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中華文明·文學卷

內容介紹在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中,與詩詞並列為文學正宗的是散文。 在中國的傳統文學觀念中,小說常被當作街談港議之言;戲曲被認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文學一方面發揚了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傳統,一方面又表現出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色。

內容介紹

在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中,與詩詞並列為文學正宗的是散文。散文是在文字發明以後才產生的,是最適宜於實用的文學形式。散文以其獨有的“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成為中國文學花壇的一朵奇葩!
在中國的傳統文學觀念中,小說常被當作街談港議之言;戲曲被認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小說和戲曲起步較晚,直至元、明、清才迅速發展起來,一些偉大的作家與作品才相繼出現。戲曲方面,如元代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說《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也均為文學珍品。《紅樓夢》更是紀念碑式的作品,它把中國文學推向了新的高峰,並足以和世界許多知名的小說媲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文學一方面發揚了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傳統,一方面又表現出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色。在更廣泛深刻的程度上與人民結合,積極表現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鬥爭中的革命精神,努力反映社會主義時期中國人民新的生活風貌,出現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經濟文化大革命的文學停滯時期,從7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文學又出現新的轉機,大群新作家走了歷史舞台,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得到恢復和發展,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方法獲得多方面開拓,文學內容也獲得很大程式的深化,中國文學呈現了新的繁榮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