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乃

無乃

詞語釋義:“難道不是……嗎?”對“……”部分的確定意義表示肯定,用來緩和語氣。

詳細釋義

“無乃”辨析

《古漢語常用字典》:比較委婉地表示對某一事情或問題的估計或看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只怕”等。

《現代漢語詞典》:副詞,用於反問句中,表示不以為然的意思,跟“豈不是”相近,但語氣比較和緩。

實際來說,“無乃”是“無那個”,“乃”作代詞用,“無”可翻譯為“難道不是”

而“無乃…乎”?在古漢語中演變成固定詞組,基本含義是“難道不是那個......嗎”?對“……”部分的確定意義表示肯定,用來緩和語氣。

示例

如:

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

此處“無乃勞乎”,就是肯定了“勞”字,但又用“無乃”二字反問表示疑問,緩和語氣。無乃,就是“難道不是那個”,乃作代詞用。乃指哪個?當然是指“勞”字,可直譯為“難道不是那個勞累嗎”?常譯作:“不勞累嗎”。

如: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棲會稽》)——如今君王已經退守到會稽

然則求地利與吾書,無乃猶是刻舟求劍乎?

此處,"無乃猶是刻舟求劍乎"?就是肯定了"猶是刻舟求劍".但又用"無乃"二字反問表示疑問,緩和語氣.無乃,就是"難道不是那個",哪個,當然是"猶是刻舟求劍".可直譯為"難道不是那個刻舟求劍嗎"?常譯作"不是刻舟求劍嗎"?

如: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論語?雍也》)——在簡單的基礎上,再行簡單,恐怕是過於簡單了吧

明 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如伯應(袁樞)之好稱詩,無乃非司馬公(袁可立)意乎?”

如:君反其國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禮記?檀弓》)——您一返回國家便有了私心,這樣做恐怕不可以

吧?值得一提的是,“無乃…乎”切忌用“不是…嗎”去對譯,因為在古漢語中,“無乃…乎”表示委婉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

此處,"君無乃為不好士乎"?就是肯定了"君為不好士".但又用"無乃"二字反問表示疑問,緩和語氣.無乃,就是"難道不是那個",哪個,當然是"君為不好士".可直譯為“君難道不是那個‘為不好士’嗎”?“君難道不是不好士嗎”?

如: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部隊(因長途行軍)筋疲力盡,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此處,無乃不可乎?就是肯定了不可行。但又用"無乃"二字反問表示疑問,緩和語氣.無乃,就是"難道不是那個",哪個,當然是"不可".可直譯為“難道不是那個‘不可’嗎”?常譯作“是不是不可以行動”?或譯作“這樣做恐怕不可以吧”

如:

《晏子春秋》:據之防塞群臣,擁蔽君,無乃甚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