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太平洋

《燃燒的太平洋》是山東電子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光藝多媒體LightArtStudio。《燃燒的太平洋》為你剖析劇集背後的故事細節,還原戰爭的本來面貌。對於像《太平洋戰爭》這樣的大手製作,我們沒辦法單單說:“Wait & See”。是的,對於任何細節的把握和拿捏都是一種觀劇樂趣。DVD光碟:太平洋戰場各類大小戰役的海量紀錄片視頻以及相關圖文介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三個人的真實人生。也許對於這樣的字眼你已經淡漠並麻木了,但是,不可否認,只有真實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太平洋戰爭》共10集,每集時長一小時。它將重心放在了太平洋戰爭中途島戰役之後這段歷史上。三位主人公將拋頭顱灑熱血,帶著我們一起回顧這段殘忍悲壯的戰爭絕唱。

本書為大家提前披露《太平洋戰爭》的台前幕後及相關背景:高清大圖、劇情密報、主角爆料……更為重要的是,本書用大量珍貴圖文詳細展現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17大戰役戰史,每場戰役雙方的部隊編制、武器裝備、地圖地貌。

編輯推薦

《燃燒的太平洋》為你剖析劇集背後的故事細節,還原戰爭的本來面貌。

軍迷企盼十年,湯姆·漢克斯聯手史匹柏耗資兩億美元打造的史上最豪華的戰爭劇開播了!

對於像《太平洋戰爭》這樣的大手製作,我們沒辦法單單說:“Wait & See”。是的,對於任何細節的把握和拿捏都是一種觀劇樂趣。

DVD光碟:太平洋戰場各類大小戰役的海量紀錄片視頻以及相關圖文介紹。超值贈送:美制1943年版太平洋戰爭全圖!

文摘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的一次偷襲作戰,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日矛盾就不斷激化。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嚴重損害了英美在華利益。1939年9月2日,德、意、日簽訂三國軸心同盟。美國隨即宣布1940年1月26日到期的《日美通商航海條約》將不再續約。1940年5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結束年度例行演習的太平洋艦隊不返回美國西海岸,而是留駐珍珠港,實施威懾。1941年7月2日,日軍在印支南部登入,美國立即中斷同日本的秘密談判,並於7月2日宣布中止美日貿易,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8月1日,美國又宣布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這對於資源極為缺乏的日本而言,無疑是致命的。為了獲得荷屬東印度年產量八百萬噸石油的油田、南洋占世界年產量78%0的橡膠、占世界年產量67%的錫,以及鐵、鋁、大米等資源,日本將不惜一戰。

日本海軍傳統的戰略是在馬紹爾群島以北、馬里亞納群島以西與美軍太平洋艦隊進行以戰列艦為主力的艦隊決戰,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在多次海上演習、圖上演練和兵棋作業中感覺到這種戰略很難一舉殲滅美軍艦隊,而戰爭一旦曠日持久,以美國的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日本要想取得戰爭勝利,是不可能的。

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上的主要海軍基地。位於太平洋中部瓦胡島(夏威夷群島)南端。東距美國舊金山2090海里,西距日本橫濱3400海里,是美國通往亞洲和澳洲的交通樞紐。建於20世紀初。面積22.7平方公里,可保障各種艦艇駐泊。進港航道水深達13.6米,有寬闊的碼頭區。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第3艦隊司令部、太平洋艦隊的潛艇部隊司令部、後勤部隊司令部和艦隊陸戰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基地,太平洋艦隊主力也駐在珍珠港。海軍基地擁有補給中心、彈藥庫、燃料庫,有大型乾船塢的修船廠和潛艇艇員訓練中心,修船廠能保障各種艦艇(包括攻擊航空母艦在內)的修理和進塢,珍珠港的有利地理位置便於駐在該地的海軍兵力控制太平洋中部海區。

1941年12月7日前,美國海軍有93艘艦艇和輔助船隻停泊在珍珠港,其中有8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5艘潛艇、9艘布雷艦和10艘掃雷艦。珍珠港空軍基地共有394架飛機。防空體系共有294門高射炮。守備部隊42959人。美軍司令部沒有考慮到日本海、空軍的強大兵力可能對珍珠港進行突然襲擊,而且毫無根據地排除了魚雷航空兵對停泊在淺水港灣(水深20米以內)的艦艇實施攻擊的可能性。珍珠港的防禦僅僅是在入口處設定了柵網障礙和實行了燈火管制。基地的艦艇遠程巡邏也僅限於在基地的南面,空中偵察也只是偶爾進行。

早在1941年初,當日美矛盾尖銳的時候,日本海軍就提出了奇襲珍珠港的構想。8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具體制定了代號為“Z”的奇襲珍珠港的作戰計畫,並於10月得到日本大本營的正式批准。這個計畫的中心環節就是從空中進行奇襲,猛烈攻擊美太平洋艦隊的主力。

這一計畫考慮得非常周密,在兵力編成上,既要求具備強大的突擊威力,又要避免編隊過於龐大而被發現。最終確定突擊編隊為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11艘、潛艇3艘、油船8艘,總計33艘艦船(未包含突擊編隊中攻擊中途島,牽制美軍的艦艇)。艦載機總計423架,擔負突擊任務的354架(其中愛知D3A1九九式俯衝轟炸機131架,九九式水平轟炸機104架,中島B5N2九七式魚雷機40架,三菱A6M2零式戰鬥機79架),其餘69架飛機則負責保護編隊安全。

所有攻擊兵力分為突擊編隊和先遣編隊,為了保證兩個編隊的密切協同,山本五十六規定一直到攻擊開始前4天,都由南雲忠一統一指揮(詳細編成情況參見表格)。

航線選擇方面,從日本本土到珍珠港,通常有三條航線:一是經阿留申群島的北航線;二是經中途島的中航線;三是經馬紹爾群島的南航線。這三條航線各有利弊,北航線遠離美軍岸基航空兵的飛機巡邏範圍,而且一般無商船航行,便於隱蔽。但氣候惡劣,風大浪急,海上加油比較困難。中、南航線,氣候宜於航行,但來往商船頻繁,而且距美方島嶼較近,易被美軍發現。經過再三比較,特別是出於保密的考慮,最後日軍選擇了北航線。先遣編隊全部由潛艇組成,可以隱蔽地開赴戰場,所以沒有規定航線,只要求避開美軍岸基飛機巡邏即可。

突擊機群起飛海域的距離,也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太近容易被發現,太遠又會使飛行員疲勞,影響戰鬥。幾經研究,最後選定起飛海域為瓦胡島以北200海里,即北緯42°,西經170°海域。根據當時日軍飛機的航速推算,從起飛到飛抵珍珠港需要約2小時。而且在艦載機起飛後,航空母艦便後撤一段距離。這樣一來,日軍飛機去時航程近,返回時航程稍遠。美軍如果派出飛機追擊,那么往返航程都增加不少,增加美軍追擊的困難。

目錄

偷襲珍珠港

菲律賓戰役

馬來戰役

香港淪陷

爪哇戰役

轟炸東京

珊瑚海海戰

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紐幾內亞戰役

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馬紹爾群島戰役

馬里亞納群島戰役

菲律賓反攻及雷伊泰灣大海戰

硫磺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

核子彈轟炸廣島、長崎

日本投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