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大戰

瀏覽器大戰

瀏覽器大戰是指在網際網路熱潮初期時,為了把自己公司的網路瀏覽器推向客戶,網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與微軟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之間的競爭。\nMosaic瀏覽器的開發人員馬克·安德生,於1994年4月成立了馬賽克通信公司。但為了解決與NCSA間的法律問題,於是該公司改名為網景通信公司,Mosaic瀏覽器代碼也重新改寫,強化實用性及穩定性,並命名為網景導航者(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同時在網路上提供免費試用版,很快的便占據了瀏覽器市場。

(圖)主要瀏覽器的估計占有率主要瀏覽器的估計占有率

瀏覽器大戰是指在網際網路大潮初期時,為了把自己公司的網路瀏覽器推向客戶,網景公司Netscape Navigator微軟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之間的競爭。最後的結果是網景戰敗,被美國線上公司收購。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成為主流的瀏覽器。這場大戰甚至引發了美國法務部微軟之間的反壟斷官司。

早期競爭

(圖)火狐瀏覽器標誌火狐瀏覽器標誌

早在1990年代初期,軟體中已出現了不少圖形用戶界面全球資訊網瀏覽器,而第一個普及的,是由美國國家超級計算套用中心(NCSA)開發的Mosaic瀏覽器,開發者授權予多間公司,讓它們創造自己的產品,例子有Spry Mosaic和Spyglass Mosaic。

Mosaic的開發人員Marc Andreessen,於1994年成立了名為Mosaic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公司,並製造了Mozilla瀏覽器。為了解決與NCSA間的法律問題,該公司改名為網景通訊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瀏覽器也改名為網景領航員(Netscape Navigator)。Netscape改進了Mosaic的實用性及穩定性,同時在網上提供免費試用版,很快便能統領瀏覽器的市場。

第一輪大戰

(圖)360安全瀏覽器360安全瀏覽器

1995年年中,人們開始注意網際網路,而當時的市場及網頁瀏覽標準均以Netscape主導。與此同時,微軟在取得Mosaic的授權後,建立了Internet Explorer 1.0,於8月起透過“Windows 95 Plus!”搭售,三個月後推出IE2.0版,而激烈競爭就此開始。

在隨後幾年間,網景和微軟隨後也陸續各自推出新版本的Netscape Navigator(4.0版改稱為Netscape Communicator)和Internet Explorer,由於當時著重產品功能特色多於修正錯誤,因此當時的產品也多是不穩定的,以及使用各自的網頁標準、時常當機、安全漏洞等問題,也為用者帶來煩惱。微軟於1996年推出IE 3.0版,成為首個支持程式語言及CSS的商用瀏覽器,使市場占有率開始追貼Netscape。

1997年10月,IE4.0版正式推出,並在舊金山舉行產品發布會,而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豎立了一個10呎長的巨型"e"標誌。部份Netscape的員工在發布會翌日前往會場,把巨型標誌推翻,並放上其吉祥物Mozilla恐龍,紙牌寫上“Netscape 72, Microsoft 18”,代表當時的市場占有率。

IE4.0的推出,對這場大戰產生了重大改變,它在切合W3C制定的網頁標準,做得比Netscape Navigator 4.0要好,同時也能載入動態網頁,其文字或圖像的位置可以改變。此外,安裝了IE4.0被認為是系統的升級,能增加不少功能,包括播放MP3音樂。

(圖)2008年2月1日——2009年2月1日  瀏覽器訪問情況2008年2月1日——2009年2月1日 瀏覽器訪問情況

在IE和Netscape大戰期間,網頁設計者通常會把“用Netscape可獲得最好效果”或“用IE可獲得最好效果”的標誌放在首頁,並連到下載相關產品的網址上。這樣的網頁與公開標準的距離很遠,忽略了對方瀏覽器的用者,因此有人發起了"Viewable With Any Browser"運動,務求令網頁使用IE或Netscape均能正常瀏覽。

一款瀏覽器的普及可為開發公司賺取可觀利潤,它們可預裝搜尋引擎工具,也可在瀏覽器書籤中預先加入其他公司的網址,讓用家把這些網址連同瀏覽器一起安裝。由於瀏覽器是傳播資訊的絕佳渠道,因此能夠控制該渠道的公司便能對用者有影響力。

IE的統領
微軟在瀏覽器大戰擁有兩大優勢:第一是財力雄厚,Netscape瀏覽器雖曾一度達90%以上占有率,但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總收入也不及微軟,產品方面也僅有瀏覽器及相關產品。

微軟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Windows壟斷了作業系統市場。縱使早期IE的評價比Netscape差,微軟把IE與Windows捆綁銷售,仍可以增加其占用率。另外,微軟把IE變成免費,開發資金從Windows的龐大收益中撥出,當產品開發至與Netscape同等程度時,使用者便不再下載Netscape使用,而改用IE。

除此之外,微軟也曾使用以下手段傷害Netscape:

Netscape的商業模式是透過銷售伺服器軟體來發布瀏覽器,微軟得悉這點,便把自家的IIS伺服器透過Windows伺服器版本搭售,內含仿製Netscape產品的代理、電郵、新聞組伺服器、以及其他軟體,並以特優價格發售,以切斷Netscape的財源。起初效果不大,由於Netscape的收入多來自使用Sun伺服器的客戶,因此微軟需要使Windows NT更普及,作為內聯網及網際網路伺服器
微軟在授權條款中,要求主機廠商在桌面上展示IE的圖示,並不得加入Netscape,否則將以漲價方式作出懲罰。
微軟讓中小型ISP推出附有ISP品牌的IE,使不少ISP鼓勵用戶改用IE,放棄Netscape。
微軟在與AOL的授權條款中,要求AOL以IE作為主接口,而非Netscape。
微軟在收購得來的FrontPage網頁設計軟體中,加入了非標準的專屬標籤,令制出的網頁只適合使用IE瀏覽器。
微軟率先在IE支持CSS,網頁設計者認為製作支持IE的網頁比支持Netscape的容易。
以上手段的目的是要斷絕Netscape的財路,以及Netscape自身錯誤的商業決定,使得Netscape於1998年年底,被IE擊敗。其後AOL以42億美元收購Netscape業務,IE開始統領瀏覽器市場,占有率最高峰達到2002年的96%,比Netscape的高峰還要高。

在IE擊潰主要對手後,第一輪大戰結束,而瀏覽器的創新也隨之減少。IE6.0與IE5.5的變化不大,其目的是捆綁在Windows XP中。

(圖)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1日 瀏覽器訪問情況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1日 瀏覽器訪問情況

帶來的後果
在大戰中,兩者在瀏覽器開發上,為壓倒對手,做出了以下兩大行為:

把加入新功能的重要性放在修正錯誤之前。
使用專屬格式,不重公開標準。
當單一公司統領瀏覽器市場時,網頁公開標準的注意度下降,不少網頁設計者也以Internet Explorer作準,而不去理會公開標準,使不少網頁只能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另外,現行的Internet Explorer 6.0在CSSPNG圖像格式、XHTML網頁等標準也未能完全支持。

還有,微軟在網頁技術上加入了不少專屬事物,計有VBScriptActiveX、以及微軟自家的DHTML格式等,使不少網頁使用非微軟平台及瀏覽器無法正常顯示。

再者,IE瀏覽器也是電腦蠕蟲病毒功擊的主要目標之一。IE的占有率之高,當安全漏洞被發現時,蠕蟲病毒也隨著IE的普及,在網路快速傳播。

由於Internet Explorer包含 "Internet" 一詞,對於一些缺乏經驗的人,他們會誤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只有全球資訊網,並會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唯一選擇,而不知道有其他瀏覽器的存在。

第二輪大戰

(圖)在Debian使用Mozilla Firefox 2.0在Debian使用Mozilla Firefox 2.0

1998年,Netscape以開放原始碼的授權形式,把Communicator的原始碼釋出,該新產品仍然使用Mozilla的名稱。通過把程式徹底重新編寫,Mozilla已在多方面得到改進。2002年,Mozilla推出1.0版,並迅即在開源社群中得以普及。同時又出現多款衍生產品,包括Mozilla自家的輕裝多平台瀏覽器,名為Firefox,它於2004年推出1.0版。這些以Mozilla為基礎的產品也慢慢在瀏覽器市場中發展起來。

2003年,微軟宣布IE 6.0 SP1版本將是最後一款供獨立下載的IE瀏覽器,而產品未來的功能增強方面將取決於Windows Vista,它包括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XAML(一種專屬XML語言)等工具,以供開發者去建立擴充網路套用程式,這個可粗略地與Mozilla XUL跨平台概念作比較。

(圖)瀏覽器大戰瀏覽器大戰

就上述的一點,Mozilla基金會與Opera Software2004年4月開始,共同合作開發新的開放標準,能在與現有技術逆向相容的同時,也可以增加更多新功能。這項工作由WHATWG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專門快速制定新標準及定義,並會提交予W3C審批。

2004年6月,多個IE瀏覽器受到一個名為Download.ject的惡意程式攻擊,這使人們更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問題,IE使用者只瀏覽一個網頁,便有機會受到後門、按鍵記錄等惡意程式入侵,而美國電腦安全事故協調中心及多間電腦保全產品公司也建議用家改用更安全的Firefox,以避開此等攻擊。

2004年8月,微軟推出Windows XP SP2。至翌年2月,微軟宣布原隨Windows Vista推出的IE7將提供Windows XP SP2及在2005年中推出的Windows之版本。鑒於微軟產品安全性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微軟提及新版瀏覽器的安全性將比IE 6 SP2大大增強。由於微軟未就網頁標準方面表態,因此引起網頁開發者及標準支持者的關注。有人認為,微軟為Windows XP使用者提供新版本IE的升級更新檔,是迎擊Firefox普及化的一步。

2005年最後一季,IE的市場占有率跌至85%左右,主要是受到Firefox的競爭,而蠕蟲病毒間諜軟體等透過IE產品漏洞,並在網路傳播,是使IE使用者改用Firefox的主要因素。Linux產品開始獲得市場採納,是另外一個因素,它們均預裝了Firefox瀏覽器。其他導致IE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有,Firefox的接口設計與IE相似、支持分頁瀏覽等,不少改用Firefox的用家,均會把IE作為後備瀏覽器,用作瀏覽不支持非微軟瀏覽器,或僅供IE進入的網頁。但現在有一個名為IE Tab的擴展,可供Firefox使用IE的Trident引擎,去瀏覽此等網頁。

(圖)網易相冊的一組圖片伺服器網易相冊的一組圖片伺服器

2006年8月 Firefox、Opera等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據最新的調查顯示,Firefox在北美,歐洲等地區的占有率已經接近或者超過20%。這使微軟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倍增,促使微軟加快IE7的開發步伐。2006年八月底,微軟推出IE7的第一個候選版本,可以說IE7功能特性方面已經基本定型(IE7提供了標籤式瀏覽,RSS閱讀,增強的外掛程式控制,CSS等網頁標準的增強支持,以及有償提供類似於Firefox擴展模式的附加外掛程式以增加IE7的附加功能,在安全性等方面亦有較大改進),可以分為IE7 for Windows XP SP2和IE7 in Windows Vista兩個版本,在Vista新架構下的IE7將更加安全,預計IE7的最終版將與微軟新一代桌面系統Vista一併推出。另一方面,Firefox在占有率上升後受到極大的關注,不斷發現安全漏洞,系統資源開銷頗大也使得某些用戶對Firefox產生了一些質疑,但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及豐富的附加功能依然吸引了大批的用戶。當前Mozilla已經發布的Firefox正式版本為2.0。以瀏覽速度快捷著稱的瀏覽器Opera在免費推出後,也贏得了一些用戶的青睞,在個人電腦上的市場占有率有些微提升,而其在移動領域上也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當前已經發布的Opera正式版本為9.27。

(圖)瀏覽器大戰瀏覽器大戰

2006年10月底,Internet Explorer 7.0 for XP SP2 及 Mozilla Firefox 2.0 相繼發布。IE7短短几天內下載量即突破三百萬,由此可見廣大Windows的用戶對 IE7 的關注程度。然而,IE7 正式版發布幾小時後即發現安全漏洞,相對市場上眾多瀏覽器,並不新穎的功能,部分剝離Windows系統後造成其資源占用倍增,需要掏腰包才能享受的擴展服務,且不支持較低版本如Windows 2000系統,都讓人失望。當然,IE 亦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與作業系統捆綁,眾多功能豐富的殼瀏覽器以及壟斷造就的 IE 網頁標準,這是其它瀏覽器無法企及的。時隔多年後發布的 IE7 是否符合用戶的期望,捍衛自己的王座,這需要時間的驗證。再看 Firefox 2.0,對web標準及新技術的支持,相對安全的瀏覽體驗(雖然漏洞不斷,但至今為止尚無因攻擊 Firefox 而造成用戶損失的新聞),讓其在技術上領先IE瀏覽器,但其相對“複雜”的操作及對“IE網頁標準支持不完善”使大部分普通用戶望而卻步,其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定在16%~18%之間。另外,Mac OS X上的 Safari 瀏覽器異軍崛起,有報導指出,其市場占有率飆升至6%以上,這與 MAC OS X的普及和開發Windows版本不無關係。

第三輪大戰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開發商對用戶需求的不斷了解,2010年前後越來越多的新型瀏覽器開始誕生,它們慢慢由通用瀏覽器器變得更加專業起來,由以往的速度和安全單一的大戰變成了各自為政群雄割據的局面,比如產生了關注網路安全的瀏覽器:360度安全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等;關注學習和寫作的有:采編讀瀏覽器朗讀瀏覽器;關注商務購買的有:淘寶瀏覽器等等。

未來

以現在的電腦發展方向及用者對電腦的知識水平的上升,未來的瀏覽器將以安全、穩定和方便作戰場。Hong Kong FreeWare Association的報告指出:“由於開源碼軟體的興起和大國的反壟斷法等因素,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將於未來被其他瀏覽器所取代。相對地,新興的Mozilla Firefox、以速度聞名的Opera蘋果‘入侵’Windows的Safari、網路大廠Google所推出的Chrome以及於中國迅速發展的Maxthon和其它由小型軟體公司或組織所開發的瀏覽器如Crazy Browser、Avant BrowserKKmanGreenBrowser(即使他們大部份是以Internet Explorer作基礎,他們的功能都高於Internet Explorer)等,最終將取代Internet Explorer。除非微軟能以最快速度迎戰或像從前一般用不公平的手段,例如鎖定Windows,令Windows不能再支持別的瀏覽器。

由此可見,第三次瀏覽器大戰將不再是單純由A與B決戰,他的對手不再只是網景,至少會有Mozilla Firefox、SafariOperaChrome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