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訥獵民村

烏訥獵民村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烏魯布鐵鎮,始建於1970年,是以鄂倫春族為主體的獵民村,共有98戶,269人,集體耕地4500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9000畝。從建村至今,歷經三次歷史性跨躍,放下獵槍,走上了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發展道路。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起步晚,底子薄,缺少發展資金,加上自然災害的連年侵襲,烏訥獵民村發展異常緩慢。

基本信息

烏訥獵民村

烏訥獵民村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烏魯布鐵鎮,始建於1970年,是以鄂倫春族為主體的獵民村,共有98戶,269人,集體耕地4500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9000畝。從建村至今,歷經三次歷史性跨躍,放下獵槍,走上了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發展道路。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起步晚,底子薄,缺少發展資金,加上自然災害的連年侵襲,烏訥獵民村發展異常緩慢。2007年9月份,自治區儲波書記、楊晶主席和呼倫貝爾市委曹征海書記相繼來到烏訥獵民村,對獵民的生產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明確了獵民就業與增收的工作重點,提出了以項目拉動的工作要求。旗、鎮“兩級”黨委、政府根據本地實際,結合獵民意願,確定了以滑子菇栽培和牛羊養殖為重點的發展項目並付諸實施。首先,根據烏訥獵民村勞動力眾多,就業十分困難的實際情況,依託林區優勢,決定發展用工較多的滑子菇項目。2008年春季,投資80餘萬元,建成占地5786平方米的永久性日光溫室8棟,實現100餘名獵民就業。這是鄂倫春民族在禁獵之後,獵民依靠各種補貼維持生活之時,建成的新興產業。現今,烏訥獵民村滑子菇基地採用工廠化管理模式,獵民到基地工作,按日計時,按月發放工資。其次,充分發揮鎮內草原面積大,水資源相對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以牛、羊為重點的畜牧業。在旗、鎮“兩級”的幫助下,現今,已由2004年的32頭牛,發展到牛140頭,羊600隻。同時,自2005年以來,每年出售部分牛羊的收入除給參與勞動的獵民發放工資外,還以戶為單位,為獵民分紅。由此獵民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對集體經濟充滿信心。第三,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工作。幾年來,按照“農村要富,農民要少”的思想,通過旗就業局、旗民委和旗婦聯等部門的聯繫,積極組織獵民村到北京、威海、大連等地務工,實現了就業與增收的目的,達到了自身的換腦,發揮了帶動作用。第四、利用農閒時間,組織獵民製做民族手工藝品,並使之市場化、商品化,激發獵民從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更是繼承和弘揚鄂倫春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在各級黨委的關心支持下,如今的獵民村,兩棟新的獵民住宅樓即將建成;一條長2.5公里的柏油路修進了獵民村;建成了以科學文化、娛樂活動、廣泛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室。旗委、政府每月還發給每個獵民生活保障金120元;每月發給18周歲以上獵民36元護林工資,每月發給在校鄂倫春族學生14元助學金。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無不鼓舞著獵民村的村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火熱的新農村建設之中。烏訥獵民村通過建設一個好的黨支部、找一條好的發展路子和搭建一個優質的服務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獵民的生產生活水平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此帶來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生活豐富、獵民求發展、盼富裕的願望強烈的社會效應。[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