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第三定律

熱力學第三定律

熱力學第三定律(the 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是由瓦爾特·能斯特歸納得出,並提出其表述,因而又常被稱為能斯特定理或能斯特假定。這一定律是對熵的論述,一般當封閉系統達到穩定平衡時,熵應該為最大值,在任何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在絕熱可逆過程中,熵增等於零;在絕對零度,任何完美晶體的熵為零,稱為熱力學第三定律。第三定律決定了自然界中基態無簡併。

基本信息

原理簡介

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第三定律

對化學工作者來說,以普朗克(M.Planck,1858-1947,德)表述最為適用。熱力學第三定律可表述為“在熱力學溫度零度(即T=0開)時,一切完美晶體的熵值等於零。”所謂“完美晶

體”是指沒有任何缺陷的規則晶體。據此,利用量熱數據,就可計算出任意物質在各種狀態(物態、溫度、壓力)的熵值。這樣定出的純物質的熵值稱為量熱熵或第三定律熵。

熱力學第三定律認為,當系統趨近於絕對溫度零度時,系統等溫可逆過程的熵變化趨近於零。第三定律只能套用於穩定平衡狀態,因此也不能將物質看做是理想氣體。絕對零度不可達到這個結論稱做熱力學第三定律。

理論發展

是否存在降低溫度的極限?170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蒙頓已經提到了“絕對零度”的概念。他從空氣受熱時體積和壓強都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加構想在某個溫度下空氣的壓力將等於零。根據他的計算,這個溫度即後來提出的攝氏溫標約為-239°C,後來,蘭伯特更精確地重複了阿蒙頓實驗,計算出這個溫度為-270.3°C。他說,在這個“絕對的冷”的情況下,空氣將緊密地擠在一起。他們的這個看法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蓋-呂薩克定律提出之後,存在絕對零度的思想才得到物理學界的普遍承認。

1848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在確立熱力溫標時,重新提出了絕對零度是溫度的下限

熱力學定律熱力學定律

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能斯特在研究低溫條件下物質的變化時,把熱力學的原理套用到低溫現象和化學反應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規律,這個規律被表述為:“當絕對溫度趨於零時,凝聚系(固體和液體)的熵(即熱量除以溫度的商)在等溫過程中的改變趨於零。”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把這一定律改述為:“當絕對溫度趨於零時,固體和液體的熵也趨於零。”這就消除了熵常數取值的任意性。1912年,能斯特又將這一規律表述為絕對零度不可能達到原理:“不可能使一個物體冷卻到絕對溫度的零度。”這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

1940 年R.H.否勒和 E.A.古根海姆還提出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另一種表述形式:任何系統都不能通過有限的步驟使自身溫度降低到0K,稱為0K不能達到原理。此原理和前面所述及的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幾種表述是相互有聯繫的。但在化學熱力學中,多採用前面的表述形式。

發現意義

在統計物理學上,熱力學第三定律反映了微觀運動的量子化。在實際意義上,第三定律並不像第一、二定律那樣明白地告誡人們放棄製造第一種永動機和第二種永動機的意圖。而是鼓勵人們想方設法儘可能接近絕對零度。現代科學可以使用絕熱去磁的方法達到5×10^-10K,但永遠達不到0K。

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基態的狀態數目只有一個。也就是說,第三定律決定了自然界中基態無簡併。

物理學定律(1)

陳述各物理學定律的相關知識點。1.完成有效版本前三名分別獎勵350、200、100百科幣。(任務結束後當周發放);2.內容應符合專業、客觀、中立,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專業性,用詞規範、排版美觀、闡釋適度、通俗易懂,符合網際網路閱讀習慣,達到百科詞條的典範之作。請參考:互動百科:詞條標準。3.評審團由物理學專家、科學編輯莫小夏、浪花N朵朵組成。有任何意見、建議可在任務討論區提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