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毛泡

灰毛泡

灰毛泡(學名:Rubus irenaeus)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江蘇、廣西、浙江、貴州、福建、湖北、江西、四川、廣東、湖南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生山坡疏密雜林下及樹陰腐植質較多的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灰毛泡灰毛泡

種中文名:灰毛泡
種拉丁名:Rubus irenaeus Focke
種別名 :地五泡藤
國內分布:贛,湘,鄂,浙,蘇,閩,粵,桂,川,黔
海 拔:500-1300
命名來源:[Botanische Jahrbucher fur Systematik, Pflanzengeschichte und Pflanzengeographie 29(3-4): 394-395 1900]
中國植物志:37:181
英文植物志:9:268

科學分類

亞組中文名:銹葉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Fuscifolii
組中文名:木莓組
組拉丁名:Sect.Malachobatus Fockc in
屬中文名:懸鉤子屬
屬拉丁名:Rubus
亞科中文名:薔薇亞科
亞科拉丁名:ROSOideae Pocke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矮小灌木,高0.5-2米;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灰色絨毛狀柔毛,花枝自根莖上出長,疏生細小皮刺或無刺。單葉,近革質,近圓形,直徑8-14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灰色或黃灰色絨毛,具五出掌狀脈,下面葉脈突出,黃棕色,沿葉脈具長柔毛,邊緣波狀或不明顯淺裂,裂片圓鈍或急尖,有不整齊粗銳鋸齒;葉柄長5-10厘米,密被絨毛狀柔毛,無刺或具極稀小皮刺;托葉大,葉狀,棕褐色,長圓形,長2-3厘米,寬1-2厘米,被絨毛狀柔毛,近頂端較寬,缺刻狀條裂,裂片披針形。花數.朵成頂生傘房狀或近總狀花序,也常單花或數朵生於葉腋;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絨毛狀柔毛;花梗長1-1.5厘米;苞片與托葉相似,準較小,具絨毛狀柔毛,頂端分裂;花直徑1.5-2厘米;花萼外密被絨毛狀柔毛;萼片寬卵形,頂端短漸尖,外萼片頂端或邊緣條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內萼片常全緣,在果期反折;花瓣近圓形,白色,具爪,稍長於萼片;雄蕊多數,短於萼片,花絲線形,近基部稍寬,花葯具長柔毛;雌蕊約30-60枚,無毛,花柱長於雄蕊。果實球形,直徑1-1.5厘米,紅色,無毛;核具網紋。花期5-6月,果期8-9月。

地理分布

產江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生長習性

生山坡疏密雜林下或樹陰下腐植質較多的地方,海拔500-1300米。

藥用價值

果可生食、製糖、釀酒或作飲料;根和全株入藥,能祛風活血、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