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啤酒節

烏蘇啤酒節

上世紀八十年代,烏蘇啤酒誕生在烏蘇市,而今,烏蘇啤酒早已衝出烏蘇,享譽新疆,在中國啤酒行業里也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新疆,無論在繁華的城市,還是在邊遠的村鎮,處處都有烏蘇啤酒的"身影",特別是到了啤酒銷售高峰期的夏季,烏蘇啤酒幾乎是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產品、各式各樣的宣傳畫、大大小小的啤酒攤……烏蘇啤酒早已成為新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基本信息

烏蘇啤酒

烏蘇啤酒烏蘇啤酒
烏蘇啤酒,烏蘇人有著特殊的感情,這種情感滲透在烏蘇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因為事業的發展需要,新疆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的總部已經遷往烏魯木齊,但烏蘇啤酒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仍在烏蘇市,更重要的是,烏蘇啤酒的根在烏蘇,烏蘇人以烏蘇啤酒為榮。烏蘇人甚至不願意去考證烏蘇啤酒因何得名,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在烏蘇市誕生的啤酒,不叫"烏蘇啤酒"還能叫什麼名字?在烏蘇,人們對啤酒更是鍾愛:夏季的夜晚,大街小巷中大大小小的啤酒桶隨處可見;烏蘇人招待外地朋友或在外地出差,烏蘇啤酒就是席間必不可少的。烏蘇人痛飲著烏蘇啤酒,更享受著烏蘇啤酒帶來的自豪、驕傲--烏蘇啤酒是天山北坡經濟帶中最早的地方名牌之一,如今,更是人人皆知的新疆名牌。

張岩是2006年8月調到烏蘇市工作的,烏蘇人對烏蘇啤酒的情感很快感染了他,讓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對烏蘇啤酒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烏蘇啤酒沉澱了烏蘇人太多的感情,他們沒有理由不對烏蘇啤酒懷有深厚的感情。
在全疆的縣市中,烏蘇市接觸工業化的時間比較早,工業文化的積澱比較深厚,這些都要歸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烏蘇出現的一批企業,其中,烏蘇啤酒就是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一個,這些影響直到現在還能在烏蘇市的方方面面覓到:不斷發展壯大的烏蘇啤酒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為烏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術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這些人才為烏蘇市增添了工業文化的底蘊。不僅如此,現在烏蘇市各個部門的領導崗位上還有不少曾在新疆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工作過……烏蘇啤酒儼然是烏蘇黨政幹部、企業管理人才的黃埔軍校。
烏蘇啤酒對烏蘇、對烏蘇人實在太重要了,正因為這樣,當年新疆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的總部遷往烏魯木齊市時,有不少烏蘇人黯然神傷,甚至引起了一些波動。
烏蘇、烏蘇人、烏蘇啤酒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烏蘇啤酒是個知名品牌,它背後蘊藏的巨大的無形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我們應該更好地挖掘、利用這個品牌。張岩表示。
烏蘇啤酒早已是享譽新疆、名揚內地的品牌了,而烏蘇又是烏蘇啤酒的發源地,有濃厚的啤酒文化氛圍,在張岩看來,在烏蘇舉辦啤酒文化節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要論啤酒文化的積澱,人們對啤酒文化的認同感,烏蘇市無疑是新疆諸多城市中最深的,而且又有烏蘇啤酒這個響噹噹的品牌支撐著,烏蘇辦烏蘇啤酒文化節就是為了巧用烏蘇啤酒的符號價值助推烏蘇市的經濟。
符號價值乍聽起來很陌生,似乎很深奧,其實它就是商品上附著的一種文化附加值,如品牌、美譽度、忠誠度等,名牌、老字號、老店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如今是商品經濟的天下,商品文化中的符號價值逐漸凸顯出來,而且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本來符號價值是屬於那些知名品牌,屬於擁有那些品牌的企業,而現在,已經有不少像烏蘇市這樣的縣市開始意識到商品的符號價值,並主動利用商品的符號價值來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烏蘇啤酒
在張岩的展望中,烏蘇要以新疆啤酒之鄉的形象出現,並要藉助烏蘇啤酒的聲名拓展烏蘇的形象,就像世界著名的啤酒之都慕尼黑,像中國啤酒之鄉青島一樣,因為啤酒而出名,因為啤酒而發展。

烏蘇啤酒節

烏蘇啤酒節烏蘇啤酒節
8月6日,作為“2016烏蘇啤酒節”的重要經濟活動,以“一帶一路-新疆中亞經濟合作研討會”為主題的第八屆天山論壇在烏蘇召開,為烏蘇的對外合作和發展凝聚思想力量。烏蘇啤酒節內涵進一步得到豐富升華。

在鄭言江看來,烏蘇啤酒節不僅成為展示魅力烏蘇的重要視窗,更為烏蘇經貿、旅遊、餐飲娛樂、文化等產業的蓬勃發展集聚人氣、提升財氣、增強福氣,帶動了烏蘇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建設。

8月5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商務廳、文化廳主辦,中共烏蘇市委員會、烏蘇市人民政府、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16新疆烏蘇啤酒節”在新疆烏蘇市隆重舉行。

烏蘇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徐亞民在開幕式上表示,烏蘇是烏蘇啤酒的故鄉,是烏蘇啤酒的發源地,一代代勤勞的烏蘇人在豐厚的文化積澱中蘊育出了甘甜淳美的烏蘇啤酒,並將烏蘇啤酒節打造成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弘揚了啤酒文化,彰顯了“啤酒之都”的獨特魅力。

與往年相比,除了在全市開闢50個啤酒飲點,免費提供100噸啤酒,以及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外,烏蘇市與其他省市企業的合作聯動規模和深度進一步擴大,文化經濟交往、團體之間協作交流進一步推動。

提升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影響力

鄭言江了解到,從舉辦之初,烏蘇啤酒節就確立了“以文化立形象、以情結聚人氣、以展示育商機”的辦節思路和“以現代文化為引領,體現現代工業文明、城市休閒文化”的節慶風格,在推進啤酒文化產業發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不斷提高烏蘇的知名度、影響力。
烏蘇啤酒節已連續舉辦了八屆,從當年只有2萬市民參加的地方性節日,發展成為今天幾十萬區內外遊客參加的全疆品牌啤酒盛會,實現了啤酒品牌的提升和城市行銷的雙贏,已成為烏蘇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以上屆啤酒節為例,僅開幕前三天,遊客量就達60萬人次,遍布國內十幾個省市和中亞多個國家。
啤酒節為烏蘇的發展帶來了人流、物流的同時更帶來了商機,客商中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也有中部發展較快地區的,還有一部分中亞客商。2015年6月,受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烏蘇啤酒節的影響,新疆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2批1950箱17550瓶烏蘇牌啤酒順利裝車,通過塔城巴克圖口岸進入哈薩克斯坦,中斷了整整20年的新疆啤酒出口貿易,再度恢復。
通過啤酒節邀請客商來烏蘇參加,使更多的客商真正了解了烏蘇,深刻認識了烏蘇,從中發現商機,促成了一批企業落戶烏蘇。在推動烏蘇經濟建設,達到“以節造勢、以節會商、以節招商”目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了新疆的影響力。
此外,除了經濟的交流,烏蘇市還重視對文化的交流,本屆烏蘇啤酒節期間舉辦的“天山論談”,圍繞“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物流發展”主題開展,邀請各界精英匯聚烏蘇“坐而論道”,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區域物流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黃金樞紐位置

烏蘇市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緣,東與克拉瑪依市、奎屯市、沙灣縣為鄰,南至天山山脊與尼勒克縣相望,西連精河縣,北接託里縣,是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城市之一,自治區西部大開發扶優扶強,優先發展的縣(市)之一。

烏蘇市交通地理位置。

10分鐘經濟圈環繞獨山子區、奎屯市、兵團第七師,2小時經濟圈環繞精河縣、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沙灣縣、瑪納斯縣,4小時經濟圈環繞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塔城市、博樂市、伊寧市。烏蘇不僅處於奎-獨-烏“金三角”區域的核心位置,更是居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克拉瑪依市五區(市)之要津。
鄭言江觀察發現,藉助良好的區位優勢,近年來,烏蘇市還堅持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黃金樞紐為目標,搶占先機,積極作為:
依託良好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相繼規劃並建設了55平方公里的烏蘇化工園區和14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基本形成能源化工、裝備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商貿物流等五大產業集群;
依託和獨山子區、奎屯市“同城同治、同城發展”的區域優勢,烏蘇市堅持主動靠攏,積極吸納,努力打造成“金三角”區域經濟增勢最強的一極。
在鄭言江看來,這也為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樞紐中心地位提供重要支持。

北疆(烏蘇)物流產業園

助力新疆核心區商貿物流中心建設
近年來,烏蘇市還規劃、建設了北疆(烏蘇)物流產業園,使城市、園區在地理空間上形成“一體兩翼”、“三園兩區”格局,實現相互拉動,共促發展。
產業園區立足“克拉瑪依-烏蘇-奎屯”金三角位置、輻射南北疆、連線全國、面向亞歐,重點推進多式聯運、口岸物流、專業市場、城鄉配送、冷鏈物流、現代倉儲、電商物流等產業。同時,藉助國家“渝新歐、溶新歐、鄭新歐、漢新歐、西新歐”五條亞歐專列,在園區建設了一個“鐵路貨櫃分配中心”,形成聯結內地的遠程投放物流。

各地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聞名民間狂歡節,也是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生活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遊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蕩蕩、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拉開帷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充分體現出當地的名族精神。
慕尼黑啤酒節上只能出售慕尼黑本地生產的啤酒,所以啤酒節的主角一直是當地的幾家大型的啤酒屋,如寶萊納,皇家,歐菲和獅王等幾家著名的酒屋。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啤酒是以啤酒節命名的OKtoberfest啤酒,(中文音譯為:歐菲啤酒)由於該啤酒在每年的三月份釀製,所以在當地又稱為Marzen,(德文:三月的意思)。經過六個月的低溫窖藏,每到九月底的啤酒節上再由慕尼黑的市長親自敲開第一桶歐菲啤酒,宣布啤酒節開幕。此時酒花四濺,香濃美味,開壇十里香。所以,歐菲啤酒(Oktoberfest)成為慕尼黑啤酒節上最富有代表性,銷量最大的啤酒。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裡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全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了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公升以上的啤酒!大家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其實也具有如此熱情好客的一面。連續16天的啤酒節,每年在特里薩廣場上架起可容納數萬個座位的大帳棚,提供遊客啤酒、德國美食;帳棚外則豎立著摩天輪之類的遊樂設施,會場中不時穿插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民俗活動。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吃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平均吃掉20萬條香腸、60萬隻烤雞並喝掉足足600萬公升的啤酒。為期2周的德國啤酒節(Oktoberfest),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13528千克的食物,這個量可是夠一個人足足吃10年。2003年就約有六百萬人萬人擠進約31公頃大草地上的14座帳篷里,飲盡約570萬公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而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台和啤酒銷售櫃檯。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豬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彩,市內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遊樂設施,如鏇轉馬與摩天輪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11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未盡,流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會場中,會看到十餘座由各家知名啤酒公司及餐廳合開的大型啤酒屋帳篷(Beertent),而雖名為帳篷但每個帳篷都宛如小巨蛋,因為工程浩大跟蓋房子沒兩樣,為容納每晚數千至數萬人,各家啤酒屋可是挖盡了心思來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從7月中就開始撘建巨型棚子,而棚內外,都布置得各具特色。十幾個啤酒棚共可容納9萬多個座位,每個啤酒生產商會在帳篷內展示屬於他們的啤酒,大家在啤酒棚內唱歌、跳舞,吃烤雞、烤魚及巨無霸德國麵包Pret-zel,另外有不少的啤酒棚里也設有樂隊表演的舞台,每晚都會有樂團表演一些耳熟能響的德國歌曲,還有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傳統的歌舞。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啤酒棚外許多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遊樂設施,如鏇轉木馬、海盜船、鏇轉啤酒筒、鏇轉鞦韆、過山車、鬼屋等遊樂設施,還有提供遊客德意志帝國美食的小攤位,好讓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會在啤酒節玩得開開心心!除此之外,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會場,更能感受慕尼黑越夜越美麗,而巨型的摩天輪,則是俯瞰啤酒節會場的最佳地點。

青島國際啤酒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今年二十歲,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風華正茂的青年。

從一個地方的小型節會成長為亞洲第一的啤酒盛會,青島啤酒節的發展壯大,正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相吻合。

“最初幾屆喝不到外國啤酒。”從第一屆啤酒節開始就參加飲酒大賽、先後獲得8屆冠軍、號稱“啤酒王”的青島市民高仲,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隨著啤酒節的國際化程度提高,已經能喝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啤酒。
據悉,第一屆啤酒節1991年在中山公園西南角舉行,由青島啤酒集團主辦,來的多是萊州、威海等省內一些啤酒廠家。
每年來參加啤酒節的淄博人朱全勝,對最初三屆啤酒節的印象已經不深。他準確地記著第一次在啤酒節上喝到原裝進口的外國啤酒,是在1994年第四屆啤酒節上。
此後,在啤酒節上亮相的洋啤酒越來越多。2006年第十六屆啤酒節共引進了45個啤酒品牌,其中國外品牌就有41個。
“青島啤酒節越來越國際化。”青島市社科院研究員馬庚存比較17年來參節啤酒品牌後,這樣認為。
參加啤酒節的人,同樣出現了更多國際面孔。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年輕時曾創下11秒喝下1420毫升啤酒的記錄。在2001年的啤酒節上,高仲面對面告訴他,自己喝1500毫升啤酒只需8秒多。霍克一笑:“我已經老啦,不比年輕的時候了。”
記者發現,不知從哪一屆開始,舉著大杯喝啤酒的外國姑娘或小伙的照片,開始占據開幕式宣傳報導的核心位置。
“當年是腳踏車停了一大片,有不少機車主趁機拉客賺錢,亂鬨鬨的好似趕集。”一次啤酒節沒落過的馬庚存告訴記者,到啤酒城去,多是開私家車、打計程車或者乘坐公車。
隨著交通工具的“鳥槍換炮”,交通秩序也有了質的飛躍。以前,車多人擠,時有碰撞刮擦。如今,啤酒城交通調流井然有序,市民遊客出行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點滴之間可見社會進步。已經連續十年負責啤酒城內衛生清潔工作的王德生表示,遊客對他們越來越尊重,人們開始主動將垃圾丟到垃圾桶內。
“要說啤酒城裡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當數醒酒室了。”啤酒節首席顧問林醒愚告訴記者,啤酒節組委會出於人性化考慮,設立了醒酒室。由於的人喝酒越來越文明理性,啤酒城裡決定取消醒酒室。
記者還獲悉,啤酒城將首次在城內設定義賣場,來自社會各界捐助的名人字畫、工藝禮品等義賣所得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另外,啤酒城的娛樂項目也增加了許多。“2007年啤酒嘉年華”除原有16台遊樂設施外,還新增價值近3億元的17台遊樂設備和17個遊戲攤位。相對於最早“拿竹圈套個小玩意”的地攤遊戲,這裡的“玩”已進身國際一流水平。
啤酒城東門有一個啤酒節紀念品銷售棚,店長李小姐詳細地給顧客介紹一款紅木製的小啤酒桶。其間,幾位市民買走了幾套款式別致的酒瓶起子。
“啤酒節紀念品是後來才興起的。”林醒愚表示,除第一屆啤酒節有企業主辦外,其後的啤酒節已經轉入政府名下並由政府一手操辦。隨著改革理念的深入,啤酒節又開始逐漸引進合作夥伴,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門票銷售有專門的公司承包;晚會演出有專業的公司承辦;啤酒城內遊樂設施也是一些公司出資引進經營。
歷經17載,從改革大潮風起雲湧的上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市場化的思維已經深深滲透到啤酒節的經營理念中。10餘年前,誰敢實施門票白天10元、晚上20元的差異化定價策略?
國際化的啤酒節,也是國際化的商業機遇。青島志和事業公司總經理彭斌,在啤酒節上認識了好幾個如今的固定客戶。韓國米林株式會社的金先生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在2004年的啤酒節上,與彭斌相識。從此,彭斌經銷的蒜薹、胡蘿蔔由內貿轉成外貿,通過米林出口到韓國,每年都有數千萬元的貿易額。
2009年,第十九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為期16天,啤酒品種102種。

北京國際啤酒節

項目背景
北京啤酒節北京啤酒節
北京國際啤酒文化節是北京蟹島集團與德國SchottenhamelLtd.&CoKG(經營慕尼黑啤酒節上最古老的大篷)公司合作,將原汁原味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帶到北京,在蟹島落戶紮根,讓啤酒、狂歡、嘉年華成為節日的主角兒,讓人們感受到節日熱烈的氣氛和啤酒美食的享受。北京國際啤酒文化節舉辦規模、形式與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等同。慕尼黑啤酒節在德國已有近200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已經舉辦176屆,啤酒節每年為慕尼黑市帶來將近9.55億歐元的收入,不僅給啤酒廠家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大大推動了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
在當前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背景下,北京蟹島集團舉辦北京國際啤酒文化節這樣的國際性大型活動能有效的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解決上萬農民工就業問題。啤酒節活動不僅本身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將給北京的旅遊、旅店、餐飲、交通、娛樂、購物等諸多行業帶來很大的商業契機。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項目概況

啤酒節項目總占地625畝,其中林地停車場210畝(可停放車輛10000輛);主場地面積415畝,主要建築為11個可容納10000人餐飲和歡慶的輕鋼真空玻璃大棚。另建設有控制中心、醫療中心、安全指揮中心、運營指揮中心等配套服務建築設施。項目建設周期預計210天,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啤酒節活動計畫於每年7月17日至8月16日之間擇時舉行,為期30天。活動期間跨學生暑假和中國傳統七夕情人節,亦是北京旅遊旺季。
社會經濟效益
舉辦啤酒節可吸納近10000人的社會閒散勞動力,特別是農民工就業,除項目相關高管人員外,其他崗位人員將全部啟用周邊農村勞動力。雖然是臨時性就業,但收入卻很有吸引力,預計啤酒節期間一個月時間的農民工就業者每人可得到5000—10000元/人左右的直接經濟收益。
在北京舉辦規模、形式與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等同的啤酒節活動,其社會、經濟效益至少與青島啤酒節相當(北京超過1800萬常住人口的客源市場優勢是青島所無法比擬的)。保守預算,首屆啤酒節活動將吸引超過350萬人次的遊客,營業收入將達到10億元,繳納稅金1.5億元。同時,按照1:4.5的拉動經濟係數計算,啤酒節將會給相關產業帶來超過45億元的經濟效益。待啤酒節運營工作的正規、活動知名度的提高及品牌效應形成後(約第三屆),預計遊客人數可達到400萬人次/屆,產值可達20億元人民幣以上,上繳稅金3億元人民幣以上。
除經濟上的直接收益,在北京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啤酒節還將拉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啤酒節帶動的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益外延豐富。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慕尼黑啤酒節訪客可達到680萬人次,總收入額高達9.55億歐元,其中從啤酒節上的直接收入為4.49億歐元,酒店住宿收入為3.01億歐元,餐飲、購物、交通運輸收入為2.05億歐元,其他消費收入為4.49億歐元(數據源於2003年慕尼黑啤酒節官方統計數據)。2006年青島啤酒節,青島市各大星級飯店平均入住率達到95%以上,啤酒節共接待340萬人次的遊客,同時對百貨、餐飲、交通、物流等產生了巨大的連鎖經濟效益,甚至大大促進了家電房地產、汽車、電信、銀行金融等產業的大幅增長,相關產業從啤酒節遊客消費中直接收入達6億元之巨。
顯而易見,啤酒節項目無論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均十分可觀,同時,項目建設單位也必將全力以赴,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有條不紊的按照既定目標推進項目進程,力爭將項目早日建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型國際化品牌節慶活動,為加快首都城市、社會建設,促進首都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