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血尿

無症狀血尿

正常人尿中無紅細胞或偶見紅細胞。若尿液外觀顏色正常,僅在鏡檢時發現紅細胞計數增多,稱為鏡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一般認為,鏡下血尿不伴有泌尿系統局部和全身症狀時稱為無症狀血尿(asymptomatic microscopic hematuria)。無症狀血尿的病因很多,從無需治療的輕微病變到危及病人生命的惡性病變,既可見於一過性良性病變,如運動性血尿,或某些疾病的早期如 IgA腎病、薄基底膜腎病、腎結核,亦可見於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在非腎小球源性血尿中,腎臟和上尿路的病變包括腫瘤、結石、囊性病(包括多囊腎和髓質海綿腎)、乳頭壞死、代謝缺陷如高鈣尿、高尿酸尿等;下尿路的病變包括膀胱,尿道和前列腺疾病。

臨床表現

患者由於沒有泌尿系統的局部症狀,亦沒有全身症狀,常常在常規體檢或其它疾病就診篩查時發現,不合併浮腫、高血壓、腰痛等症狀。

診斷要點

確認是否存在無症狀血尿的診斷標準

(1)三次尿常規檢查中有兩次檢查發現每高倍鏡視野紅細胞數≥3個,或尿沉渣 Addis計數,每小時紅細胞數≥10萬個或12小時尿紅細胞數≥50萬個,稱為血尿。

(2)不伴有泌尿系統局部和全身症狀的鏡下血尿稱為無症狀性血尿。

排除假性鏡下血尿

劇烈運動、月經污染、泌尿系輕度外傷及性交後均可引起一過性血尿,因此當無症狀性鏡下血尿診斷後,需 48小時後複查尿常規,以除外假性鏡下血尿。

鏡下血尿的病因診斷

無症狀血尿的病因很多,從無需治療的輕微病變到危及病人生命的惡性病變,既可見於一過性良性病變,如運動性血尿,或某些疾病的早期如 IgA腎病、薄基底膜腎病、腎結核,亦可見於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但因無伴隨症狀而不易發現,因而易被漏診,只有在偶然行尿液常規檢查時才可能會被發現。目前主要將其分為腎小球源性和非腎小球源性兩大類。

無症狀血尿的病因分類

分類

腎小球源性:IgA腎病、薄基底膜腎病(良性家族性血尿)、遺傳性腎炎(Alport’s綜合徵)、其他原因所致的局灶性腎小球腎炎

非腎小球源性:

上尿路:結石、腎盂腎炎、多囊腎、髓質海綿腎、高鈣尿和/或高尿酸尿(無結石)、腎損傷

乳頭壞死、輸尿管狹窄和腎積水、腎梗死或動靜脈畸形、左腎靜脈壓迫(胡桃夾現象)、腎結核、腎細胞癌、腎盂/輸尿管移行細胞癌

下尿路:膀胱炎、前列腺炎或尿道炎、良性膀胱/輸尿管息肉或腫瘤、膀胱癌、前列腺癌、尿道狹窄

不確定病因:運動性血尿、良性血尿(尚不能解釋的顯微鏡下血尿)、假性血尿(通常伴有肉眼血尿)、過度抗凝(華法林等)

目前,IgA腎病和薄基底膜腎病被公認為腎小球源性血尿的最常見原因。在無症狀血尿病人的評估中,腎活檢並非必要的常規檢查方法,但隨訪中如果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和/或合併高血壓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則應及時進行腎活檢,因為某些進展性腎小球疾病早期,臨床上可以僅僅表現為無症狀血尿。

在非腎小球源性血尿中,腎臟和上尿路的病變包括腫瘤、結石、囊性病(包括多囊腎和髓質海綿腎)、乳頭壞死、代謝缺陷如高鈣尿、高尿酸尿等;下尿路的病變包括膀胱,尿道和前列腺疾病。有文獻報導,非腎小球源性鏡下血尿中泌尿系統腫瘤發生率約占5%。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及暴露危險因素的增多而增高。因此,對於這部分病人應重視篩查和隨診。

一般選用尿相差顯微鏡檢查來判斷血尿的來源。異常大小和形態的尿紅細胞>70%,提示腎小球源性血尿,其敏感性為75%-90%,特異性為 98%-100%。尿的紅細胞形態檢查需要留取新鮮尿液,並且複查 3次其結果才較為可靠。

腎活檢必要時腎活檢

(1)腎小球源性血尿

對明確的腎小球源性血尿應進行腎小球疾病的病因、程度和預後的綜合評估,特別是合併蛋白尿或紅細胞管型或腎功異常的患者。針對這些疾病,如不能明確診斷,建議行腎活檢以指導治療,判斷預後。

若為孤立性腎小球源性血尿,則建議每 3個月進行尿常規和腎功能的隨訪,以觀察血尿情況,是否合併蛋白尿,是否有腎功能下降的趨勢和情況。對於這些患者一般不需要進行腎活檢,但如果出現持續性蛋白尿或腎功能減退,則需要根據病人的個體化情況,進行腎活檢以明確診斷。

(2)非腎小球源性血尿

對明確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需進行病因的進一步篩查。靜脈尿路造影、超聲、和電子計算機 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computed tomography , CT)等影像學手段和尿液細胞學、膀胱鏡等是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

對於泌尿系影像學、細胞學檢查和膀胱鏡檢查有陽性發現者,建議泌尿外科手術治療。其中膀胱腫瘤的危險因素有:年齡>40歲、吸菸史、肉眼血尿史、工作中接觸某些化學物質(苯,芳香族化合物)、規律治療後反覆發作的尿路刺激症狀、既往套用大劑量環磷醯胺、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對於無症狀血尿伴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建議進行積極隨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