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鎮[陝西省柞水縣下轄鎮]

營盤鎮[陝西省柞水縣下轄鎮]

營盤鎮地處乾佑河源頭,柞水縣西北部,西與寧陝縣相接,北於長安縣毗鄰,是柞水縣的北大門。西康鐵路、西柞高速公路的隧道南口就在該鎮。境內北高南低,北部的牛背梁海拔2812米,是秦嶺東段最高峰,也是商洛境內群山的屋脊。全鎮總面積363.52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012人(其中農業人口6531人)。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營盤鎮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的碾盤石、牛角槽、北溝、老虎溝等地分布有鐵、銅、金、雪花大理石等礦產;牛背梁有“天然藥庫”之稱,中藥材品種繁多,有連翹、五味子、二花、柴胡、杜仲、丹參、豬苓等;主要用材林有油松、華山松、冷杉、椴樹等,其中冷杉為我國特有樹種;主要經濟林有核桃、板栗等。牛背梁生息繁衍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其它野生動物有豹、熊、野豬、果子狸、豬獾等。境內植被良好,植被覆蓋率在90%以上。牛背梁生態旅遊區的開發是該鎮經濟成長的亮點,發展中藥材、經濟林和養殖業是該鎮構建支柱產業的特色優勢。

近年來,營盤鎮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禁伐禁牧等一系列保護措施,全鎮的生態環境、優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鎮累計退耕還林3000畝,荒山造林1.5萬畝,實施天然林保護18萬畝,林地面積已占全鎮總面積的95%,森林覆蓋率達90%。

歷史沿革

境內的古西康之路成為連線湖廣的天然紐帶,素有“終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稱。毗鄰長安,莽林為帳,洞寨為屋,是藏龍臥虎的地方。宋代以後為兵家安營紮寨之地,歷代官府派兵紮營。因軍事戰略地位屯兵守營而得名。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營盤設定相當於縣制的孝義廳,今東城遺址猶在。當時即有集市,集日為每旬二、五、八。時因大山岔廳城狹小,營盤鎮距廳城只有2理路程,商家行旅多以營盤為站,加之時有小舟沿乾佑河而上至營盤,又有西安至興安(今安康)的義谷騾馬大道經過,故有“水旱碼頭”之說。

民國二年(1913年)撤廳設孝義縣。

民國四年(1915年)改為柞水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安產銷合作社在營盤設立分設。

革命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徐海東等曾在這裡建立蘇維埃政權。

新中國成立後設立營盤區,轄4個鄉:老林鄉,龍潭鄉,藥王鄉,太河鄉。

1999年撤區並鄉中將龍潭、太河兩鄉和藥王鄉的沙溝、安溝、營鎮、藥王堂、藥王溝、車家河6個行政村合入,改名營盤鎮。

2002年,在鄉鎮區劃調整中將老林劃入,撤鄉並區,設營盤鎮,轄7個行政村:藥王堂村,營鎮村,安溝村,龍潭村,楊四廟村,秦豐村,朱家灣村,共31個村民小組。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營盤是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百強鎮”之一,是商洛市委、市政府確定重點建設的商洛門戶鎮,是柞水縣委、縣政府確定建設新農村“一鎮六小區”示範鎮,乾佑河百里生態景觀帶的起點鎮,西安第二生活區核心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