煸炒

煸炒

煸炒(biān chǎo)又稱乾煸或乾炒,平常時候大多叫做乾煸。它是一種較短時間加熱成菜的方法,原料經刀工處理後,投入小油量的鍋中,中火熱油不斷翻炒,原料見油不見水汁時,加調味料和輔料繼續煸炒,至原料乾香滋潤而成菜的烹調方法。成菜色黃(或金紅)油亮,乾香滋潤,酥軟化渣,無汁醇香的風味特徵。

乾煸的做法

三原則

第一,煸炒應該選用質感鮮嫩或脆嫩的原料。素料有綠葉蔬菜,如

豆苗及切成絲、片、粒狀的脆性料,如青椒、

萵筍等;葷料有豬牛羊肉及

蟹粉等。這些原料經過短時間的加熱,去除了澀味和腥味,煸炒到剛好熟時,仍保持其脆嫩或鮮嫩的口感。

第二,火要旺、鍋要滑、翻拌要迅速。火大勢必要求動作快,鍋滑則是材料在鍋中不斷反動的必要條件。尤其是一些蓬鬆鬆的綠葉菜,要在很短時間內,在大火上使其每個部位都能與鍋壁接觸到,其翻拌的速度要求可想而知。如果動作稍慢,極有可能燒焦;若火不大,則又可能使菜發韌。

第三,不同性質的原料合炒,要分開煸炒再合炒。比如“

韭菜炒肉絲”“

青椒炒肉絲”,肉絲和韭菜、青椒絲就該分開煸,調味時才合在一起。因為

韭菜和青椒在大火上稍加煸炒即成,而

肉絲煸炒火不能太大,否則就會結團,倘若兩種原料混合在一起煸,則會互相影響,韭菜、青椒可能太熟,失去脆嫩的口感,而肉絲還沒有熟。

原料及初加工

適宜乾煸的原料很多,主要以肉質嫩滑、無筋纏、蛋白質含量高的肉料以及水分含量少、氣味芳香的植物性原料為主。如豬瘦肉、牛瘦肉、雞肉、

鱔魚、

泥鰍、

兔肉、

冬筍、

茭白、

豆莢、青椒、蒜苔、芹菜、土豆、

芋頭均是常用佳品。刀工處理成中小條形、丁形和絲形為多,總體形態較小,便於加熱時水分外滲,便於受熱熟透。一般不需

碼味,傳統乾煸技法需要碼味,但其功效並不突出。

煸炒充分

傳統乾煸技法真正是“煸乾”的,鍋內加入小油量食用油,投入主料不斷翻炒。火力以中火為主,使原料逐步吐水並揮發,過大的火力會使原料汁水在煸炒過程中粘鍋,甚至焦鍋。成熟程度根據原料適可而止,以前稱為吐油,可形象描述為原料加熱過程中,不斷翻吐出小

油泡,沒有大的水氣揮發,原料外表變深變色,質地微硬,接著調入基礎味和調色調香原料繼續煸炒。這種煸炒過程受熱時間長,受熱均勻度差,成菜外觀色暗無光,現基本不用,而改用油炸方法。即是將乾煸原料一次或兩次放入油鍋中,用中火中油溫炸制,利用油傳熱,傳熱快且均勻,使原料快速達到脫水的“煸乾”效果。在油炸過程中,植物原料最好一次高油溫炸至煸炒效果,而動物性肉料最佳兩次處理,第一次用中火中溫來排除原料水分,第二次用中火高溫使原料外表達以上色增香效果,肉料第一次炸時為了散籽容易,可以提前碼入較多炸油拌勻處理。

逐步調味

油炸或乾煸後的原料繼續煸炒,一般先加精鹽保證基礎味,加料酒去異味增香味,並能調色,緩解過急的火力,加醬油使肉料充分上色,以金黃為主。再加入醬料和小賓俏煸炒,使調味得當,最後加入輔料煸炒至熟,最後調好口味即可成菜。

這一過程中有幾個重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原料不需上漿上粉,充分體現裸炸的效果,其目的就是使原料容易去水,容易上色。但現在也有個別菜例需上粉忍氣吞聲,如

乾煸土豆條,就可以將處理後的土豆條撲上一層乾澱粉,也可加適量吉士粉拌勻後油炸,使土豆條外表達到最佳的酥脆質地和金黃色澤。二是煸炒過程中逐步分次烹入料酒。既有去異增香上色功效,針對肉類原料更主要的是能緩解煸炒過程中的火力,同時將“煸乾”原料外表過硬的質地,吸水回軟,使成菜質地軟而不硬,乾香而不堅硬,變得滋潤化渣,芳香濃郁;植物性原料則需少量加入料酒,慎重而為。三是調料一定要與原料充分煸炒融合,體現充分入味,風味香濃的效果。四是乾煸方法不適宜大批量製作,一次以3份標準量為限,大量製作達不到乾煸菜餚的風味效果。

菜例

乾煸鱔絲

味型:麻辣味。

原料:鮮鱔魚片300克,

西芹,色拉油、

乾辣椒、花椒、

郫縣豆瓣、料酒、胡椒粉、薑絲、香油、

花椒油。

製法:①鱔魚片切成粗絲;

西芹和

乾辣椒切絲。②淨鍋下油燒熱,下鱔絲煸炒至水分快乾時,烹料酒上色,下

乾辣椒絲、花椒炒香,加豆瓣煵香上色,投入

西芹絲,調胡椒、薑絲炒熟,淋香油、

花椒油炒勻即可。

製作關鍵:鱔絲不能煸得太乾。

特點:乾香滋潤,麻辣醇濃。

乾煸肉絲

味型:麻辣味。

原料:豬瘦肉300克,芹菜,色拉油、

乾辣椒、花椒、

郫縣豆瓣、料酒、胡椒粉、薑絲、香油、

花椒油。

製法:①豬肉切二粗絲,

西芹和

乾辣椒切絲待用。②鍋燒油至六成熱,下

肉絲煸炒制快乾時,加

乾辣椒炒成棕紅色,加花椒、薑絲、豆瓣炒香,烹料酒上色,下

西芹絲、調胡椒、味素入鍋煸熟,淋香油、

花椒油起鍋裝盤。

製作關鍵:將

乾辣椒炒成棕紅色時再下其它調料。

特點:滋香可口,麻辣濃郁。

乾煸冬筍

味型:鹹鮮味。

原料:

冬筍280克,

肉末、

宜賓芽菜、蔥花、精鹽、味素、香油。

製法:①將水發

冬筍對剖,入沸水鍋內汆水撈出。②把

冬筍改成筷子頭大小條形。③鍋下油燒至六成熟,下

冬筍條炸乾水分。④鍋留底油,下

肉末炒酥,再加

芽菜炒香,依次下

冬筍,調精鹽、味素煸炒,撒蔥花,淋香油起鍋裝盤。

製作關鍵:①

冬筍汆水時要煮透。②煸炒時掌握好火候。

特點:乾香化渣,爽口嫩脆。

乾煸蘿蔔絲

用料:

白蘿蔔500克、牛肉100克、

郫縣豆瓣30克、

姜米5克、蒜米5克、

蒜苗30克、精鹽5克、味素1克、

花椒麵3克、白糖2克。

製法:①

白蘿蔔去皮切成0.6厘米粗的絲,用中火煸炒至蘿蔔絲軟透時起鍋。②

蒜苗切成短馬耳朵形。③淨鍋置中火上,放少量油,將切成

綠豆大小的顆炒香至酥起鍋。④鍋留底油,下

郫縣豆瓣、

姜米、蒜米炒至色紅出香味時,下牛肉顆、蘿蔔絲煸炒,調入精鹽、白糖、味素、

花椒麵、

蒜苗炒至蒜苗斷生起鍋裝盤。

製作關鍵:①牛肉末一定要炒香至酥。②也可以用油炸蘿蔔絲,但要掌握到恰到好處,以皮皺為度,不宜久炸。③鹽不宜早放,否則易發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