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粉

烘焙粉

烘焙粉是一種複合疏鬆劑,又稱為發泡粉和發酵粉,主要用作面制食品的快速疏鬆劑。有些分香甜型和食用型泡打粉,是一種快速發酵劑,主要用於糧食製品之快速發酵。

烘焙粉

烘焙粉烘焙粉
就是泡打粉
泡打粉又稱『速發粉』或『泡大粉』或『蛋糕發粉』,簡稱B.P,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經常用於蛋糕及西餅的製作。
泡打粉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泡打粉在接觸水份,酸性及鹼性粉末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反應,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2,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泡打粉根據反應速度的不同,也分為『慢速反應泡打粉』、『快速反應泡打粉』、『雙重反應泡打粉』。快速反應的泡打粉在溶於水時即開始起作用,而慢速反應的泡打粉則在烘焙加熱過程開始起作用,其中『雙重反應泡打粉』兼有快速及慢速兩種泡打粉的反應特性。一般市面上所採購的泡打粉皆為『雙重反應泡打粉』。
泡打粉雖然有蘇打粉的成分,但是是經過精密檢測後加入酸性粉(如塔塔粉)來平衡它的酸鹼度,所以,基本上,雖然蘇打粉是帶鹼物質,但是市售的泡打粉卻是中性粉,因此,蘇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換的。
至於做為泡打粉中填充劑的玉米粉,它主要是用來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鹼性粉末,避免它們過早反應。泡打粉在保存時也應儘量避免受潮而提早失效。
這一類的膨大劑雖然都有使西點膨鬆的特性,但是過量的使用反而會使成品組織粗糙,影響風味甚至外觀,因此使用上要注意份量
烘焙材料介紹:
高筋麵粉--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2.5%以上的。是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西餅中多用於在鬆餅(千層酥)和奶油空心餅(泡芙)中。在蛋糕方面僅限於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中筋麵粉--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在9%~12%之間,多數用於中式點心的饅頭、包子、水餃以及部分西餅中,如蛋塔皮和派皮等。
低筋麵粉--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在7%~9%之間,為製作蛋糕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混酥類西餅中也是主要原料之一。
蛋糕專用粉--低筋麵粉經過氯氣處理,使原來低筋麵粉之酸價降低,利於蛋糕之組織和結構。
全麥麵粉--小麥粉中包含其外層的麩皮,使其內胚乳和麩皮的比例與原料小麥成分相同,用來製作全麥麵包和小西餅等使用。
小麥胚芽--為小麥在磨粉過程中將胚芽部分與本體分離,用作胚芽麵包之製作,小麥胚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尤為孩童和老年人之營養食品。
麩皮--為小麥最外層的表皮,多數當作飼料使用,但也可摻在高筋白麵粉中製作高纖維麩皮麵包
裸麥粉--是由裸麥磨製而成,因其蛋白質成分與小麥不同,不含有麵筋,多數與高筋小麥粉混合使用。
麥片--通常是指燕麥片,烘焙產品中用於製作雜糧麵包和小西餅等。
玉米面--呈小細粒狀,由玉蜀黍磨研而成,在烘焙產品中用作做玉米粉麵包和雜糧麵包,如在大規模製作法式麵包時也可將其撒在粉盤上作為整形後麵團防黏之用。
玉米澱粉--又稱粟粉,為玉蜀黍澱粉,溶水加熱至65℃時即開始膨化產生膠凝特性,多數用在派餡的膠凍原料中或奶油布丁餡。還可在蛋糕的配方中加入可適當降低麵粉的筋度等。
白油--俗稱化學豬油或氫化油,系油脂經油廠加工脫臭脫色後再予不同程度之氫化,使之成固形白色的油脂,多數用於酥餅的製作或代替豬油使用。
白奶油--分含水和不含水兩種,系與白油相同之產品,但該油脂精煉過程較白,油更佳,油質白潔細膩。含水之白奶油多用於製作裱花蛋糕,而不含水則多用於奶油蛋糕、奶油霜飾和其他高級西點之用。
乳化油--以上白油或雪白奶油添加不同的乳化劑,在蛋糕製作時可使水和油混合均勻而不分離,主要用於製作高成分奶油蛋糕和奶油霜飾。
奶油--有含水和不含水的兩種。真正奶油是從牛奶中所提煉出來的,為做高級蛋糕、西點之主要原料。
酥油--酥油的種類甚多,最好的酥油應屬於次級的無水奶油,最普遍使用的酥油則是加工酥油,是利用氫化白油添加黃色素和奶油香料而製成的,其顏色和香味近似真正酥油,可適用於任何一種烘焙產品中。
瑪琪琳--其含水在15%~20%,含鹽在3%,熔點較高,系奶油的代替品,多數用在蛋糕和西點中。
起酥瑪琪琳--該油脂內含有熔點較高的動物性牛油,用作西點、起酥麵包和膨脹多層次的產品中,一般含水以不超過20%為佳。
豬油--由豬之脂肪所提煉的,在烘焙產品中也可用於麵包、派以及各種中西式點心中。
液體油--油在室內溫度(26℃)呈流質狀態的都列為液體油,最常使用的液體油有色拉油、菜子油和花生油等。花生油最適用於廣式月餅中,而色拉油則廣泛套用於戚風蛋糕、海綿蛋糕中。
粗砂糖--白砂糖,顆粒較粗,可用在麵包和西餅類的製作或撒在餅乾表面之用。
細砂糖--是烘焙食品製作中常用的一種糖,除了少數品種外,其他都適用,例如戚風蛋糕等。
糖粉--一般用於糖霜或奶油霜飾和產品含水較少的品種中使用。
紅糖--紅糖含有濃馥的糖漿和蜂蜜的香味,在烘焙產品中多用在顏色較深或香味較濃的產品中。
蜂蜜--主要用於蛋糕或小西餅中增加產品的風味和色澤。
轉化糖漿--砂糖經加水和加酸煮至一定的時間和合適溫度冷卻後即成。此糖漿可長時間保存而不結晶,多數用在中式月餅皮內、薩其馬和各種代替砂糖的產品中。
葡萄糖漿--單糖,是由澱粉經酸解後之最終產品。含有少量麥芽糖和糊精。可用在某些西餅中。
麥芽糖漿--是有澱粉經酵素或酸解作用後之產品,為雙糖。內含麥芽糖和少部分糊精及葡萄糖。
焦糖--砂糖加熱溶化後使之成棕黑色,用於香味或代替色素使用。
翻糖--由轉化糖漿再予以攪拌使之凝結成塊狀,用於蛋糕和西點的表面裝飾。
牛奶--為鮮奶,含脂肪3.5%,水分88%。多用於西點中塔類產品。
煉奶--加糖濃縮奶,又稱煉乳。
全脂奶粉--為新鮮奶水脫水後之產物,含脂肪26%~28%。
脫脂奶粉--為脫脂的奶粉,在烘焙產品製作中最常用。可取代奶水,使用時通常以十分之一的脫脂奶粉加十分之九的清水混合。
乳酪--國內又稱芝士,是由牛奶中酪蛋白凝縮而成,用於西點和製作芝士蛋糕之用。
鮮酵母--大型工廠普遍採用的一種用作麵包麵團發酵的膨大劑。
即發乾酵母--有新鮮酵母脫水而成,呈顆粒狀的乾性酵母。由於它的使用方便和易儲藏性是目前最為普遍採用的一種用於製作麵包饅頭等的一種酵母。
小蘇打--學名碳酸氫鈉,化學膨大劑的其中一種,鹼性。常用於酸性較重蛋糕配方中和西餅配方內。
泡打粉--又名發酵粉,化學膨大劑的其中一種,能廣泛使用在各式蛋糕、西餅的配方中。
臭粉--學名碳酸氫氨,化學膨大劑的其中一種,用在需膨鬆較大的西餅之中。麵包蛋糕中幾乎不用。
塔塔粉--酸性物質,用來降低蛋白鹼性和煮轉化糖漿之用。
檸檬酸--酸性鹽,煮轉化糖漿用。
蛋粉--為脫水粉狀固體,有蛋白粉蛋黃粉和全蛋粉等三種。
幾種常用烘焙輔料功能上的區別

區別

總結了一下幾種類似東東的用法區別,歡迎一起討論.
1.B.P(baking powder)粉和發酵粉.雖然同為膨大劑,但是B.P主要用於像蛋糕這類需要口感鬆軟的食品的發酵;而發酵粉則剛好相反,主要用於像饅頭麵包這類比較需要"咬勁"的食物的發酵.使用方法上,BP是跟麵粉混合即可,發酵粉則需先用溫水混合.
2.酥油,起酥油和瑪其林.都是起酥化麵皮的作用.酥油可以是任何油脂類產品,它是無水的.只是根據不同的口感和不同的產品品質要求,會有一些區別.主要包括熔點不同和含水量的不同以及奶油風味的不同.像瑪其林,也是酥油的一種,這裡指的是Hydrogenated margarine,就是通常說的shortening.還有另外一種含水量很高熔點很低的瑪其林,不適合烘焙.shortening這是一種固狀瑪其林,有塊狀和薄片狀之分,這兩種沒什麼本質區別.只是薄片狀更適合做包入性油片.起酥油則是做起酥皮類點心的極品,是起酥皮類點心的專用油脂,燃點更高.看到Oleo Margarine 或 Pastry Margarine就是指起酥油了.
3.芝式粉和吉士粉.這兩種東西本沒有什麼相同,來自他們的迷惑主要是因為cheese的譯音吧?有人翻成芝式,有人翻成吉士,呵呵.芝式粉是Greated Cheese,是純乳酪產品的粉末狀產品;而吉士粉則是指一種香味料,它主要用於蛋撻,派蛋糕卷這類食品的餡料中,以增加香甜和潤滑柔軟的口感.
4.塔塔粉與小蘇打.塔塔Cream of Tartar 和小蘇打Baking Soda都是起酸鹼中和作用,不同的是小蘇打是中和配方中的酸性材料,本身屬鹼性;而塔塔是本身屬酸性,用來中和蛋白的鹼性,使蛋白更容易膨大,韌性更強.小蘇打還會使產品顏色變深,所以,朱古力蛋糕類的西點中常會用到.而塔塔粉則可以使蛋白被打發的同時顏色更潔白.
1.B.P(baking powder)粉和發酵粉.雖然同為膨大劑,但是B.P主要用於像蛋糕這類需要口感鬆軟的食品的發酵;而發酵粉則剛好相反,主要用於像饅頭麵包這類比較需要"咬勁"的食物的發酵.使用方法上,BP是跟麵粉混合即可,發酵粉則需先用溫水混合.
我一般叫BP發酵粉,發酵粉叫酵母。 我用過的酵母是鮮的。保質期很短, 而且有股微微的臭味。小時候家裡做饅頭的時候,經常留一塊類似的濕面供下次發酵使用。其實就是同樣的功能。
用酵母的時候一般需要面發起至一倍的時候才能使用。BP則與麵粉均勻攪拌後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