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

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

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主要用於治療肩周炎。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的作用:疏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祛痛促進恢復。

基本信息

產品詳情

【產品品牌】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
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

【產品組成】主要由遠紅外陶瓷粉、已用壓敏膠、非製造布、防粘紙以及通骨消、三七、柴胡、薄荷腦、紅花、松節、牛膝、獨活、威靈仙等幾十味中藥材熬制而成。
【使用範圍】肩周炎、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症、頸椎、腰肌勞損、膝關節等部位引起的疼痛不適。
【使用說明】本產品為局部外用。每貼可貼三天,十貼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1、少數人有皮膚過敏反應,停用即愈,無須另作處理。
2、使用部位處有皮膚破潰者禁止使用,孕婦禁用。
3、發癢就揭、發紅就歇、花椒水洗、不癢再貼。
【註冊號】豫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260090號
【生產許可號】豫食藥監械生產許20100079(更)
【產品標準】YZB/豫0007-2010
【產品規格】1貼/付 
【產品貯藏】密封,置陰涼乾燥處。

肩周炎的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中醫解讀

在中醫古典醫籍《素問•痹論》中有骨痹、筋痹、脈痹、皮痹等分類,認為其病因與風寒濕有關。在《靈樞•賊風》篇中首次提出其發病與外傷關係密切,認為傷後惡血停聚於肌肉筋骨之間,氣血運行不暢,易受風寒濕邪侵犯,惡血與外邪侵襲則發為痹證。在隋唐時期,又進一步認識到其發病與勞傷氣血不足有關。《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記載:“帶傷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與外傷有明確關係。至清代《醫宗金鑒》總結了數千年來對肩臂痛的認識,指出肩背痛有經絡氣滯、氣虛、血虛以及兼風、兼痰等證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對於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中醫治療,究其根源,辨證施治,中藥膏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在繼承經典的基礎上經反覆論證又結合數百例臨床使用的觀察結果而得來,該藥遵循祖國中醫學精華之一的“內病外治法”之理念,只需要採用外敷即可。此“外治法”避免了手術的高創傷,高費用、高復發、痛苦大且恢復、易感染的缺陷,又無內服藥物易影響肝腎等臟腑功能之弊端,實為中醫治療肩周炎之典範。

遠紅外理療技術

遠紅外線位於光譜的可見光紅光以外,波長範圍為0.76-1000.00μm,臨床將紅外線分為近紅外線(0.76-1.5μm)和遠紅外線(1.5-400μm),其中波長為6-14μm的遠紅外線對人類生存和健康有重要意義。遠紅外線具有擴張微細血管、增加組織血流量、增強代謝修復、調節機體平衡等多種生物學作用。遠紅外線對人體產生生物學作用主要是細胞活化作用。使細胞發生一系列積極的生物化學及組織化學改變,從而使人體處於良好健康狀態。(資料來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第46期《遠紅外線生物學效應及其在組織修復中的臨床套用》作者:呂曉寧、李鳴皋);
其中濟愈堂肩周健骨舒絡貼含有遠紅外陶瓷粉,其具有發射遠紅外波功能,其在8-15μm波段的法向輻射率不小於80%,該波段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痙攣降低椎間盤內壓力;紅外波可促進局部組織微循環,無菌性炎症、水腫消退,降低纖維結締組織張力,起到止痛和促進患肢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資料來源《山東醫藥2007年第47卷第27期》中《遠紅外陶瓷粉與永磁鐵結合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62例報告》),從而達到對肩周炎、腱鞘炎、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症、頸椎、腰肌勞損、膝關節引起的疼痛起輔助治療的目的。

使用方法

1、貼膏藥的方法將膏藥加溫軟化,然後快速揭去膏藥表面的膜,將其直接貼於患處部位或壓痛點處。另外,膏藥邊緣最好以醫用膠布固定,以免由於貼藥部位活動頻繁而沾染衣物。
2、揭膏藥的方法一般膏藥最佳貼敷時間為3天,如果時間不夠,可用冷毛巾使膏藥冷卻一下再揭。身上如有膏藥殘跡,可用蘇打粉兌水後輕輕擦拭洗掉,也可用風油精、花露水、卸妝油、植物油等清洗。
3、過敏處理方法貼藥處皮膚若有輕微瘙癢可用手按住膏藥輕輕按摩,即可消除。若不能緩解,可將膏藥取下,用酒精或花椒水塗搽瘙癢部位後,再將膏藥加溫貼上。若症狀嚴重,則應停止貼敷。

日常護理

1.儘量減少用痛手提舉重物
2.在工作或做家務時避免集中或重複使用同一肩關節,應輪流交替使用
3.穿衣可先穿痛手,然後才穿起好手
4.避免側睡在痛手一邊
5.睡覺或運動前可熱敷10-15分鐘,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程度
6.定時運動:痛楚嚴重時,患者可做輕量的肩部運動,如「鐘擺運動」,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以及減少痛楚。痛楚舒緩後,要依照物理治療師指示,進行適當的關節活動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