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房村

炭房村

炭房村隸屬東川區紅土地鎮,距鎮政府所在地163.5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轄新炭房、老炭房、上岔河、下岔河、窯山、付家村、牛廠坪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7戶,有鄉村人口1308人,其中農業人口1308人,勞動力69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3人。
全村國土面積56.23平方公里,海拔2400-32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2-17℃,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適合種植洋芋、蕎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389.80 畝,人均耕地6.4畝,林地29,428.3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業為主。

炭房村遠景
炭房村房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389.80畝(其中:田0.00畝,地 8,389.80 畝),人均耕地 6.41畝,主要種植洋芋、蕎子等作物;擁有林地29,428.30畝;水面面積251.00畝;草地6,161.00畝;荒山荒地39,821.70畝,其他面積287.00畝。2006年榮獲防火先進集體二等獎。

炭房村耕地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電,無路燈。全村有193戶通自來水,有130戶飲用井水,有1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1.01 %)。有315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 99.37%;擁有電視機農戶147戶,占農戶數的46.37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24.61%和7.57%)。
該村到鎮道路已通;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8.00公里,距離村委會11.00公里,距離鎮政府163.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 輛,機車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00畝。
到2006年底,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所有自然村均未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炭房村通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3.50萬元,占總收入的44.63%;畜牧業收入 90.50萬元,占總收入的48.3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988頭,肉牛71頭);漁業收入0.00萬元;林業收入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00萬元,占總收入的3.74%;工資性收入6.10萬元,占總收入的3.26%。農民人均純收入1,24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10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105人(占勞動力的8.03%),在省內務工91人,到省外務工9人。

炭房村敗籽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7戶,共有鄉村人口1308人,其中男性715人,女性593人。其中農業人口1308人,勞動力 69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05人, 彝族2人, 回族1人。到2006年底,五保戶數6人,占人口總數0.46%。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旅遊廁所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炭房村炭房村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78人,距離紅土地鎮中學22.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5 人,其中小學生178人,中學生67人。

炭房村教學樓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25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00 畝。未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4.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 萬元,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炭房村村務公開欄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0個,下設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1人。2006年被評為紅土地鎮委員會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0個,共有團員172人。

人文地理

被譽為“滇中之脊”的轎子雪山就座落在該村,該村相應的旅遊設施也隨著轎子雪山的開發而日益完善,該村還有一處景點叫燕子洞,在那可享受到具有本地特色的農家樂。

炭房村民風民俗
炭房村迎客松
炭房村轎子雪山登山節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在新、老炭房兩個自然村先後開展了改灶工程,一定程度的改善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對周邊的林木也起到極大的保護作用。
炭房村作為2006年區級試點村,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以下成效:
1、結合轎子山旅遊開發,編制完成村莊新農村建設規劃文本,規劃編制合理,既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又不失城鎮發展要求。
2、從2007年9月18日到10月8日,完成了烏蒙山莊至上岔河總長2公里的道路修建,共投資10萬元,其中,政府投資8.8萬元,民眾自籌1.2萬元。
3、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立足自身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旅遊文章,發展旅遊產業。2007年5月1日,我鎮在炭房村烏蒙山莊組織了"首屆中國轎子雪山登山節比賽",為轎子雪山迎來了全國各地上千名的遊客;二是積極培育種植新型農產品,積極引導中草藥種植。2007年4月試種了藥材露水草3.5畝,年收成2噸,並已出售。三是增加特色農產品的銷量。綠皮雞蛋是紅土地較為奇特的土特產之一,綠皮雞蛋的銷售每年可為每戶農戶增加500元的收入,但其產量具有隨機性,無法大規模生產,具有稀缺性。通過以上措施,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4、堅持和完善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村級事務決策管理機制,推行村級工作"陽光操作"、村務大事村民決議等制度,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保證村民行使各項民主權利。積極引導組織農民加強自我管理和服務,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增強民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道路及茅草房、危房改造、產業結構調整、人畜飲水、公路改造、燃料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和高山藥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