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照磊

焦照磊

焦照磊,7歲時患病失明。銅陵縣焦照磊電機修理部經理。

基本信息

簡介

焦照磊,男,銅陵縣焦照磊電機修理部經理。7歲時患病失明。經過多年專心鑽研,掌握了多種電機的性能和修理技術,開辦了電機修理部,年收入兩萬多元。1989年發大水,連夜幫農民修電機,使數百畝水田排除了災事。他為烈軍屬、五保戶、殘疾人減免修理費計5000餘元。多次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兩次跳入江水中救起落水兒童和老人。10年如一日幫助孤寡老人挑水、做家務。他的事跡被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專題片,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播了他的專輯。1997年元月獲《大世界吉尼斯“盲人修電機之最”證書》。

自強不息

六歲失明,十二歲父親想讓一個算命先生把他帶走

1957年臘月初十,有著一雙黑溜溜大眼睛的男孩,在位於長江岸邊的銅陵縣大通鎮一戶人家出生了,他就是焦照磊。

焦照磊的幼年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僅靠父親在縣豆腐坊的每月30元工資,全家老少九口的生活難以為繼。

1963年春,不足6周歲的小照磊因嚴重營養不良,患上了疳積。6月初的一天,他忽然發起了高燒,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5天。高燒過去之後,雙眼視力急劇下降,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東西。由於無付給郎中的錢,僅僅半年後小照磊就失明了。

慢慢地,父母接受了兒子失去雙眼的現實,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兒子能有個吃飯的門路。12歲那年,村子裡來了一個算命的盲人,村裡的老人都說他算命很靈,父親也想給焦照磊算一命。算好後,先生收了他1元錢,父親突然想到,兒子如果會算命,將來就不會餓死,至少能自己找飯吃。想到這,他緊緊地拉住算命先生的雙手懇求道:“老師傅,我的兒子也是盲人,您教小童一技之長吧。將來我也算對他有個交代了。”也許是命運相似,老先生很爽快地答應了。父親趕緊叫兒子出來拜師,可喊了幾遍也找不到人影。

原來,父親和算命先生的談話,他聽得一清二楚。小照磊偷偷躲了起來。父親見到他,就氣不打一處來,“你死到哪裡去了?我剛才讓算命先生收你為徒,人家都答應了,就是找不到你。”說著,父親的巴掌伸到了小照磊的臉前,看著弱小的身軀,凹陷的雙眼,父親的手又縮了回來。“孩子,將來我們老了誰來照顧你呢?”“我不想學算命”。“不學算命,你還能幹什麼呢?學會了,不愁將來沒飯吃。”父親苦口婆心地勸兒子。照磊卻說:“我還有一雙手,肯定能找到事做的。”

焦照磊 焦照磊

為了生存,他成了捕魚能手

焦照磊所在的大通鎮就在長江岸邊,丘陵起伏。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開始學習上山砍柴。上山砍柴,第一步是探山勢,摸路徑。他總是夜間行動,從自家的大門開始,每夜幾米、幾十米地走自己獨特的“S”形線路,向附近山上摸去,回家後把自己的一夜所得深深埋入記憶中。時間久了,他熟悉了大通鎮5公里內的地形,甚至哪個地方有溝坎石塊,都能說出來,並能一天內分數趟挑回一百多公斤的柴草。

焦照磊的自信心大增,隨後,他又嘗試著到長江中摸魚。盲人下江首先要過辨方向和測距離關。每次下江前,他都要站在岸邊先以風向確定方向,再用繩子測出划船的距離。如此反覆摸索,順流、逆流、靜水幾種情況,都被他一一牢記在心,每次練習都是八九不離十。

闖過了方向關和距離關,焦照磊就下水了。都說殘疾人有“代償能力”,失去雙眼後,焦照磊確實練就了一雙靈敏的耳朵和靈巧的雙手。每到夜深時,他就駕起小木盆沿江划去,每夜都能摸回二三十斤魚。冬季實在太冷,弟弟在岸上幫他生堆火,就這樣,抓一陣兒魚,烤一會兒火,焦照磊居然在江里泡出一副好身體。

長期的鍛鍊練就了焦照磊特殊的耐寒力和潛水能力。他的最長潛水時間達到了185秒,零下4℃照常游泳。夜裡捕魚,白天賣魚,焦照磊從“累贅”變成了捕魚能手。

1984年7月份,他報名參加安徽省首屆殘疾人運動會,獲得了100米自由式的銅牌。

學會修電機,創辦盲人電機修理部

焦照磊有個大他9歲的哥哥,高中畢業後跟一個師傅學電工,對電機一類的電器基本上有個了解。一次,親戚家的一台電機壞了,便央求焦照磊的哥哥給修理。放假在家的哥哥找來電機修理書,邊看邊修,忙活了三四天時間把電機修好了,人家給了哥哥50元的修理費。焦照磊動心了:修理一台電動機能抵上好幾十斤魚蝦錢啊!如果有了這門技術,何愁將來養家餬口?從此,他心中便動起了學修電機的念頭。

一天,哥哥下班回來,焦照磊便纏著哥哥教他學修電機,沒想到哥哥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學修電機?你認字嗎?你能看得到這些線路圖嗎?”哥哥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我總不能一輩子砍柴、摸魚吧?他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學,而且一定要學好!

此後,只要哥哥一修電機,他就站到邊上,一會兒摸摸外殼,一會兒摸摸轉子,一會兒摸摸線圈兒,一邊摸一邊問哥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哥哥則心不在焉地回答著他的提問。答者無意,問者有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電機的外形和各種零部件的形狀已深深地印在照磊的腦海里。任何一個零部件,只要他用手一摸,就能夠叫上名字。

沒有實驗零件,焦照磊就用土辦法,把家裡的圓桌在中間挖個圓洞當作定子,用鋼鋸把周邊鋸成一個個槽子。再鋸一截同樣直徑的樹幹嵌在中間,構想成一台電機。沒有漆包線,照磊就讓弟弟幫著找來一盤細鐵絲,不分晝夜地坐在桌前拆拆繞繞。一次,連續工作了兩天的照磊,從桌邊站起來時,竟暈了過去。

哥哥勸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砍柴摸魚吧,因為修電機要計算功率,又要搞準電流,線圈排列、操作工藝等很多複雜的東西,一個瞎子幹這活兒,只能是瞎乾。

哥哥的話激起了焦照磊的好勝心。不能看書寫字,他就找來一個舊算盤,摸索著練起了加減乘除。在外甥的幫助下,他終於弄懂了電磁感應,電流大小與導體截面關係,以及一些物理知識。經過無數次的磨練,焦照磊已能將一台電機拆了又裝上,但一直沒機會檢驗實際效果。

機會終於來了。1982年初的一天,一位農民送來了一台電動機,請他哥哥修理。當時哥哥不在家,他就接下了這項業務,並承諾人家一周內完活。

那位農民一走,焦照磊立即將電機拆開,記下線圈的匝數和排列,用自己賣魚得來的24元錢到市里買來漆包線,大膽地幹了起來。當哥哥回到家裡,他迫不及待地讓哥哥檢查一下,看是否正確。哥哥不屑一顧地說他是在糟蹋東西,照磊並不生氣,仍然堅持讓哥哥給檢查一下,哥哥用萬用表一測,還真沒問題。

第二天,焦照磊和弟弟抬著電機到大通農具廠做通電試驗。當時,站在旁邊的他手心都攥出了汗,這是自己平生所修理的第一台電機啊!推動電閘,電機“嗚”的一聲轉動起來,淚水止不住從一雙乾癟的眼睛裡流了出來。從挖鑿電動機模型到布線成功,自己整整花了3年時間!

回到家裡,哥哥也對他刮目相看了。在照磊請求下,哥哥把《電機維修》一書從頭到尾給焦照磊讀了一遍,邊讀邊講解。失明的照磊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出奇地好。在哥哥的指教下,他的電機維修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步學會了修理水泵、電風扇、冰櫃等農用和家用電器。

1983年2月27日凌晨,焦照磊掛出“焦照磊電機修理部”的牌子,全國首家由盲人開辦的電機修理部正式對外營業了。至今,經焦照磊維修好的電機、水泵、洗衣機、電風扇等已達到1.5萬多台(部),有不少還是從日本、韓國等國進口的“洋貨”哩。

事業愛情雙豐收

收穫了事業,也收穫了愛情。焦照磊在縣裡已是小有名氣的修理高手了,銅陵市和銅陵縣都把他作為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來宣傳。一位從小看著他長大的朱奶奶自作主張地來到江北樅陽縣老洲鎮她熟悉的周姑娘家,大談特談焦照磊如何如何好,並說周姑娘若是能嫁給焦照磊,那可是她一輩子的福分。

周蘭珍雖然只有國小文化,但為人忠厚善良,便決定到焦家去看看。真是無巧不成書,蘭珍姑娘去的那天,銅陵市廣播電台正在播報焦照磊的事跡,再看著牆上貼滿的各種獎狀,一朵紅雲飄到了姑娘的臉上。

在此之前,焦照磊曾受過兩次戀愛挫折,他非常感激朱奶奶的熱心和周姑娘的情意,同時,他又十分真摯地向周蘭珍挑明:我是個盲人,婚姻大事,你還是要慎重考慮。

戀愛期間,焦照磊經常被邀請到學校、企業去作報告。通過一場場催人淚下的報告,小周也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從心底里對他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愛慕之情。

周蘭珍與盲人焦照磊談戀愛的新聞很快傳開了,許多親戚朋友對此很不理解,勸她不要一時衝動,把自己的一生給毀了。周蘭珍的父母是忠厚樸實的莊稼人。在女兒“你們去看看人再說嘛”的央求下,父親決定親自到焦家考察。回來後,老父親高興地對女兒說:“我支持你的選擇,那伢子確實很難得!”

在父母的支持下,1986年10月1日,他們結合了。新婚那天,銅陵縣政府,縣民政局,大通鎮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專程趕來祝賀,縣長還親自當他們的證婚人。

新婚後,一切家務蘭珍都包了下來,成了丈夫事業上的好幫手。如今,他們已育有一兒一女,14歲的女兒在中學讀書,8歲的兒子正在讀國小,兩人都是“三好學生”。

回報社會

焦照磊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在他身上,永遠有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修電機的間隙,他喜歡吹吹笛子、拉拉二胡,縣裡鎮裡舉辦各種文藝演出,總少不了他的節目;他喜歡下象棋,去年參加銅陵市中國象棋比賽,獲得了第三名,他還是銅陵市傷殘人運動會男子60米短跑冠軍。

焦照磊的傳奇經歷上了廣東衛視的《華夏奇人》,上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東方奇人》,被列入《中國殘疾人名人大詞典》。他還先後榮獲“安徽省殘疾人先進個人”、“全國自強模範”等稱號。

焦照磊說,他不過是想用自身的行動告訴人們,強者腳下自有路,命運要靠自己把握。黨和政府給了他諸多榮譽和幫助,有關部門對他的修理部一直實行免稅,他覺得他應該回報社會。

1998年汛期,大通鎮新葉村一排灌站水泵電機出了毛病,眼看13公頃水稻就要被洪水淹沒。村里深夜派人找到焦照磊,他二話沒說,隨來人趕到新葉村,連夜搶修好了電動機。1997年,董店鎮一個小煤礦井下鼓風機電機被燒壞,礦井被迫停產。礦上把焦照磊請了去,經過3個多小時的檢修,小煤礦很快恢復了生產。

過硬的技術、公道的價格及良好的服務,使方圓百八十里的人都知道了“會修電機的盲人焦師傅”,他的飯碗也越來越“鐵”。原先鎮上有三家電機修理部,其中一家還是國營的,如今,只剩下焦照磊一家了。

焦照磊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全家7口人(妻子、一子一女、自己的母親及岳父母),他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過上了小康生活,但他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對於軍烈屬和“五保戶”,他提供免費修理服務;對於經濟困難的農民,儘量給予優惠。

1996年夏季,江水上漲淹沒了大通街道,焦照磊修理部的修理台也沒入水中。正在這時,董店鎮蟠龍村一位開碾米廠的殘疾人找上門,說他的碾米機上的電機燒壞了,急需修理。焦照磊當時就在家中搭起了修理台,在水中站了6個多小時才把電機修好,但250元材料費和修理費他一分錢也沒有收。因為,殘疾人來他這兒修電機是“免單”的。僅此一項,18年來,他就少收入逾萬元。

焦照磊還熱心公益事業,先後為災區、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修建銅陵長江大橋及敬老院捐款。還把被評為銅陵市文明“十佳”獎的500元獎金捐給了“希望工程”。

2003年7月1日焦照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焦照磊說:“我希望更多的殘疾人能夠走出一條自立的路”。

焦照磊手把手地把自己的全套“真經”,義務傳授給來自江西、河南、江蘇等地慕名而來的十多個下崗職工及殘疾人朋友,使他們能夠靠一技之長自立於社會。

焦照磊用自身的行動告訴人們,強者腳下自有路,命運要靠自己把握。盲人經過努力也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