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捷要

灸法捷要

《灸法捷要》作者:王富春,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年07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灸法捷要

《灸法捷要》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介紹了灸法的起源與發展、灸法的特點及其適應證和古今主要醫家的灸法理論。第二部分為灸法篇,共分七章,分別介紹了艾炷灸、艾條灸、鋪灸、溫針灸、天灸、非艾灸、其他灸等。其中,每一種灸法的介紹均有概念、灸前準備、施灸法、適應證、注意事項和按語等項。論述清晰,方便讀者領會掌握,適合臨床套用。此書是臨床醫師、醫學院校學生的良師益友,對患者及針灸愛好者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王富春,男,1961年生,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吉林省針灸學會常務副會長,吉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針刺研究》雜誌編委、《中華推拿療法雜誌》專家編委、《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專家編委、《亞太傳統醫藥》雜誌專家編委、美國《TCM》雜誌編委。曾主編學術專著60餘部,代表作有“中國新針灸大系叢書”、“現代中醫臨床必備叢書”、《腧穴類編》、《針方類輯》、《臨床針方》、《刮痧療法》、《中國手針療法》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完成科研成果10餘項,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和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王富春教授在全國首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療六腑疾病”、“俞原配穴治療五臟病”、“郄會配穴治療急症”等新的特定穴配穴理論,並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關節周圍炎等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過程中,他強調治療方案的規範和儘量縮短治療周期,儘可能地減少病人的痛苦。對於頑固性呃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胸椎間盤突出症、性功能障礙等疑難雜症,在治療手法和取穴方面均有獨特創新,如治療胸椎間盤突出症的“胸椎側搬法"和在治療性功能障礙過程中發現的經外新穴“振陽穴"等,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圖書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灸法的起源與發展

一、灸法的起源

二、秦漢時期

三、三國晉隋時期

四、唐宋元時期

五、明清時期

六、近代

第二章 灸法的特點及其適應證

一、灸法的特點

二、灸法的作用和適應證

第三章 古今主要醫家的灸法理論

一、《內經》論灸法

二、《傷寒論》論灸法

三、《針灸甲乙經》論灸法

四、《肘後備急方》論灸法

五、陳延之《小品方》的灸法理論

六、孫思邈的灸法理論

七、楊上善的灸法理論

八、王燾的《外台秘要》論灸法

九、竇材的灸法理論

十、高武的灸法理論

十一、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論灸法

十二、巢元方的灸法理論

十三、許叔微的灸法理論

十四、劉完素的灸法理論

十五、王執中的《針灸資生經》論灸法

十六、羅天益的灸法理論

十七、朱震亨的灸法理論

十八、汪機的灸法理論,

十九、李梃的灸法理論

二十、龔廷賢的《壽世保元》論灸法

二十一、吳亦鼎的灸法理論

二十二、張介賓的灸法理論

二十三、李學川的《針灸逢源》論灸法

下篇各論

第四章 艾炷灸

第一節 直接灸

1.瘢痕灸

2.無瘢痕灸

3.壓灸

第二節 間接灸

1.隔姜灸

2.隔蒜灸

3.隔鹽灸

4.隔附子灸

5.隔胡椒灸

6.豉藥餅灸

7.黃土灸

8.隔豆豉灸

9.隔蔥灸

10.隔蚯蚓灸

11.隔韭菜灸

12.隔巴豆灸

13.隔鐵灸

14.隔錢灸

15.隔麵餅灸

16.隔蟾灸

17.山梔生薑灸

18.隔川椒餅灸

19.隔木香餅灸

20.隔頭垢灸

21.隔甘遂灸

22.隔皂角灸

23.隔紙灸

24.隔蒼朮灸

25.隔陳皮灸

26.隔雞子灸

27.隔礬灸

28.隔苦瓠灸

29.隔厚朴灸

30.隔莨菪根

31.隔香附餅灸

32.隔徐長卿灸

33.隔桃葉灸

34.隔商陸餅灸

35.隔蚯蚓泥灸

36.隔麻黃灸

37.隔葶藶餅灸

38.隔碗灸

39.隔蓖麻仁灸

40.隔醬灸

41.隔薤灸

42.香硫餅灸(藥錠灸)

43.蠐螬灸

44.椒餅灸

45.桃樹皮灸

46.隔土瓜根灸

47.蒸臍治病法

48.隔醋灸

49.隔粉灸

50.隔雞蛋殼灸

51.隔竹圈鹽灸

第五章 艾條灸

第一節 懸起灸

1.溫和灸

2.雀啄灸

3.迴旋灸

4.齊灸

5.排灸

第二節 實按灸

1.太乙針灸

2.雷火針

3.艾火針襯墊灸

4.百發神針

5.消癖神火針

6.指灸

……

第六章 鋪灸

第七章 溫針灸

第八章 天灸

第九章 飛艾灸

第十章 其他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