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陵幸小周后圖

熙陵幸小周后圖

《熙陵幸小周后圖》,著名宋代春宮圖,無名氏所畫。多才多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歡,他寫下的著名的《菩薩蠻》詞就記述了幽歡時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後四年,李後主冊封妻妹為小周后,公元975年,南唐亡於宋,南唐後主李煜和小周后被擄至宋朝京師。

基本信息

畫作簡介

《熙陵幸小周后圖》,著名宋代春宮圖,無名氏所畫。多才多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和妻妹

幽歡,他寫下的著名的《菩薩蠻》詞就記述了幽歡時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後四年,李後主冊封妻妹為小周后,公元975年,南唐亡於宋,南唐後主李煜和小周后被擄至宋朝京師。

傳聞

小周后貌美,被宋太宗(宋朝第二任皇帝)趙光義看中,把她宣至後宮多次“行幸”。據說,宋太宗還把宮廷畫師召來,將“行幸”小周后的場面進行“寫生”繪畫。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即位之後,該畫問世,而此畫師本人以後還為宋真宗服務過。到了宋仁宗(宋朝第四任皇帝)時期,當時的宰相文彥博還曾在筆記中記載,他親眼看到過這幅畫。
五代十國後期南唐國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聞名於天下的絕色美人。周薇系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后人稱大周后的周薔的同胞妹妹。周薔二十九歲時病故,早就和姐夫有一腿的周薇又嫁給了李煜,人稱小周后。史書載,大周后病重不久於人世之際,見到周薇進宮,便道:汝何日來?那時周薇尚小,未知嫌疑,回道: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可是李煜只知譜詞度曲,不知治國,最後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國,他和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虜。在所有的皇帝之中,趙匡胤應該不算是好色的,他曾將後蜀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納入宮中冊立為貴妃,卻放過了同樣是絕色美人的小周后,還封她為鄭國夫人,估計他是因為欣賞李煜的才華,才沒染指小周后。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趙匡胤去世,其同母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太宗。宋大宗原名趙匡義,太祖時改名光義,稱帝時又改名炅,他在位22年,廟號太宗。趙光義就沒那么講仁義了,他繼位後,小周后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覬覦小周后的美色已久的趙光義,借命婦要不定期入宮朝覲的機會,強留小周后。這段歷史,宋王銍《默記》卷下最早記載在案:“龍兗《江南錄》有一本刪潤稍有倫貫者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
之。又韓玉汝家有李主歸朝後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清潘永因《宋稗類鈔》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記載。 據說趙光義還把宮廷畫師召來,將“行幸”小周后的場面進行“寫生”繪畫,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圖》。因宋太宗趙光義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云其“熙陵”。《默記》、《宋稗類鈔》均未提是否真有此畫?而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有明確記載:“偶於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頭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蓋後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後主,後主宛轉避之。” 趙光義形象不怎么樣,卻是一個十足的好色之徒,對於小周后的“行幸”,簡直就是強姦。沈德符還云:“此圖後題跋頗多,但記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云:‘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明姚士麟《見只編》亦云:“余嘗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粉本,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由此可見,趙光義“行幸”小周后十有八九是真有其事,而且此圖也確實存在過。

畫作下落

關於這幅畫,後世的下落,一說已滅失;一說,留傳至近代,1949年後被帶到台灣,保存於台灣歷史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