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從周

熊從周,字心畲,1878年5月4日出生於雲南省新興州玉溪縣桃源鄉麻栗樹村。父親熊玉柱,清朝進士,兒科醫生。熊幼年讀私塾,刻苦好學,成績優秀,是清朝文生。

人物簡介

清朝末年,熊從周在玉溪大營街開中藥鋪,為民眾治病。

1911年(宣統三年),孫中山先生髮動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雲南於9月9日夜回響起義,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全滇光復後,政局統一,地方秩序恢復如常。這時四川同鄉會向雲南省政府請求派兵援助,拯四川人民於水火。雲南都督蔡鄂派出兩個梯團,雄作為軍醫隨第二梯團長李鴻祥開赴瀘州援助四川。四川平定後回滇。

1914年4月,熊任雲南鹽津縣縣長,同年秋雲南民政長(省長)李鴻祥赴京任總統府顧問,熊從周陪同北上。

1915年,袁世凱稱帝,李鴻祥、熊從周離京赴粵,參加廣東軍北伐討袁。

1916年6月,袁世凱憂鬱而死,黎元洪繼任總統,李鴻祥、熊從周認為護國之役已償,乃離粵上,熊受李之託往來於京、滬、粵之間,從事聯絡工作,直到1921年才離京回滇。

1922年,應顧品珍之請,熊到新平縣當知事(後改為縣長),此時,正是軍閥混戰,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為安定民心,他親自帶領人民高築城牆,加固碉堡,以防匪患騷擾。

為減輕民負,他把訴訟費由原來的3.6元(銀元)減為1.6元。縣理材科長陳舉廷貪污公款,熊查出後,勒令其當眾交出贓款。人民口碑載道,稱頌不已。對重大案件他絕不假手於人,親自坐堂審問,作出公正判決。僅半年時間,處理冤案數十件,新平縣父老鄉親稱他為“熊青天”。

熊對農田水利建設更是關心,他親自與水利會長雷寶琨察看水源,並捐獻50元滇幣作為修水利的基金。他還發動民眾挖了一條全長兩公里的地龍大溝灌溉縣城東南良田,為新平人民栽下了幸福樁。半年後熊調離新平。臨走時,當地父老依依不捨,為紀念他的功績,立下“去思碑”一塊,上寫:“歌功垂石上,遺愛在人間”的對聯。是年,唐繼堯返滇,顧品珍因督戰陣亡於陸良天生關,李鴻祥、熊從周被迫離滇赴粵。

1926年,中共黨員王德三在廣州黃浦軍校任政治教官,為北伐培養革命力量。熊從周此時與王德三相識,得到王的幫助,於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經香港、河內回滇。這期間,他親眼看到蔣介石背叛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使大革命遭受失敗。在革命垂危之際,他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願為黨為人民做出貢獻。1928年經唐用九介紹在昆明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雲南臨時省委書記王德三同他談話作為秘密黨員,單線與王德三聯繫。

1928年熊任雲南臨安(今建水)縣長,滇南地下黨負責人杜濤住在縣政府內,熊從周接到省政府緝捕共產黨分子杜濤的密令,便暗地通知杜離開縣府。中共迤南特委派馬逸飛到臨安工作,熊接到國民政府的通緝令,即通知馬迅速轉移。地下黨員陳西美在臨安病故,熊暗地為他立了“義士劉伯堅碑墓”(熊從周用劉伯堅作為陳西美的假名)。當得知其子女無人撫養時,熊又將其兒子帶出撫養成人,二十年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在一次戰鬥中犧牲。

處決罪大惡極匪首

臨安土匪頭子李紹忠,多年在滇南一帶為非作歹,搶劫良民,欺壓婦女,鬧得人心惶惶,人民不得安居樂業。為了懲治匪首,安定民心,熊從周化裝行醫,背著藥包走村串寨,訪貧問苦,幫助民眾治病,並與匪首混熟。一天,熊告訴李紹忠說:“你來縣衙門找我,不必帶人。”李進了具衙門才知道他是縣長。雄叫人把他扣下,依法處決了這個罪大惡極的匪首,並教育其脅從匪眾,使他們改邪歸正。

1928年12月,熊從周調任陸良縣長。臨走時,建水人民依依不捨,贈給他“萬民傘”—把(布傘是由眾多婦女刺繡而成,每個婦女只繡一個柳葉在傘上,故起名“萬民傘”),清水一盆,鏡子一面。其意是熊從周為官清正廉潔,清如水,明如鏡。

熊列陸良後,中共雲南省臨委先後派黨員吳永康、王啟瑞、趙光明(楊東明)、康建侯、徐文烈、丁錫祿等到陸良,先建立支部、特支,後成立中共陸良中心縣委,以陸良城區、馬街、三岔河、舊州等學校為據點,秘密進行建黨、建軍和統戰工作,為在陸艮進行革命武裝暴動作準備。

1930年7門3日晚,經中共雲南省委同意,陸良黨組織舉行武裝暴動,把原秘密聚集的各據點地下武裝,編組為紅軍第三十八軍,板橋、舊州為一路,按計畫摧毀了板橋公安分局、舊州團防部兩據點,首戰告捷,向縣城挺進。但三岔河那一路部隊因突有意外,敵情變化,未能完成任務和會師占縣城,致使暴動失利。曲靖縣長段克昌聽到陸良暴動,星夜派人上昆報告龍雲,聲稱:“共產黨在陸良暴動,請主席發兵進剿。”龍雲半信半疑,電詢熊從周,熊接電後沉著復電:“舊州事件,系私人仇殺,限一星期,辦畢具報,不必興師動眾。”

暴動失利時,反動當局紛紛出動軍警圍剿,熊從周一面暗地通知參加暴動人員轉移外地,一面假意公開張榜懸賞緝拿。另有少數武裝人員被當地反動勢力抓捕送縣,熊親自坐堂審問。在審訊中,其中一人叫馬小敢(回族),他一口否認參加暴動,熊藉口證據不足,予以釋放。另一人叫方懋圖(保董),他勾結反動分子殺害組織指揮暴動人員之一的方鶴鳴,熊判其陪殺,秘密安排執刑警官將其擊斃。這樣,熊既保護了大批地下黨員和革命志士,又懲治了壞人。最後熊又以“無名散匪假借共產黨之名,行搶劫報仇之實”的託詞上報龍雲。龍雲傳令嘉獎,並於1931年1月將熊調任昆明市市長。

熊在昆明任市長期間,正值國民黨反動動派反共清黨高潮,大批共產黨員被捕入獄,中共雲南省委遭敵破壞,眼看許多優秀共產黨員就要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之下,身為市長的熊從周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直接參與“審理”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的案件。他暗中銷毀證據,以“證據不足”、“誤捕”等為由,將一批被捕的地下黨員釋放。未能直接參加審理的,仍通過多方面的友人關係進行營救,程杲、李希白、徐文烈、周子安等中共黨員,都是熊從周秘密活動,取保釋放的。

1935年熊與唐用九到箇舊辦錫礦,他為工人被資本家活活打死而憤憤不平,東奔西走,帶著工人的要求和呼聲,與廠爐商協商,籌集資金蓋會館,為工人伸張正義。

1939年3月,省工委派吳玉夫到箇舊開展抗日宣傳,他與雄從周、唐用九等取得聯繫,團結廠爐商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為了控制宣傳輿論工具,熊從周以廠商的身份到昆明找龍雲,要求把1932年被箇舊縣黨部搶去的《曙光報》交給箇舊錫礦商主辦,以合法鬥爭方法獲龍雲批示:“自即日起,《曙光報》由箇舊錫礦商主辦,縣黨部停刊,但不作移交。”

《曙光報》奪回後改為《曙光日報》,熊從周主持成立報社董事會,蘇辛農任常務董事兼名譽社長,黃礪汝(箇舊縣參議長)、蔣天明、李煥龍等任董事。編輯主任張天虛,副刊編輯黃洛峰,經理部主任趙國徽。省工委還派李劍秋、吳玉夫等來報社工作。他們還以報社的名義建立了蒙自、開遠、箇舊、文山、建水、石屏、龍武七個縣的通訊網,使這七縣的民主進步力量得到鞏固和發展。

《曙光日報》揭露了國民黨對內反共,鎮壓抗日民主力量,對外妥協消極抗日的罪行。熊從周曾用化名撰寫評論發表抗日救國文章,同時,在商會,在工人中,在箇舊教育局召開的集會上,宣傳抗日。此外,還到昆明把李公朴先生請到箇舊,召集各界人士數百人在文廟集會,由李公朴先生作抗日演講。他和孫仲宇還發起組織“新生劇社”演唱京戲,其經濟收入捐獻給抗日救國會。

1944年,熊從周第二次出任陸良具長。此時他已66歲高齡,但其精神不減當年,一上任就著手完成他原在陸良尚未完成的事業。他帶領人民完成修建新壩大閘、開挖罾溝戛古河、西橋炸灘、治理南盤江等水利工程,為農業增產打下了堅實基礎,人民稱頌不已。他倡導教育,宣傳民主,併兼任陸良縣中校長,創辦高中,延攬人才,使陸良縣中這塊陣地一度被共產黨所控制。他通過其孫熊復來(現名熊翔)從昆明請來大批進步青年(有的是中共地下黨員)到陸良縣中任教,在他的支持下,成立了學生自治會,民主管理學校;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宣傳共產黨的“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主張;在進步學生中,組織秘密讀書會“星火社”,閱讀《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大眾哲學》等著作;辦牆報,唱抗日歌曲,編演抗日話劇等,把學校辦得朝氣蓬勃,得到社會的好評。

當日軍打到廣西,國民黨軍隊節節潰敗,桂林、柳州淪陷,貴州獨山告急,雲南處於日軍威脅之時,熊從周與地下黨員馮契前往路南圭山一帶調查了解情況,宣傳抗日,宣傳民主。他們和圭山地區兄弟民族上層人士建立了聯繫,擬在圭山地區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

抗戰勝利後,熊從周想去解放區觀光,以了卻他平生的夙願。但因於內戰爆發,他的夙願未能如願以償。他經常購讀《新華日報》、《民眾》雜誌及其他民主刊物,了解解放區和民主運動的訊息,並經常和進步青年接近,找縣中教師劉國***、董大成等中共黨員一起學習,促膝談心,對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著作,極為贊償。他不顧年高和公務繁重,經常出席縣中舉辦的周會和各種紀念會。每次到會都要向學生講話,斥責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禍國殃民的罪行,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他諄諄教導學生:“要提高覺悟,認清形勢,學習‘一二·一’運動的民主革命精神,要加緊學習,造就自己,將來為建設新陸良,造福人民出力。”

為建設新陸良,他還利用縣中放寒假的機會開辦鄉鎮人員訓練班,準備在縣內試行“二五減租”等進步措施以革新縣政。

在政務方面,他盡力減輕人民負擔和疾苦。他曾創辦食鹽平價公賣,以賺取款項,充作地方行政經費,免課人民。省政府分派陸良的軍米,他強行分給豪紳負擔,違抗縣令者則被關進監獄。對於鄉鎮招待及饋贈禮物,他一概謝絕。他主張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要官官相護和刑不上大夫。有—鄉長送他50萬元(舊幣),結果錢被充公,人被投牢。然而,他的生活十分簡樸,不喝酒,不吸菸,一件長衫,一雙布鞋,一根捌杖是他下鄉的忠實伴侶。他雖然當過幾任縣長,但依然兩袖清風。

他的夫人方尚清遠道從老家來陸良探望,不幾天他就對她說:“你來陸良看看風光,但不能久住,這裡是官府之地,久住必有弊端。”老伴在他的勸告下只好回玉溪居住。

1945年,駐陸良飛機場的美軍,經常出入縣城及附近鄉鎮,淫辱婦女,人民十分痛恨。熊從周便令其孫熊復來以政府名義起草一個照會,發給駐陸飛機場美軍基地司令部,要求嚴肅軍紀,約束官兵。美軍司令部長官親自驅車來到縣衙門會見熊從周,承認錯誤,表示願意約束他們的士兵。可是美軍仍然亂七八糟,胡作非為。熊從周便下令把作風不正當的婦女抓起來,凡是從外地帶進的妓女統統趕出縣境。美軍對這事很惱怒,就開著卡車硬衝進縣衙大院,熊從周派熊復來出面交涉無無效,便派保衛隊將美軍強行趕出門外。以後有一個美軍地勤人員欲強姦一婦女,該婦女逃至縣衙門內躲避,美軍尾追而至,熊從周仍派熊復來勸阻。這個美軍士兵但不聽,還蠻橫地打傷保衛人員,熊復來忍無可忍,即開槍將他擊傷,並命令保衛人員把他捆起來痛打一頓,然後打電話給機場美軍,叫他們來帶走。從此以後,美軍不敢再來縣城為非作歹了。

1946年,陸良革命形勢的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派特務時常蒐集有關地下黨活動的情報,並闖進縣中恐嚇師生,撕毀學校牆報。一次特務發現牆報上轉載民主人士張奚若寫的大罵蔣介石的文章,便向國民黨省黨部告密說:“熊從周夥同其孫熊復來窩髒共產分子,把持陸良中學,宣傳赤化,籠絡人心,蒐集槍枝,圖謀不軌。”同時,派出軍隊包圍縣中,揚言要抓共產黨分子。熊周得知後出面頂住,保護了地下黨員全部安全轉移。

熊從周忠心耿耿,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然而,國民黨反動派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同年7月1 4日,即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被害的第三天和聞一多先生被害的頭一天,熊從周也被國民黨特務借燉食草烏除風濕中毒,行搶救的手段,將熊從周毒害致死。

熊從周被害後,陸良人民沉痛哀悼,為他立了紀念碑。在隆重的追悼大會和送葬儀式上,數萬人民民眾為失去一位好縣長而泣不成聲,悲憤不已。1986年經中共曲靖地委批准,追認熊從周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