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1P網路中視頻FGS編碼與傳輸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王鋒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239150
出版時間:2009-01-01
版 次:1
頁 數:146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電子與通信

內容簡介

無線IP網路中視頻FGS編碼與傳輸研究》圍繞視頻FGS編碼、傳輸過程中涉及的問題展開研究與討論,主要內容包括:FGS和PFGS中比特平面編碼技術中的殘差係數的符號編碼、FGs碼流結構和打包方案、傳輸中的跨層多乘積碼方案(MPFES)、聯合信源一信道碼率最佳化配置算法、基本層傳輸中的差錯繁殖、無線IP環境下可伸縮性視頻傳輸問題綜述等。
·

目錄

1 緒論
1.1 無線IP網路中的視頻技術
1.2 無線IP網路中視頻編碼和傳輸面臨的挑戰
1.3 無線視頻編碼與傳輸技術研究現狀概述
1.4 本書內容要點
2 基於無線IP網路的FGS視頻傳輸系統
2.1 基於無線IP網路的FGS視頻端到端的傳輸系統框架
2.2 各模組功能概述
2.3 信源端可伸縮性視頻編碼技術
3 FGS中比特平面編碼的改進與增強層碼率分配算法
3.1 FGS增強層的比特平面編碼技術及殘差係數符號的編碼
3.2 新的比特平面編碼方案及其實驗結果
3.3 FGS增強層碼率分配算法
4 FGS增強層視頻傳輸的多乘積碼方案與傳輸失真分析
4.1 FGS增強層碼流容錯技術的研究
4.2 多乘積編碼FEC-MPFEC
4.3 信道傳輸失真估計
5 信源一信道聯合編碼的碼率最佳化分配算法
5.1 廣義率失真理論與無線信道下的廣義率失真模型
5.2 信源一信道聯合編碼技術
5.3 信源一信道聯合編碼的FBS視頻傳輸的最佳化碼率配置算法
5.4 仿真結果
6 基本層傳輸的不平等差錯保護研究
6.1 幀問依賴視頻編碼與傳輸碼率配置的問題表述
6.2 信道編碼性能和信道傳輸失真的建模
6.3 碼率最佳化配置與不平等差錯保護
7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縮略語表
後記

作者介紹

王鋒,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士後;201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國際貿易問題》、《中國經濟問題》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目前主持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1項,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國家電網公司,河南電力公司、博鰲論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等單位的9個科研項目;目前的研究領域是能源與低碳經濟。

精彩書摘

假設2 信道編碼器完全掌握傳輸信道的統計特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現無差錯傳輸。
顯然,上述兩條假設在實際的無線通信系統中是不成立的。對於假設1,信源編碼不可能具有無限的存儲空間,也不可以造成無限長的延時,因此信源編碼效率不可能達到shannon定義的編碼極限;對於假設2,即使是點對點的套用系統,其信道狀況也是時變的,統計特徵也極為複雜。對於廣播或組播等多用戶套用,信道統計特性將更加複雜,造成假設2也難以成立。因此分別考慮信源編碼器和信道編碼器,將無法達到高效可靠傳輸信息的目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聯合考慮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即信源信道聯合編碼技術。
對於信道編碼傳輸過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指導理論。信道編碼、差錯控制等操作基本上處於一種試探性的盲處理階段,算法不同程度上存在過保護(保護粒度過大,浪費頻寬)或欠保護(保護粒度不夠,達不到保護的目的)的缺陷,這對於系統的最佳化極為不利。
因此需要建立無線信道的信道廣義率失真模型Dc(Rc)來指導信道編碼、差錯保護等算法,從而實現“數據傳輸速率Rc一定的條件下,系統傳輸失真度Dc最小”的目標。此處之所以採用率失真的表述方式是因為雖然造成信道失真的因素有很多,但這些因素歸根到底都受到信道傳輸速率Rc的影響,Rc是採用各種算法的約束,因此可以說傳輸速率的差異是造成傳輸失真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所以可以將率失真理論引入信道傳輸過程,建立無線信道廣義率失真模型。當然,將率失真理論套用於無線信道,建立無線信道廣義率失真模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複雜性的主要原因在於影響無線信道傳輸失真的因素太多。分析易知,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