣、老廠鄉(會澤)、馬樹鎮、金塘鄉連通。全鄉有國土面積131.36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布依3種民族;最高海拔3041米,最低海拔920米,相對高差2121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體氣候較為明顯;管轄6個行政村,1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70戶共19780人,其中勞動力10772人。

農作物種植面積35135畝,宜牧草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6.8%。2006年末,全鄉主要糧食總產量549.652萬公斤,其中水稻22.28萬公斤,馬鈴薯190.207萬公斤,玉米295.815萬公斤,雜糧41.35萬公斤,人均有糧達27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199萬元,肉蛋總產值1185萬元,農民外出務工收入160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1121元,糧食作物在高二半山以上地區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低二半山區以水稻為主,經濟收入主要靠農牧業和外出打工,少部分地方發展了一些零星的生薑和蔬菜產業。

2006年出生人口246人,出生率為13.29‰,已控制在縣下達16‰的指標以內,計畫外出生33人,多孩率為4.47‰,死亡人數57人,死亡率3.08‰,自然增長人數163人,自然增長率為8.80%,綜合節育率為85.82%,計畫生育率為86.59%。

交通狀況 雖然有三條交通公路,但是晴通雨阻,路狀較差。

農村經濟

(圖)飼養飼養

2006年末,農作物種植面積37025畝,宜牧草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6.8%,全鄉主要糧食總產量562.55萬公斤,人均有糧達284.4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893萬元,肉蛋總產值1185萬元,農民外出務工收入160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1121元,糧食作物在高二半山以上地區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低二半山區以水稻為主,經濟收入主要靠農牧業和外出打工,少部分地方發展了一些零星的生薑和蔬菜產業。

該鄉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有1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3938戶。

2006年底整個鄉鎮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98輛。

爐房農業

(圖)玉米玉米

農牧業生產情況
農業生產喜見豐收卻遇災情
完成大春作物種植面積22350畝,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2.3%,今年政府高度重視,農技措施推廣有力,氣候風調雨順,馬鈴薯經我鄉組織人員進行測產驗收,預計產量可達2068.6噸,同比增長2.3%,其它作物本有望增產1.6%,創造我鄉糧食生產的新豐碑,卻於9月14日受連續強降雨和冷空氣影響,造成我鄉玉米受災5684.5畝,成災4139.4畝(其中絕收3385.2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6.6萬元。
(一)玉米生產穩步增長
1、種植玉米9500畝,完成任務的100.5%。採取良種、地膜、規格化間套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系統防治等農技措施。
2、引進的兩雜良種有川單15號、雲試5號、宣黃單2號、曲辰3號、會單4號和群單1號。對大豐3號等四個品種進行了新品種的引試。
(二)薯類生產穩步推進
1、種植薯類7500畝,完成計畫的100%。採取馬鈴薯壟作、配方施肥、病蟲害系統防治等農技措施。
2、種植脫毒馬鈴薯5200畝,其中合作88號4000畝,會—2號1200畝。完成抗癌馬鈴薯7000畝,其中品比4號2000畝,威芋3號5000畝。

(圖)水稻水稻

(三)水稻生產新措有力
1、種植水稻650畝,完成計畫的100%。三圍立體栽培21畝。採取水稻寬窄行條栽、水稻旱育稀植、配方施肥、病蟲害系統防治等農技措施。
2、種植雜交水稻410畝,品種有崗優22號和華優1、2號,其中雞嚕220畝,荒田190畝。
(四)農技措施深入推進
1、樣板落實到位 爐房村油房、瓦窯、半山三社建縣級玉米科技示範樣板43戶200畝,其中油房15戶67畝,瓦窯19戶92畝,半山9戶41畝;魯德村建鄉級玉米科技示範樣板65戶205畝,分布在魯德村大松樹、長坪、水井、坪子四社;村級農業科技示範樣板321畝,其中玉米樣板110畝,水稻樣板103畝,馬鈴薯樣板108畝。
2、措施推廣有力 玉米定向單株密植7800畝,其中育苗移栽3000畝,單株濕直播4800畝,規格化間套種6500畝,地膜玉米5100畝;水稻寬窄行條栽500畝,水稻旱育稀植500畝,水稻旱育秧500畝;馬鈴薯壟作5200畝,配方施肥13700畝,其中玉米8000畝,水稻500畝,馬鈴薯5200畝,水田中層施肥500畝,旱地化肥深施6500畝,種植綠肥7200畝;病蟲害系統防治8000畝,其中玉7500畝,水稻500畝;地膜覆蓋蔬菜2500畝。調進兩雜良種玉米16.7噸,水稻500公斤,地膜10噸,個體戶售膜3噸,化肥個體戶就位480噸,其中尿素80噸,磷肥、普鈣370噸,其它30噸。
畜牧業生產業績顯著
(一)生產業績穩步提高
生豬存欄13721頭,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5.9%,其中能繁母豬1695頭,出欄12250頭,完成下達任務的79.1%,產肉1078噸;大牲畜存欄2827頭,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5.8%,出欄375頭,完成縣下達任務的76.5%,產肉45噸,其中牛2582頭,能繁母牛379頭;山綿羊存欄2254隻,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3.4%,出欄1354隻,完成縣下達任務的87.4%,產肉28.52噸,羊毛1.2噸,完成縣下達任務1噸的120%;家禽存欄17975羽,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1%,出欄15210羽,完成縣下達任務的85.4%,產肉19.8噸,產蛋38.9噸;肉蛋總產1210.22噸,肉蛋總產值1704.3萬元,完成縣年初下達任務的142%。
(二)防檢工作成效顯著
春防注射生豬13816頭,牛2583頭,羊2043頭,禽18129羽。防疫密度均為100%,豬反應105頭,死亡17頭,反應治療費865元,死亡補償費5372元。牛反應10頭,死亡3頭,反應治療費800元,死亡補償費2400元。羊反應31隻,死亡5頭,反應治療費600元。
8月31日鄉村幹部生豬生產工作會議結束後,全鄉的秋季防疫注射工作已於9月1日全面鋪開,預計9月28日結束。
今年以來共檢疫豬1150頭、牛125頭、羊850隻、禽1526羽;肉食品檢驗12噸,其中豬肉10.5噸、牛肉0.5噸、羊肉1噸;運輸檢疫56車,完成檢疫收費2500元。檢疫面達100%。
(三)畜牧科技逐漸深入
完成50戶養殖示範小區一個,擁有畜廄165間,新建衛生廄25間468㎡,改廄81間1526㎡,新建衛生廄16間290㎡。生豬存欄511頭,其中適母60頭,戶均1.2頭;出欄肥豬179頭,戶均3.6頭,出欄仔豬241頭,戶均4.8頭。發放貼息貸款15萬元。
整村推進共實施2個點,一是魯德村大地社建養殖示範戶36戶,新修衛生廄72間720㎡,建青貯窖每戶2個72m3,購置種母豬18頭,發放仔豬108頭,戶均存欄生豬11頭,其中母豬1.5頭,存欄仔豬2頭,出欄肥豬6頭,出欄仔豬4頭。二是底里村小空山社建養殖示範戶33戶,新修衛生廄66間660㎡,建青貯窖每戶2個66m3,購置種母豬17頭,發放仔豬99頭,戶均存欄生豬10.5頭,其中母豬1.3頭,存欄仔豬1頭,出欄肥豬5.2頭,出欄仔豬6頭。
已於8月31日召集村幹部及村防疫員召開了生豬生產工作會議,制定下發了秋防工作檔案和生豬生產實施方案,現已基本落實了全鄉150戶生豬養殖大戶和100頭後備母豬,重點落實了二個養殖場的籌建和一個養殖場的補欄工作,貼息貸款正在進一步的落實發放中。
生豬改良1720窩,完成縣下達任務的78.2%,其中人工授精943窩,黃牛凍精改良265頭,完成縣下達任務300頭的88.3%,騸割土雜公牛30頭,綿羊改良248窩 ,農田地種草512畝,青綠飼料種植2300畝,氨化飼料29噸,青貯飼料1300噸,推廣配合飼料104噸。水庫養魚1850畝。牲畜驅蟲:生豬11230頭,驅蟲率達81.8%;大牲畜1985頭驅蟲率達70.2%;羊1897隻,驅蟲率達84.1%。死亡率豬0.9%,大牲畜0.3%,羊1.2%,禽3%。

農業組織機構
爐房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作為爐房鄉農業綜合服務實體,在2002年的巧家縣機構改革中,由鄉獸醫站、農科站、農經站、農機站等四站合併組成,編制為9人,現有職工8人,其中:畜牧師1人,助理畜牧師2人,畜牧技術員1人,農藝師1人,助理農經師1人,農業技術員1人,工勤人員1人,現正實施巧家縣農村綜合改革,自1988年建站以來,一直致力於為爐房鄉農牧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技術服務工作,具備了服務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經驗和實力。

特色產業

(圖)蘋果蘋果

爐房鄉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可以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業,如花椒、蘋果、梨子等。
該鄉鎮目前正在發展生豬養殖特色產業,今後計畫大力發展生豬產業。

基礎設施概況

全鄉有中心學校1所,村完小6所。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

全鄉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有1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3938戶。
2006年底整個鄉鎮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98輛。
爐房水庫

(圖)爐房水庫爐房水庫

爐房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顧人畜飲水和發電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爐房水庫緊鄰爐房鄉政府駐地,大壩位於距鄉政府駐地7公里的魯德村,海拔2436米,屬高二半山區。水庫1997年動工建設,2001年6月竣工蓄水,最大庫容186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301萬立方米,集水面積49平方公里,集水區域內有2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共有1595戶7210人環庫而居。水庫可灌溉土地3.17萬畝,可解決2.2萬人和3萬餘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困難。

新農村建設

(圖)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

一、2006年完成情況

截止2006年12月底,爐房鄉底里村的水塘自然村和嚕布村的山腳自然村的整村推進項目的所有工程已全部完工。上級撥款到位資金28.32萬元,已提款報帳23.262萬元。具體完成的項目工程有:水塘自然村完成基礎設施的戶間道路2.3千米,安居工程門窗改造41戶;其中改門41道,改窗82道,地板硬化40戶,2030平方米;完成產業扶持44戶,其中,購進良種母豬22頭,購買良種仔豬132頭;新建衛生廄88間,共880平方米;完成養殖業培訓2期72人次,新建標誌碑一塊,合計共完成投資20.20465萬元;山腳自然村完成基礎設施戶間道路2.1千米,安居工程的門窗改造及地板硬化39戶,其中改門39道,改窗78道,地板硬化32戶,2110平方米;購買良種母豬20頭,購買良種仔豬117頭;新建衛生廄78間,780平方米,新建青貯窖78個,每一個是1個立方米,共78立方米;完成種植業培訓一期62人次,完成養殖業培訓2期72人次,完新建標誌碑一塊,合計完成投資20.57138萬元。

(圖)農村建設農村建設

二、2007年現已完成情況

1、完成了兩條村組道路的毛路開挖3.6公里,還有少部分地方需要平整,和側溝的開挖;
2、完成了兩個點的安居房改造69戶,投入資金8.86萬元;
3、完成兩個點的戶間道3.8千米,完成投資3.5萬元;
4、兩個點引進種母豬34頭,完成投資2.38萬元;
5、今年的仔豬價格較高,仔豬存欄數少,經過多方採集信息,仔豬基本上賣往外地,農戶很難買到良種仔豬,因此還有部分沒有完成;
6、完成兩個點新建衛生廄138間、1380平方米,完成投資4.47萬元;
7、兩個點完成新建青貯窖138個、138立方米,完成投資1.38萬元;
8、新建標誌碑2塊,投入資金0.6萬元。按照規劃的項目,結合扶貧開發的總體要求,基本上完成了所有工程。

基層組織

(圖)領導領導

全鄉共有黨支部9個,黨員總數281人(機關、站所、學校黨員83人,農村黨員198人)。其中女黨員23人,少數民族黨員14人,預備黨員21人。黨員年齡結構:35歲以下黨員114人,36歲至59歲黨員80人,60歲以上黨員87人。黨員職業分布:鄉、村幹部45人,專業技術人員50人,工人5人,離退休人員11人,農民48人171人。黨員文化結構:大學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38人,中專學歷40人,高中學歷26人,國中學歷57人,國小文化75人,文盲43人。黨員流動、貧困情況:流動黨員37人,貧困黨員75人。
全鄉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190人。
爐房鄉所屬機構11 個,其中:行政6個,事業5 個。所屬機構基本情況,即:六個行政村,共有村幹部24人。水管站現有職工2人,主要工作職責:水利規劃與管理等。林業站現有職工2人,主要工作職責:保護森林資源等。農業綜合服務站,現有職工6人,主要工作職責:承擔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農技培訓與推廣等。文化站(所)現有職工1人,主要工作職責:文化廣播宣傳等。計生服務站(所)現有職工6人,主要工作職責:宣傳並執行人口與計生政策等。

政務公開

張慶輝 鄉黨委書記,負責黨委全面工作。

楊家鯤 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經費一支筆審批,分管鄉財政所。

徐吉貴 鄉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分管黨建工作,抓好新農村建設。

李自榮 鄉人大主席,負責人大全面工作,抓扶貧工作。

謝仕興 鄉紀委書記,負責紀委全面工作。

宋祥明 鄉人民政府副鄉長,協助鄉長分管交通、民政、林業、水利、信訪、安全工作,聯繫派出所、司法所、水管站。

任家順 鄉人民政府鄉長,協助鄉長分管文化、計生工作,聯繫工商、電信、郵政、供電所。

楊文超 鄉人民政府鄉長,協助鄉長分管農牧業、教育、新農合、統計、勞動保障工作,聯繫信用社、衛生院。

張 華 鄉人民政府鄉長助理,配合楊副鄉長分管農牧業及辦公室工作。

周自富 黨委委員,協助書記抓組織工作。

楊天勇 黨委委員,協助書記抓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宣傳工作。

人口衛生

(圖)村衛生室村衛生室

爐房鄉採取三措施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一是對轄區內的流動人口開展一次全面的清查活動。積極協調鄉派出所、民政等相關部門,對轄區內的流動人口特別是流出育齡婦女的生育、節育情況進行徹底的清理核實,摸清流動人口底數和生育節育狀況,並按規範要求建立健全2008年流動人口基礎信息台帳。二是繼續抓好《流動人口婚育證》辦理工作。在流動人口清理清查的基礎上,一方面對無《流動人口婚育證》或《流動人口婚育證》過期的流出育齡民眾,督促他們及時辦理或更換《流動人口婚育證》,做好登記,保證辦證對象隨到隨辦。另一方面對未持《流動人口婚育證》或《流動人口婚育證》過期的流入育齡人口,及早宣傳、協助其在春節返鄉探親時辦理或更換《流動人口婚育證》,在辦理有關證件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宣傳教育,強化契約管理,提高他們的政策知曉率、持證率和驗證合格率。三是進一步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計生站、衛生院和各村將積極為流動人口提供各類計生法律法規、生殖保健、避孕節育等知識的宣傳諮詢服務,同時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多為流動人口辦實事、辦好事,努力落實流動人口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優惠優待政策,切實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對回鄉育齡婦女做到“四個到位”,即宣傳計生法律法規到位、孕情環情檢查到位、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到位、長效節育措施落實到位。

人口衛生
2006年出生人口246人,出生率為13.29‰,已控制在縣下達16‰的指標以內,計畫外出生33人,多孩率為4.47‰,死亡人數57人,死亡率3.08‰,自然增長人數163人,自然增長率為8.80%,綜合節育率為85.82%,計畫生育率為86.59%

鄉所屬衛生院1所,醫生2人,村衛生室6個,鄉村醫生12人。

廉政文化建設

一是注重對象。區別不同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強化領導幹部教育主體地位,領導幹部要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引領者、倡導者、推進者、實踐者。

二是注重結合。廉政文化建設活動緊緊圍繞全鄉經濟發展大局來開展,與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相結合、與四項制度貫徹落實相結合、與行政機關的行風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

三是注重形式多樣。廉政文化建設與行政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抓載體,抓活動,做到教育的形式多樣化,不斷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四是注重加強領導。鄉紀委按照黨委的要求,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抓好廉政文化“五進”活動各項工作的落實,實施好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各項工作。

文化教育

(圖)上課上課

全鄉有附中1所,國小6所,現有中學教師36名,國小教師61名,按編制應有中學教師45名,國小教師147名,國中教師配備率達80%,國小教師配備率達41.5%,中國小教師合格率達100%;適齡兒童3233人,已入學3180人,入學率達98.36%。適齡少年1023人,國中在校生974人,國中入學率達95.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