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遠艦

濟遠艦

船寬(米) 吃水(米) 2800

基本信息

濟遠 TSI YUEN 排水量(噸) 2300 船長(米) 72.1 船寬(米) 10.37 吃水(米) 4.78 馬力(匹) 2800 航速(節) 15 火炮 210mm*1/150mm*2/76mm*4/37mm機關炮*9 魚雷 380mm*4/2艘艦載魚雷艇裝甲 炮塔355.6mm/甲板101.6mm/水線76mm 乘員(人) 202 管帶 方伯謙艦史 清政府向德國Stettin的vulcan船廠訂造的巡洋艦,本來是作為“定遠”級的三號艦訂造的,後由於經費不足改為建造巡洋艦。1883年6月6日下水,1885年8月建成,同年10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620000兩。濟遠艦在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豐島海戰中死13人傷40人,黃海海戰中被擊中15彈,死5人傷10人。海戰後管帶方伯謙由於臨陣脫逃被斬,繼任管帶林國祥。1895年2月17日被日軍俘獲。1895年3 月16日加入日本海軍,艦長平尾福三郎。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1904年11月30日在日俄戰爭日軍攻打旅順的戰鬥中在旅順港外羊頭窪即東經121度04分50秒、北緯38度50分30秒的海域觸雷沉沒。濟遠艦於1905年5月21日除籍。上世紀80年代初,有關方面曾組織打撈濟遠艦,出水了濟遠的後主炮。1986年國家旅遊局撥款300萬元用於打撈濟遠艦,當年及1988年的兩次打撈,共出水前主炮、速射炮、主錨等300多件珍貴文物,經保護處理後,陳列於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濟遠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在1883年向德國訂購的一艘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Vulcan AG)所建,造價為620,000兩銀。濟遠屬穹甲巡洋艦,排水量2,355噸,航速達15節,同級戰艦隻有一艘,管帶為方伯謙。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濟遠是北洋艦隊中唯一參加豐島海戰及黃海海戰兩場戰事的戰艦。在日本不宣而戰的豐島海戰中,濟遠以一敵三,艦上大副等中彈身亡。在黃海海戰中濟遠在戰事中首先脫離返回旅順,事後軍機處以管帶方伯謙臨陣退縮,將其陣前正法。方伯謙在旅順被斬首。濟遠在北洋水師投降後被日軍接收,編入日軍。於1904年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對開海域觸雷沉沒。
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建設北洋水師初期,主要通過中國海關總司英國人赫德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購艦。最先購入的是作近岸防禦的小噸位炮艇,稱作蚊子船。後來購入兩艘可作遠洋作戰的巡洋艦超勇及揚威。不過在購買超勇及揚威時,李鴻章對赫德及阿姆斯特朗感到不滿意。於是在訂購更大型的鐵甲艦時,改為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購買,所建二艦即定遠及鎮遠。本來計畫中北洋水師打算購鐵甲艦四艘,由於經費不足,後來李鴻章以尚余之預算款項,令駐德大使李鳳苞向伏爾鏗購置一巡洋艦,即為濟遠。濟遠型式為穹甲巡洋艦,於艦身中有“穹甲”保護。濟遠1883年12月下水,1884年9月完工。由於中法戰爭,與定遠、鎮遠同被扣於德國。至1885年年底方與定遠、鎮遠一同由德國水手開回中國。
然而德國伏爾鏗在建造濟遠前實際並無製造穹甲巡洋艦的經驗;濟遠乃彷照英國同類戰艦而成,因而在設計上存在不少缺點,例如裝甲位於水線之下,防禦能力低下;存煤量不足,不合作遠洋航行。這些缺點加上其造價及訂造過程,引起北京朝野上的連串質疑,結果包辦訂造的駐德大使李鳳苞最後被革職。
濟遠排水量2,355噸,長236.3呎,吃水最深15.75呎。動力為四座鍋爐,兩部蒸汽機,雙軸推進,2800匹馬力,航速15節。穹甲厚4吋,司令塔裝甲1.5吋,炮盾裝甲14吋。武器裝備為二門210mm克虜伯火炮,置於艦首;一門150mm克虜伯副炮置於艦尾;二門47mm多管速射炮,九門37mm單管速射炮;15吋魚雷發射管四具,同時還載有兩艘魚雷艇。
1894年7月23日,濟遠及魚雷巡洋艦“廣乙”、訓練船“威遠”護送兵船往朝鮮牙山。7月25日,濟遠管帶方伯謙指揮濟遠及廣乙回航,途中遇上日本海軍三艘新型巡洋艦“吉野”、“秋津洲”及“浪速”。雙方在豐島附近海面爆發海戰,日艦吉野首先向濟遠開火。廣乙因防護薄弱,中彈後入水被迫撤離。濟遠以一敵三,大副及二副先後中彈身亡,管帶方伯謙在司令塔內亦被大副沈壽昌的腦漿血濺。後來濟遠懸掛白旗,然後更掛上日本軍旗,同時向西撤退。之後剛巧中國租用之運兵輪“高升”及輔助艦“操江”到達,日艦秋津洲及浪速改追高升及操江。濟遠則棄二艦而去,並被吉野猛追。濟遠以尾炮向吉野還擊。事後濟遠的航海日誌上,稱日艦掛上中國龍旗而逃,更稱濟遠已重傷吉野,日艦提督陣亡。事實上,吉野及其艦上官兵並無受損。
到9月17日中午爆發的黃海海戰中,定遠及鎮遠在中央,濟遠則位於最左翼。戰至下午3時左右,旗艦定遠發生大火,與濟遠同處左翼之致遠上前掩護,中彈甚多,並且開始入水傾斜。管帶鄧世昌下令致遠全速沖向日本艦吉野號,未能成功,致遠沉沒。之後一樣位於左翼之濟遠突然掉隊離開,濟遠右側之廣甲隨即亦掉隊。再右側之經遠因而被集中攻擊,管帶林永升及大副、二副先後中彈陣亡,大火漫延至彈藥庫爆炸沉沒。濟遠掉隊後,沒有如其他撤出戰場之艦隻一樣搶救後返回戰場,而是直駛旅順。途中更將在淺水區搶救大火的揚威撞沉。返回旅順後方伯謙稱濟遠回港是因為船“頭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然而洋員戴樂爾上船調查後卻懷疑濟遠主炮是被人為破壞,而且濟遠中彈相對並不算多。提督丁汝昌上奏,指方伯謙“首先逃走,致將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結果方伯謙於9月25日在旅順被斬首,濟遠改由廣乙管帶林國祥代替。劉公島為日軍攻陷後,濟遠及北洋艦隊余艦一同投降,被日軍接收編入日本艦隊,仍名為濟遠。最後於1904年日俄戰爭時於旅順對開海面處觸雷沉沒。
其仍保留濟遠(さいえん)的名稱,最後於1904年日俄戰爭時於旅順對開海面處觸雷沉沒。

濟遠

濟遠   剛剛加入北洋水師的濟遠 概觀 艦種 穹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海防艦 艦級 濟遠級(沒有同級艦) 製造廠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 服役 1894年(北洋水師)1895年3月16日(日本海軍) 退役 NIL 結局 1894年被日本俘獲(北洋水師)1904年觸發水雷沉沒(日本海軍) 除籍 1905年5月21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2,355噸(北洋水師)2,440噸(日本海軍) 全長 72米 吃水 4.8米 動力 燃煤專燒鍋爐4座往復式蒸氣引擎(2機2軸) 功率 2800匹 最高速度 15節 武器裝備 北洋水師21厘米炮1門15厘米炮1門47毫米多管速射炮2門37毫米單管速射炮9門381毫米魚雷發射管4門兩艘魚雷艇日本海軍21厘米炮1門15厘米炮1門7.5磅炮2門47毫米炮6門36厘米魚雷發射管4門 裝甲 穹甲101.6毫米艦橋38.1毫米炮塔355.6毫米濟遠 剛剛加入北洋水師的濟遠 概觀 艦種 穹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海防艦 艦級 濟遠級(沒有同級艦) 製造廠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 服役 1894年(北洋水師) 1895年3月16日(日本海軍) 退役 NIL 結局 1894年被日本俘獲(北洋水師) 1904年觸發水雷沉沒(日本海軍) 除籍 1905年5月21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2,355噸(北洋水師) 2,440噸(日本海軍) 全長 72米 吃水 4.8米 動力 燃煤專燒鍋爐4座往復式蒸氣引擎(2機2軸) 功率 2800匹 最高速度 15節 武器裝備 北洋水師 21厘米炮1門 15厘米炮1門 47毫米多管速射炮2門 37毫米單管速射炮9門 381毫米魚雷發射管4門兩艘魚雷艇日本海軍 21厘米炮1門 15厘米炮1門 7.5磅炮2門 47毫米炮6門 36厘米魚雷發射管4門 裝甲 穹甲101.6毫米艦橋38.1毫米炮塔355.6毫米

剛剛加入北洋水師的濟遠
概觀
艦種 穹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海防艦
艦級 濟遠級(沒有同級艦)
製造廠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
服役 1894年(北洋水師)
1895年3月16日(日本海軍)
退役 NIL
結局 1894年被日本俘獲(北洋水師)
1904年觸發水雷沉沒(日本海軍)
除籍 1905年5月21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2,355噸(北洋水師)
2,440噸(日本海軍)
全長 72米
吃水 4.8米
動力 燃煤專燒鍋爐4座
往復式蒸氣引擎(2機2軸)
功率 2800匹
最高速度 15節
武器裝備 北洋水師
21厘米炮1門
15厘米炮1門
47毫米多管速射炮2門
37毫米單管速射炮9門
381毫米魚雷發射管4門
兩艘魚雷艇
日本海軍
21厘米炮1門
15厘米炮1門
7.5磅炮2門
47毫米炮6門
36厘米魚雷發射管4門
裝甲 穹甲101.6毫米
艦橋38.1毫米
炮塔355.6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