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蓋濕地

2000年中國國務院17部委聯合發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和附錄《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等檔案,其中內蒙古地區十大濕地中面積最大的是“烏拉蓋沼澤區”。2003年內陸河-烏拉蓋河水被完全截斷,2005年,內蒙古著名的烏拉蓋濕地乾涸,烏拉蓋河流域土地荒漠化觸目驚心,野生動物包括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丹頂鶴、金雕、狼已經幾乎絕跡。2010年新華社記者對於烏拉蓋河上游工業截水導致烏拉蓋濕地之死,在嘹望周刊發表《內蒙古寓言烏拉蓋之死》專題報導。

2000年,國務院17部委聯合發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和附錄《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內蒙古地區十大濕地中面積最大的是“烏拉蓋沼澤區”。

位置
45°27′~45°49′N,117°57′~118°49′E;內蒙古自治區,白城以西 270公里 。
面積 130,000公頃 。 海拔 850~870米。
濕地描述
內蒙古高原的東緣,沿烏蘭蓋爾河及其支流流域的淡水沼澤、濕草地、小型湖泊及無數池塘。河流源於東北沿蒙古邊界的山中,水向西流入阿烏魯其湖的鹽沼盆地。
氣候狀況
乾燥的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350~400毫米,蒸發量 1,550毫米 。平均氣溫- 0.9℃ (7月平均最高氣溫 20.0℃ ,1月最低- 40.5℃ ),平均風速 4.1米 /秒。
主要植被 大片的蘆葦及狼針草、大針茅、錢葉菊和羊草為優勢種的草地。
保護措施 已提出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並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土地利用 蘆葦收割、家畜放養,鄰近地區的農業。
干擾和威脅 每年冬季大量地收割蘆葦,對來年夏候鳥繁殖有很大的影響。
經濟和社會價值
該沼澤地在保護水資源方面起重要作用,主要維持蘆葦業,年產量約60,000噸。
濕地鳥類
遷徙水禽包括天鵝、雁鴨類和三種鶴: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的重要繁殖地和驛站。大鴇在周圍平原上繁殖。
其它動物 哺乳類包括狼、赤狐、草兔、旱獺和黃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