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城

營城 ,常用地名,特別是中國東北,華北地區。叫“營城”的地方很多,以下列舉中國比較著名的"營城"。

常用地名

叫“營城”的地方很多,以下列舉中國比較著名的"營城"。

征遼中軍駐地

1 征遼中軍駐地——營城

位於天津市漢沽城區東南部,東鄰寨上,西北靠薊運河,原有城池基址,清末舊城遺址猶存。據《寧河縣誌》記載:“營城去縣邑(今寧河縣寧河鎮)五十餘里,唐太宗有高麗之役,因築土城駐中軍,其前軍、後軍則更屯他村,所謂前後寨上者是也。”這就是營城地名的來歷。明代文人題詠《營城》,署名前人,載於《寧河縣誌》:

天策①神威鎮八方, 垂衣②猶欲指扶桑。

樓船選將弓懸月③, 城堡屯兵劍拂霜④。

誰識垣牆猶歷歷, 祗看煙水正茫茫。

行人休問初唐事, 古壘荒丘半夕陽。

注釋:1、天策:星名,引申為帝王的謀略。

2、垂衣:《易系詞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後來成為稱頌帝王無為而治的套語。

3、弓懸月:半月形象弓。《樂府詩集》 :“弓月曉逾明。”

4、劍拂霜:寶劍的寒氣猶如寒霜。

明永樂初年,邵益謙任海防千戶武職,移住營城,娶妻孟氏,遂繁衍定居,使邵姓成為營城大族。明清以來,這裡就是海防重鎮。清初設營城營,後改為汛,清政府置北塘、新河、營城為海口三鎮。清鹹豐九年(1859),清政府在營城南部的薊運西岸崔家圈和東岸邵家圈修建炮台4座,北塘河口的浮橋和碼頭,也移至營城和茶淀之間,成為應援大沽炮台和堵防海口的重要軍事陣地,北塘防兵和炮位全部撤防到營城,最高駐馬步兵達3100名,民國和日偽時期,置營城鄉,轄沿海12保,共20個自然村。營城已成為一個區域性地名,現營城鎮駐地已南遷到“五七”村北,原營城舊城址的地方已成為化學工業區。

關東百年老礦

2 關東百年老礦—營城

位於吉林省九台市境內,距離九台市區7公里,東距吉林市68公里,西距長春市區59公里。地理坐標北緯44°10′,東經125°53′。吉長鐵路從這裡通過,設有鐵路營城站,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

營城的歷史也是一部闖關東的歷史。

白堊紀初期,在長春郊區劉房子——九台營城子一線,又一次出現了強烈的火山活動,形成了膨潤土、珍珠岩、沸岩等非金屬礦床。

清·同治七年(1868年)當地居民採集火石時,發現露頭煤,土法開採,以煤代薪。吉林將軍富明阿曾以“吉林人戶日繁,柴薪難繼”為由,奏請清政府開採火石嶺7處煤窯,但清政府以“恐傷山脈、礙風水”為由未予準奏。

清光緒六年(1880年)五月十九日,吉林將軍銘安再次奏請開發火石嶺子各處煤窯,獲準開辦官營煤窯。

營城煤礦從1947年解放到1985年的37年中,共生產煤炭3387.4萬噸,支援了國家建設。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興盛時期,有15年年產突破百萬噸,有6年變虧為盈。1985年全礦擁有職工8222人,固定資產8342萬元。1985年,成立了集體企業總公司,下轄建築公司、包裝廠、生產公司、針織廠、印刷廠、職工服務社,共擁有集體職工10377人,固定資產1403萬元,實現利潤47.5萬元。

2002年4月,營城煤礦依法宣布關閉。2003年7月企業正式劃歸地方管理。

其他地名

(1).北京密雲縣曹家路營城的遺址。資料介紹:“明洪武年間建城堡,明萬曆年間改建營城”,以此看來(2).密雲縣北白河上游石塘路營城。資料介紹:“古為長城的重要關口和交通要衝.....城周2000多米”,

(3).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巴彥浩特,原來的地名叫“定遠營城”,資料介紹:“定遠營城為清朝大將岳鍾琪於雍正四年(1726年)所奏建,命臣通智等人勘踏監修,初步建成於雍正八年(173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